台北市公館國小的校園內湧現天然水泉,全校師生同感振奮,向上級教育單位前後申請約九百萬元來規劃「自然溼地生態區」。未料廿七年後,水泉中斷,令人錯愕。後經家長與議員查明,是外圍水公司更換水管,把破裂的舊水管換掉,不再有漏水的「湧泉」。廿七年漏水約五萬噸,約值九百萬元。(參考2004年3月5日各大報)
這個新聞的啟示是,眾人以為是,也行之多年,結果可能是被唬弄或騙局一場,特別是有此一說:「台灣人好騙歹教」,大小型詐騙案未曾間斷,也有受騙民眾經郵局員工和警員苦勸不聽的新聞,也包括宗教的「土石流」一年一度的鬼月(若逢閏七月,一年兩度)。
習以為常的台灣禁忌
筆者出身南投鄉下,七月習俗和禁忌,從小耳濡目染,也預備供品挑到廟埕;對於不吹口哨,不下水游泳,不走夜路,不外出等,遵行不違;也很怕經過墳地或殯儀館。及長,雖漸覺七月諸事不合情理,自己不拜,卻仍叫妻子擺設供桌。直到39歲,體認耶穌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2節)才得釋放。
我不再相信鬼月,並非情緒,即使未信耶穌,我也無法再接受非理性的信仰。其中有諸多理由,此處就禁忌、時間、空間、人物、加上基督信仰中的上帝愛世人,分享給同胞,願同得真理的釋放和自由。
一、禁忌:鬼月禁忌搬家或購屋,免得住進鬼屋。禁忌買車,免得因拉風被好兄弟盯上,不結婚免得娶進鬼新娘,不辦喪事免得下餓鬼道,不開刀免得好兄弟侵入身體(那呼吸不也會吸進嗎?)現代的新禁忌是供品不擺「蕉李梨」(台語諧音招你來);但七月果真諸事不宜、百業蕭條嗎?
七月真是諸事不宜?
但若從文化史的觀點,剛好相反,七月是「吉祥月」。新聞報導亞洲大學台灣民俗館副館長顏榮豐的談話,為七月平反,根據風水說:「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意思是古來帝王選擇七月下葬,是吉祥月,平民百姓不要搶皇家的吉祥,才合乎禮儀和禮制。
顏副館長也說:「七月是申月,取其『田地中,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所以『申』代表大吉之月,不是鬼月。」又說,明朝朱元璋篤信風水,也深知七月吉祥,卻想獨享好處。據傳軍師劉伯溫設計在民間散佈謠言「七月是鬼月,若不避邪,災禍臨門。」使鬼月流傳至今。
台灣先民許多是明朝移民,是華人世界唯一完整保留「七月是鬼月」的族群,此說逮無疑義;至於其他各族則無,因此說「台灣人被唬弄了600多年」並不為過。
另有網路文章反駁說「古來天子七月葬」的「七月」其實是指七個月而非固定的七月,否則八月過世的君王要停屍等多久?還有文章列舉明朝諸帝王並非七月葬,不一而足…
但明朝政治黑暗逐漸衰敗,包括來台的鄭氏王朝,終被清朝所滅。所以不管天子是不是申月或七月或鬼月葬,風水一說,都改變不了歷史的發展與事實。風水對時間、空間、方位、當事人、家屬的解讀或安排時常南轅北轍,甲說這樣才對,乙說那樣才不好,丙也有意見。
雖然風水說可能說得各有各的道理,但不是歷史,也不是真理,不必相信,也不必說「七月半看到鬼」。
何必拿鬼在島內嚇自己?
二、時間:根據農民曆,三官大帝指的是堯(天官)、舜(地官)、禹(水官),生日分別放在元月十五(上元節或元宵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這三位並非歷史人物,而是神話,其造型介乎人或獸類,具有超自然能力,道德上是聖人。例如舜的名字叫「姚重華」,意思是一隻眼裡有兩個瞳仁。又根據 《山海經》和《楚辭》治水無功的鯀死後三年,屍體跳出一條虯(音球)龍,就是大禹。
這裡的重點是神話可以編得很美、很誇大、或很悲壯,但不是事實或史實,又怎能當信仰?華人的信史始自商代。(參考中國神話故事,第四、六章,河洛出版)
一如我們可以喜歡金庸的武俠故事或人物,但不會當歷史或神明來拜,因為是虛擬不存在。
三、空間:如果我們攤開世界地圖,五大洲、三大洋,台灣一小小島嶼而已,就這地方七月有鬼魅出入的鬼門關,他們也不飄出島外。據報載曾有汽車公司在七月業績不好做,乾脆放假讓員工出國旅遊,有記者問:「七月不適合外出吧?」員工說:「出了台灣,就沒鬼啦! 」那台灣人又何必拿鬼在島內嚇自己?
鬼門出入口成觀光景點
四、地獄:佛教有六道輪迴,其中地獄道極大、極多、極恐怖,還有永不超生的「無間道」。根據佛典《涅盤經》,其位置在須彌山東南方的南浮提洲的地下60萬公里,根據《阿含經》是在一萬到四萬「由甸/Yojana」深處,約160萬里。但地球穿過地心的直徑為12,756公里,兩者相差約50倍。不知古印度文明如何計算。
五、鬼門關:鬼門出入口在哪裡?道教從古到今把地獄設在四川酆都城,當地建有陰森森的「鬼門關」;台灣道教葬禮的紙貼城門,寫的也是酆都城。但這是誤傳,傳說漢代有兩位道士,王方平和陰長生,在此得道成仙升天。但兩人姓氏陰錯陽差地變成「陰王」,後來成為閻羅王管轄的陰曹地府,至今成觀光景點。(參閱《中國歲時禮俗p.p188-189喬繼堂著》)
基隆老大公廟起源於清代漳洲、泉洲族群械鬥,雙方死傷慘重,後協議合葬,「收納其骨,以安其魂」,輪流祭祀。不幸卻被後世視之為餓鬼,每年七月流放出來「孝孤」,對先民是極大不敬。理當建立「族群融合紀念碑」,緬懷其犧牲,而不是當鬼月消費品。(參閱《台灣歲時小百科》p.453劉還月著)
在上帝的愛裏沒有懼怕
明代製造出鬼月,但也出了一個大儒王陽明,十一歲時吟詩說:「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小小年紀居然如此宏觀,如此見識,令人刮目、也引人思想。
人的見識和智慧,就在所站的角度,所懷的氣度,所做的判斷,立見高下。譬如說,鬼月或輪迴的地獄道信仰只出現在道教、佛教和印度教的文化,便可確定不是普世的真理。當人能夠站在真理看虛境,從永恆看暫時,便可雀躍自己不再受迷信綑綁。
詩篇第八篇以「大如天」的眼界和識見寫道:「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這段經文曾被首次登陸月球的組員之一柯林斯博士在太空引述。
《聖經》是上帝啟示給全人類的,沒有東方或西方之分,萬族都可來尋求祂的智慧和恩典;尤其是犧牲之愛。 在上帝的愛裏,沒有懼怕,這也是聖經的應許;一如台灣教會把七月當平安月來禮讚。
人若選擇回應上帝的愛,就算離開今世,也是回到溫暖、榮耀、永恆的天父家,何苦跑去地獄的閻羅王那裡報到?上帝的愛就是愛,沒有什麼條件,不必疑心疑鬼,單純地去領受,就是吉祥有福了。
作者:余磊
資料來源:基督教論壇報20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