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的造,裡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聖經 創世記六章14-15節)方舟

十八世紀,美國著名的清教徒牧師馬瑟(Cotton Mather,1663-1728)、古生物考古學家伍德沃德(John Woodward,1665-1728),與航海家華勒(Richard Waller),根據創世記第六章的記載,想知道方舟建造的材料—歌斐木是來自什麼樹種,而長期共同調查中東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古森林化石。

他們由聖經的記載,認為歌斐木應該是大樹,是在當地森林裡常見的樹種,且材質堅硬,又能夠自樹中提取松香油。後來他們提出,歌斐木樹種可能是刺松(Junipreus arbor)、蔓虎刺(Partridge-berries),或僅存在古化石中的樹種Antierifypelas,並在「哲學會誌」(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提出報告。馬瑟牧師是報告的主筆者,他不認為他們的努力,已經提供歌斐木考證的最終答案,他在報告中做出這一個值得省思的結論:「無論是自認多麼聰明的基督徒,上帝總會出一些怪問題,讓他們永遠答不出。」這個結論比發現歌斐木更具價值性,若以聖經某一經節為基礎,去做科學的研究,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即使發現自己所知有限,仍是迷人的嚐試。

溯源考證古代的植物是很困難的事,尤其使用化石中植物殘存的標本,並依此推測植物生長的環境,很難有可靠的結果。聖經也沒有提說「松香」的出處是歌斐木,自古人類就知道底部的黑色膠油,塗在木頭表面,是最好的防水與防腐的材料,這些膠油與近代的瀝青相似,皆稱為松香類。

上帝在吩咐挪亞用歌斐木建造方舟的事上,可能保留一些資料,讓我們喜歡考察聖經與大自然的人,研究之後仍彷彿對鏡觀看模糊不清,也許有一天到天國唱讚美詩之餘,還可以向上帝請教。

即使我們無法明白歌斐木,但是歌斐木建造的方舟尺寸,長度300肘,寬度50肘,高度30肘,是很有意思的資料。如果以以色列人的度量,1肘約52.3公分,方舟的長度約157公尺,寬度約26.2公尺,高度約15.7公尺,我們不確定在大洪水之前,一肘的長度是多少,方舟有多大。不過上帝吩咐挪亞建造方舟的長寬比是6:1,的確是船隻在水中穩定航行的最佳比例,長高比為10:1,表示方舟的重心較低,乘客較為舒服。方舟裡面分一間、一間的造,也較容易分配重量。方舟分上、中、下三層,可能使較重的生物住在下層,體重中等的在中層,體重較輕的大概住上層,這可以增加方舟的穩定度,每一層的高度可能不同,例如長頸鹿(高度約5.5~5.7公尺),則那一層的高度就要高一些。

方舟沒有槳,推動的動力完全來自上帝;方舟也沒有舵,方向是上帝在引導;方舟也沒有船頭、船尾之分,前後皆是上帝再看顧。方舟上邊有透光處,乘客無論坐在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亮光。方舟的底部可能是尖的,在水中才較穩定,在陸地上則會傾倒,在亞拉臘山上停下,靠著山壁船就不會傾倒。

現今,方舟還在亞拉臘山上嗎?許多上帝使用過的器皿,上帝早就收走了,如伊甸園、約櫃、會幕等。上帝沒有讓方舟存在,也許不讓人視為聖物去膜拜。方舟只是表徵,象徵人只能靠耶穌基督得救。與其尋找表徵,倒不如接受實際的救恩。

資料來源:河馬教授張文亮
延伸閱讀:影音使團亞拉臘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