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監獄的獄警,在深夜經歷了突如其來的身心劇烈的震動,在驚駭和敬畏中,問基督所差派的使者保羅和西拉:「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這是直指人類共有的根本困境的詢問,因此,保羅和西拉的回應也率直明快:「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0、31)
如果當時這位獄警不是面對自己被揭露出來的巨大困境提問,而是帶著自己的夢想和抱負提問;如果他卑劣地求問:「我當怎樣行才可以當典獄長?」或者高尚些,求問:「我當怎樣行才可以使腓立比監獄成為模範監獄?」「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XX」的句型就無法如此明快地使用了。
福音是真理的宣告,是神向著困境中完全不能自拔的人類發出的拯救行動。但福音不僅僅回應人的提問,福音也揭示人類困境的真相併引導人正確地提問好使自己顯明為答案。生活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正確地提問才能引向正確的解答;而且,一般來講,已經有正確解答的人會提出正確的問題。
保羅告誡提摩太專注於聖經,因為提摩太幼年所熟習的聖經能使他有智慧以基督裡的信心得救。但不僅舊約聖經的核心關注是得救,新約使徒們、早期教會、宗教改革家和此後的敬虔的基督工人,也都一脈相承地以救恩為福音信仰的核心關注。故此,我們看到《亞他那修信經》的首要兩條和最後一條(第44條)是:
1)任何人想要得救,第一要務就是必須持守大公教會信仰。
2)論到這信仰,任何人都要全部持守,毫不違背,否則就永遠沉淪。
……………………
44)這是大公教會的信仰,一個人除非確實相信它,否則就不能得救。
而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536年初版的標題中,直接宣明:「《基督教要義》,幾乎包括所有敬虔之要義以及一切認識救恩所必須明白的教義。」顯然直接承襲著古代信經的格式。
我們有可能疏忽於覺察一個事實,不信的世界不僅僅試圖修改神對問題的解答,更是努力地轉移和修改真正的問題,以此使神的解救行動落空,或者以此誘使福音的使者去更改福音,或者使神的百姓接納已經被更改了問題並且被修正了答案的福音。而且就教會的現狀而言,這種詭計在今天顯然比以往更顯果效;也就是說,今天的教會的確經常錯誤地提問,傳道人也常常會重新編撰信息去回應時代的挑戰,而且教會成員也的確會大批地無知於福音,卻熱衷於各種來自異教世界或者來自基督教世界內的新穎的論題和說法。
本文不試圖對於福音作出最終的系統的闡述,但卻有意就福音的特徵和內容中易被混淆的部分提出一個有區別力的說明,也就是說明那可區別於「非福音」的非「非福音」的福音是什麼。因為裡面的要點是試圖澄清已經廣泛混淆的核心概念,所以筆者提醒讀者,如果你感到這裡所談的違背於你已有的信念,請認真思考聖經的立場,也認真思考基督及使徒們的範例。因為筆者並不試圖諱言,親愛的讀者你也可能正是筆者所言及的被混淆的人中的一個。
一、「extra nos」(在我們以外)——福音的超越性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人類的一切知識不外乎三個來源:直接的觀察和經驗,如同「眼見」;前人知識的傳承,如同「耳聞」;以及想像或邏輯的推想,如同「心想」。但聖經宣告福音卻完全不在人類的經驗、傳承和推想或創意裡。福音是神自己為愛他之人所預備的,既非人類向神定製,亦非出於人類的請求,更不是人類的任何努力所招致的。如此,福音是完完全全「extra nos」(在我們以外)的。因此,凡在福音進入以前,就已經存在於人間的,無論是宗教性的見識,或者道德性的洞見、境界,或者遠見卓識的對社會制度和文化的設想,即使也可以被認為是某種真理,但卻絕非福音。因為福音完完全全在我們以外,所以凡在福音以外來到我們裡面,或者已經由我們覺悟出來的,無論是什麼——神秘體驗,默想,明心見性的頓悟,良心和意識的澄澈之境,對於潤物細無聲的神的溫柔愛意的涓滴感悟,對於神所命定的社會、政治、家庭、文化的原理的大徹大悟和身體力行,誠實的品格和信仰的勇氣,諸如此類——按此原則,無論人們感受它就是福音或者僅次於福音,甚或比福音更加高超靈動或卓絕剛毅,也絕非福音。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臘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2-24)
因此,當福音顯出其非人間的神的智慧時,人類的一切知識見解盡都顯出其僭妄、愚拙和虛無;反過來,當人類自己的心靈境界被接受為高超卓越時,福音作為神的智慧卻顯得荒謬粗俗無教養。因而正在這個地方,區分出屬肉體的智慧和屬靈的智慧。
按著同樣的原理,我們還可以說,凡沒有重生、沒有聖靈內住的人和已經重生、有聖靈內住的人都一樣能理解和認同的,不是福音。這不是說信的人和不信的人對生活的任何領域不會有一致的判斷和理解,只是說,那個不是福音。
還可以說,單憑眼見就可知,而無需靠著相信聖經的啟示就能擁有的見識和判斷,可能是基督徒式的言說和見解,也可能是正確而且有益處的,但它不是福音。
而且,「直接認識的神」還是「通過基督臨到的神」,也是區別福音真理和世俗的小學或虛妄的言語的重要標準。凡宣稱直接對神的本體有所認識或者直接進入了與神的某種有效的交通,而非通過耶穌基督進入對神的認識並通過耶穌基督與神相交,就不是福音,而且不是基督教的,其實是虛假的言說或識見。
二、福音的內容和特徵
1、福音是關乎永生永死的
近年來,在福音派範圍中,福音所昭示的救恩的超越性和終極性常常被人很輕易地從某種道德境界的角度貶低和嘲弄,彷彿關注小小自己是否得救,是會進入永生還是永死,並且因著這層關注而投入信心的熱誠是一種道德境界的低下和卑鄙一般。這種流行的態度是十分輕率和糊塗的,因為所嘲笑的,正是基督信仰中極為核心的關注和最本質的特徵。
在《天路歷程》的開頭,主人公「基督徒」喊著「生命!永遠的生命!」而不顧一切地離開「將亡城」,成為基督徒信仰生命中開始的最為典範的圖示,如今卻成了一種彷彿可笑而且過時了的特例。
但這永生永死的關注,不單單是「過時」的約翰•班揚的信仰「迷思」,也是聖經所宣告的福音最核心的關注。
福音的核心不是關於更有意義或更正確的或內容更豐富更崇高的生活,而是關於永生永死的,也就是關於是最終在神的審判台前被定罪而下地獄在永火之中永遠沉淪,還是被判定為義而承受天國永遠的福樂。耶穌和使徒的一切講論,每當要求人作抉擇時,歸結點都是終極性的審判中關於永生永死的抉擇,這一點尤其體現在耶穌以「我實在告訴你們」為格式的很多告誡中。
其實這本是毫無疑問的,信福音和不信福音的根本差別,是其最終在神面前是被神接納和喜悅而往永生裡去,還是被定罪而遭受永遠的刑罰,而不是在於今生生活得是否更正確、更富有意義或者合乎自然、理性、邏輯抑或某種理想。而且聖經和經驗都告訴我們,神分明地使惡人也會在今生有他們所得的美福,神把財寶充滿他們的肚腹,甚至他們的兒孫也從這惡人而得滿足(參詩17:14)。而且不信的人也有屬肉體和今生的智慧,甚至擁有某種對神明的虔敬;神也為自己的計畫賜給他們能力和機會,以獲得一些偉大的今生的成就,甚至整體而言,這成就分明超過了神的子民。
反過來,人是否脫離永遠的硫磺火湖而進入永生,也不是在乎其今生是否過了更有意義或者更正確的生活,而是在於他們是否信從了福音。
離開永生永死的關注去談福音,或者在永生永死之外加上別的什麼對於生活品質的關注去談福音,都一樣是偏離了福音的核心,後者把這種偏離包藏在自欺欺人當中,尤其危險。
2、福音是關乎定罪和稱義的
人的問題是罪和死,罪是因,死是果。人的罪之所以成為問題,不單是因為它會毀壞我們生活的品質,會導致不幸的心態、傾向或生活境況,而是因為它使人受到掌管萬有、又堅持自己的標準毫不妥協的聖潔公義之神的指控、定罪和忿怒的責罰。罪是關於神和人關係的概念。罪不僅觸犯了一個客觀有效的標準,更是激怒了實際存在而且掌管並進入人的世界進行賞罰的真神、活神、永遠的王。人的根本問題不是無能,不是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毀壞,而是神以忿怒對待罪人,因此被定罪而將要滅亡。聖經不會離開神的忿怒而談論人的問題,彷彿人的問題是在神以外發生,只是慈愛的神立意以恩慈介入來解決的一項任務一般。人的問題不僅在於罪和罪的破壞力,而且更嚴重的是罪引起神的定罪和忿怒的責罰,以致神自己立意要「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羅2:8、9)。罪並不必然因其自身而導致毀壞和滅亡,正如偷竊本身並不自動導致監禁或徒刑,但是因為罪激起神的忿怒和追討,所以罪引起今生乃至永遠的患難和滅亡,正如社會中的罪犯是因為司法機關的偵破和審判而導致其必須受到監禁一樣。
福音根本性的關注是定罪還是稱義,而非缺乏還是豐富,幸福或是不幸,因為神自己可以使用痛苦去對付罪,而絕不會使用罪去對付痛苦。當然,我們人卻常常是試圖以罪為手段來緩解或者去除痛苦。
以外在和今生而言,神既可能把少見的優秀品格、美滿的人際關係、各種使人富足和尊榮的資源和機會給予不信的人,也可能把品格的嚴重缺陷、衝突殘缺的人際關係、各種艱難和困苦的環境加給他自己忠誠的子民,甚至他的子民為福音的緣故更多一份逼迫和靈性爭戰帶來的苦痛。
但神在福音裡給我們赦罪的確據,與神和好的稱義的平安,還有將來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正如永生永死一樣,稱義和定罪的事不是這個世界體驗和關注的首要事項。當很多人缺乏這種關注,卻進入教會並在其中積累了一定的基督教知識和教會生活的經驗時,教會的主體就會把關注從稱義和定罪、永生永死中挪開,移到和不信的人一起關心和體驗的問題上,並在其中試圖給予基督教式的斷言和解釋,而且,這些解釋,有可能成為教會的kerygma(福音宣講)而使教會失去福音。
3、福音的內容是基督,以他的死和復活為核心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1:1-4)
福音不是一套關於敬天愛人的準則的說明,也不是關於人的生命、道德、良心和心靈美境的崇高價值的說明,福音宣告神在基督裡的拯救行動,並且神的拯救行動在這個宣告中繼續實施。通過福音,本當承受永死的人被帶入永生,本已被定罪的人被稱義。
福音的內容也是聖經的中心內容。聖經的整體中心是約,也就是神通過特定的途徑帶人進入規範的關係,並在其中與人相交而賜福於人。聖經已經以預言、預表、直接的宣告多次多方地顯明這一特定的途徑其實就是在基督裡,而對基督說明的核心就是基督的死和復活。雖然道成肉身也很重要,但聖經自身是以基督的死和復活來說明基督成肉身的意義,而非直接以基督成肉身本身來說明某種含義。(參來2:14;可10:45;羅8:3等)
基督的死和復活在保羅的教訓中常常合稱為「基督的十字架」,而在約翰福音中合稱為「離世歸父的時候」或者 「人子得榮耀的時候」。而理解基督十字架的關鍵是替代性救贖,就是基督代替神的子民預先承受了神的終極性的審判,而使神的子民借此代贖脫離神的忿怒和責罰,反而與神和好,被神稱義,並享受永遠的生命。
正是這一替代性救贖,是完完全全在我們以外,是神的智慧,是「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林前2:8)。這智慧不出於人,至今也不被屬血氣的人領會,是獨行奇事的神自己的謀算、計畫、心意、能力。離開基督——十字架——替代性救贖,就沒有基督教的任何真理;反過來說,離開對於基督的十字架的說明,也能確立其意義和正當性的任何基督教式的言說,無論其被看為具有道德或靈性上的價值,或邏輯上的解釋能力,都不是福音,甚至其實質也不真正是基督教的。
4、福音區別於律法,更完全區別於人類自我神聖化的要求
馬丁•路德斷言區分律法和福音是基督徒最高的藝術。 福音是神的作為,而非神對於人的態度或者行為的要求。在十字架事件及對於十字架事件的宣講中,神向罪人宣告赦罪,給他們重生的靈以生發了悟、悔改和歸信的心志來使人重生為神的兒女、新造的人。福音本身不是告訴人怎樣生活,怎樣建立家庭、工作、社會,以此進入神賜福的人生。福音不是對人的要求,而是神自己在人以外向著人實施的行動,其要點不是人的行動,而是神自己已經完成且正在進行的行動。由此,神發出並成就應許的福音,就區別於發出命令要求人遵行並揭發人、控告人的律法。
不僅如此,我們也有種傾向,很容易把人的意識形態和信念體系絕對化為神所要求的神聖命令,這些命令可能包括在每一個時代被看為擁有公認的正當性的信念或理想。國家、民族、民主、科學、自由,常常被人宣告為上帝要求的價值和使命。在現實中,這些神聖的價值實際是彼此矛盾的,比如很多人把發展經濟、開發自然當成上帝的神聖命令,同時最近又把環境保護稱為神的命令。甚至在中國,共產主義;在德國,國社主義;也都曾被教會正式宣告為上帝的神聖要求。
但這些人間的神聖要求不僅不是福音,甚至也根本不是律法;雖然這些要求並不因為是人的要求就絕對是錯誤的,正如它並不因為被人奉為神聖就絕對正確一樣。人的事物就只有暫時的偶然的相對的正當性,但把它神聖化為神的制度、神所肯定的價值則必然是絕對錯誤的,這樣就是在神面前樹立了人造的神明,並且拜這些神明,並且以神的名義神聖化凡俗事物,是妄稱神的名。把人的命令和期冀——無論當下這些期冀多麼正當——宣告為神的吩咐,其實神並沒有說,也沒有差遣他們。他們是偶像的祭司,假托神名的假先知。但這些卻被輕易地宣告為神意,其實不過是人的意見和輿論。又如所謂普世價值也被奉為基督教的珍寶,天命的準則,甚至也不真的是普世的,因為其中一些信念徹徹底底是現代的產物,是新時代的神明。
三、聖經中出現的幾個有區別力的概念和模型
1、符類福音:什麼樣的彌賽亞,什麼樣的神的國?
最近國內教會也關注符類福音裡耶穌所帶來的神的國,彷彿試圖以這個關注取代過去中國教會主要以永生和天堂為特徵的救恩信仰。由此,神的國不僅沒能成為更加澄清的概念,在很多人心目中,反而更加混淆,因為他們把基督帶來的神的國和基督教治域(Christendom)混同起來了。由此,擴展神的國、進入神的國等等都被理解成用人們以為的基督教倫理或基督教政治觀等理想來改革社會、改革制度與重建某種文化體系等等。
但我們必須注意,在福音書中,其實有兩個被期待的神的國。一個主要是猶太教所期待的,在福音書中,這個期待竟然是以耶穌在曠野受魔鬼的試探來開始展現的,就是一個地上的、軍事政治的、人類的、落實猶太教禮儀和民法原理的、尊崇獨一神耶和華的偉大國度。彌賽亞如同大衛一樣,是這個國度的偉大君王,靠著武力征服敵對勢力建立了和平的偉大帝國。猶太人試圖強逼耶穌成為這樣的彌賽亞,建立和掌管這樣的國度,耶穌拒絕了這樣的要求。另一個是耶穌實際帶來的神的國。雖然伴隨著權能和恩惠帶來的神蹟奇事,但這些只是標記(sign),預示著耶穌帶來的永恆國度的特徵。這國度最重要的特徵是將來的終極性的末世救恩和審判預先通過耶穌臨到世界。這將要臨到的永恆國度通過耶穌,後來也要以道和聖靈通過門徒繼續彰顯出來,但是是以預嘗的、隱藏的,也就是十字架神學的方式,榮耀顯為屈辱,能力顯為軟弱,生命顯為死亡;要到主再來時才直接地以榮耀顯明為榮耀,能力顯明為能力。而耶穌作為彌賽亞必須受害而死,以此擔當他眾百姓的罪。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兩個對耶穌帶來的神的國在地上樣式的期待,是正好相反的。最後,猶太人要求除滅耶穌就是因為耶穌拒絕了猶太人期待的彌賽亞國度。因此,這兩個彌賽亞國度不是既此亦彼的關係,而是彼此排斥的或此或彼的關係。這兩個彌賽亞也是一樣非此即彼。
2、約翰福音:哪種生命?
和符類福音中的核心概念是神的國,並且也展現人們期待的彌賽亞國度和耶穌帶來的神的國的衝突和張力不同的是,約翰福音的核心概念是「生命」,並且約翰福音裡面的衝突和張力是在耶穌所帶來的生命和屬於這個世界的生命之間展現的。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從下頭來的,我是從上頭來的;你們是屬這世界的,我不是屬這世界的。」(約8:23)
這樣,在約翰福音中就一直有如圖所示的被稱為約翰的二元論的對比(這種對比在約翰福音中比比皆是,除8:23以外,也可參看1:12-13,3:6、18、31-36,6:63,8:12、44等):
約翰福音中指明有兩種性質和來源完全不同的生命。下頭的生命無論怎樣試圖提升自己也變不成上頭來的生命。屬肉體的生命無論如何也只能是肉體生命,不會生發出也不會提高為屬靈的生命。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叫人活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但靈的生命絕不是地上自然人生命中固有的屬靈的那部分,而是耶穌來把天上的生命帶來給人。原本屬地的人通過接受耶穌而從自己原有的生命以外被給予新的生命。
因此,凡在基督的福音以外所發生的一切,無論多麼超越輝煌,對人類的文明進步和精神提升有多大的貢獻,都是屬於下頭的,而非上頭的;地上而非天上,屬血氣而不是屬聖靈。有什麼比猶太教的宗教和道德更卓越呢?有誰比猶太人的議士更敬虔呢?當他們不信耶穌時,耶穌稱他們為魔鬼的兒女。即使是基督教的文化或基督教國家的政治社會制度和文明成就,就性質來說也仍然不是上頭來的,而是下頭來的。我們區分是否是真正的福音,不是看一樣事物是否是好東西,而是看這是屬於上頭來的還是下頭來的:上頭來的唯獨通過耶穌從世界以外帶入人的生命裡頭,而下頭的卻可能是這福音進入之前就固有的。當耶穌說「我是世上的光」時,這世界實際上自有其文明和教化作為它的光明和它的燈火,但這完全沒有改變世界暗無天日的光景;相反,這個光明和燈火其實就是這世界黑暗的原因。
那麼,歸信是什麼呢?不是一個人信奉的一套無神的信念體系被一套敬畏神的信念體系代替了,而是藉著聖靈和道的工作,屬肉體的人接受了耶穌,因而成了有聖靈內住、有基督同在的神的兒女。這裡發生的事的本質不是信念體系、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是人的存在結構發生了變化,原來屬肉體的人不僅被接納為神的兒女,而且被重生而實際成為他的兒女。
3、羅馬書:哪種救法?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羅9:31-32)
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10:2-3)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說明了人類根深蒂固的對福音的抵擋,這一點特別表現在彷彿有與基督教最為接近的教義體系也有熱切的宗教追求的猶太人的反應裡。他們的根本錯誤在於試圖在律法中,以行為求被神認可,以此建立人自己的義。和這種普遍的錯誤相對應的就是神的福音。在福音裡而不是在律法裡,憑著信心而不是以行為,得著神的義,而不是建立人自己的義。此外,保羅也在羅馬書中區分了恩典和工價,該得和歸算。
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羅4:4-5)
此後,6到8章反覆討論了以肉體為生命動力和以聖靈為生命動力的人的不同。這樣,保羅對福音的說明可以作這樣的福音與非福音的對比。
右邊的欄目是羅馬書中福音的救法,左邊是人類錯誤的宗教傾向。我們如果知道裏頭關鍵詞彙的含義和對比,不難區分福音和非福音。
而福音裡的一切,都是在耶穌完成了的替代性救贖裡:
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3:21-26)
四、被福音支配的基督徒生活
使徒對基督徒生活的一切教導都是建立在福音裡面的。「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1:27)行事為人是要與福音相稱,同心是在福音裡同心,努力是為福音努力,並且是所有會眾都要為福音齊心努力。
在福音裡我們「不是自己的人」,乃是「重價買來的」;在福音裡罪必不能做我們的主,因我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
在福音裡,我們生命的構成也改變了,重生為有聖靈內住的新人;性情變了,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歸屬變了,不再是屬肉體、世界和魔鬼,而且也不屬自己,乃是屬主的,或生或死都是主的人;生命的目標變了,是渴望參與成就神的旨意,因此有使命,就是使萬民做耶穌的門徒;生命的動力也變了,不再是怕和欲,而是愛和感激。
基督徒生活的一切都是在福音裡的,因為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福音的結果,使我成為基督徒的就是福音,福音成了我全新的身份、地位,連我們的生命特徵以及自我認識都完全由福音支配了。
所以,基督徒生活的一切絕非支離破碎,按著不同的相關性受著各個不同領域原理的支配:例如錢財管理受著合乎聖經的錢財觀的支配,家庭生活受著神所設計的家庭原理支配……不是這樣的,支配我們的只有一個事實,就是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只有一個原理和動力,就是福音。是福音使我們自由地以聖潔公義事奉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我們愛,並非因為愛是上帝設立的一個好的生活原則;我們愛,因為神先愛了我們。我們饒恕也並非因為饒恕是一個基督教原則,我們饒恕同伴十兩銀子,是因為我們生命的主人已經以自己替我們承受罪的責罰而赦免了我們一千萬兩銀子。我們加入教會成為一個身體中的肢體,也是因為基督已經作為這一身體的元首與我們聯結了。我們尊基督為主,也並非因為獻上自己為奴僕是宗教獻身的最高境界,而是因為他已經買贖了我使我歸他,他也以愛得著了我。
有的人主張非基督徒也應該遵守基督教的原則,彷彿基督教有一個原則允許人不要信福音似的。這就會導致要求未曾蒙憐恤的人去憐恤他人,未曾被愛的人去愛,該下地獄的人盼望天堂,沒有基督的生命因此也沒有基督的性情的人被要求傚法愛心的榜樣,飢渴難忍的人被要求去打飽嗝。
這樣,我們看到,福音並非基督徒生活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而是唯一的一個,因此也是全部因素,基督徒生命和生活的一切內容都可以也應當整合在福音裡面。
五、牧養中確認對福音的認信
1、清楚認信福音的必要性
1)客觀上有大量的教會成員對福音認信不清楚。原因之一是教會教導的不足,甚或教會的教導者本身對福音並不清晰,因此一股腦地把自己所知的基督教基礎知識和某些高級知識都拿來教給聖徒,造成信徒思維混亂、懵懵懂懂。雖然都市教會有更多的書籍和神學教育的支持,這種情形實際上並未能因此而改觀。
還有就是教會成員受訓的信息來源多樣化,網絡時代的教會成員往往過於便利地尋求合乎自己口味的信息並且欣然接受,這種沒有分辨力卻又任性自負的選擇使很多人受教多年其實聽到的永遠不過是自己的慾望和成見的聲音,卻被他當成神的教導。
對信徒缺乏系統客觀的教導也是大量成員認信不清楚的原因。只熱衷於以活動吸引人,卻缺乏負責的有效的系統的對福音的教導也可能造成大量的對福音認信不清楚的成員。
2)對福音的認信不清楚,也就意味著這位成員極有可能尚未重生,因此仍是屬肉體的人,是撒但的兒女,最後顯明為是地獄之子。如果在僅存的時日不及時確切地得著這個靈魂,他很有可能進入永遠滅亡的慘境。而且這樣的人不自知危險,卻很坦然而且熱心地過教會生活,會很嚴重地毀壞教會共同體的屬靈品質。
3)對福音的清楚瞭解絕不可能從屬世的聰慧和自然人的宗教性中生發出來,也不是因為他有好人品或者宗教熱忱就會擁有對於福音的真知灼見。確知福音是必須藉著聖靈的光照感動引領,通過對福音的正確宣講和聆聽產生的。
2、確認的要點
1)父還是子?
「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約一2:23)中國教會的信徒大多經歷過從無神論到確信有神的信念大轉折。這種轉折也會在他們的精神體驗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因此很容易滯留於果真有神的確信中,並因此以為自己是真正的堅信者。殊不知當年釘死耶穌的猶太人也都是熱切相信有獨一神的人。確認福音時要知道對於有神的信念是無須重生僅憑人的宗教性也可以生發出來的。但只有認信基督是神,是自己的救主,並且信靠通過基督臨在的神,才是正確地認信福音。
是耶穌基督的父神,耶穌所顯明的神,通過基督臨在的神,而不是直接與我相交的神;不是這世界的神,而是不屬世界,卻通過釘十字架的基督進入世界的神。
2)聖經所啟示的神還是自己在生活經驗中感悟到的神?
中國的信徒和傳道人傾向於更加高看後者,但只有聖經所啟示的神才是真神。很多人宣稱自己有很活潑的經歷,並試圖在此根基上建造自己的宗教體驗和信念。但是基督信仰最為本質的真理就是基督的替代性救贖,是不可在一般的生活體驗中認識的,所以基督徒的認信唯獨是來自對於聖經啟示的領受和回應。直接在生活經驗中經歷和感悟神,雖然在中國教會更被人所看重,其實是更不好的,虛妄無憑並且敗壞聖徒個人和共同體的信心。
3)是否伴隨對於靈魂救恩的關切和赦罪的感激?
認信福音不同於有些人熱衷於每天活在某種靈驗靈異的刺激和感覺當中,福音有具體的核心關注事項,因為福音的要點是對於永生永死的關切和赦罪的應許,真信靠的人必會有相關的關切和感激。這人的關心點是今生還是永生?靈魂還是肉體?地上還是天上?是指著自己誇口還是指著基督誇口?也要關注他認為福音解決什麼問題,是靈魂的問題還是肉體舒適安逸的問題,是罪的問題還是僅僅是關於痛苦的問題。
4)對於基督的十字架和基督的再來是否有很真實正確的體會和關注?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所以看一個人的福音是否清楚,有區別力的體現在對於十字架的認識和態度上。而且,屬肉體的人只在今生有福分,所以不關心也不會關心基督再來和永遠審判的事。所以詢問信徒對於基督再來是否關心和盼望,就能幫助我們很好地確知他的福音認信的狀況。
3、清楚認信福音者的表現
1)福音裡的蒙愛經驗
清楚認信福音的人最明顯又有區別力的特徵就是因著福音而有的蒙愛經驗。羅馬書5:5說「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此後,5:8又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這愛是以明顯可感的方式強烈地感受到的,所以說聖靈把這愛澆灌下來;而且,這愛不是瀰漫的感覺,也不是頗費猜度的秘密,因為神的愛通過一個非常確切的事實彰顯出來,那就是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有區別力的特徵,很軟弱的基督徒也能明確經歷,而另一些人就是沒有,這是清晰可辨的。
2)靈魂救恩的喜樂和感激
彼得前書1:8-9說:「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並且得著你們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這福音裡面包含著赦罪、稱義、和好、永生、天國、同在等應許,而且聖靈作為內在的憑據證實這些應許,由此使蒙召得救的人都可以有實在的確據。何等喜樂!
3)對於靈魂的關切和得回失喪靈魂的熱忱
在福音裡屬靈的眼睛開始打開,會看到榮美的神,但也同時會驚訝地發現永存的靈魂。由此,對自己和他人的靈魂的關切會使他更熱心於親近神、讀神的話,也會很急切地試圖向人講解福音,也會為罪憂傷懼怕。特別是由救恩的感激生出的傳福音的熱忱,是剛成為基督徒就已經開始有的衝動。
4)對於神的話語的渴慕
新生命既是從神的話而來,新生命也會意識到福音真理和自己有相關性,有時會有某種焦慮,怕自己會誤解經文,也會因確認神心意也確知自己所蒙的恩,心裡歡喜。
5)屬靈的見識
因著神的道和聖靈的開啟,他開始認識超越的事,認識永恆的事,認識天上的事,而且可以不需要比較就知道永恆的事和超越的事的價值,遠遠勝過暫時的地上的事。因此會更熱切地默想,也會正當地輕看今生。尤其是對於教會的超越價值的瞭解。一個真基督徒知道自己蒙恩的緣由是教會,這甚至在更多地瞭解聖經之前、他產生救恩的確據時就懂,只是對教會的更具體的真理不知道。但真基督徒在這樣的真見識當中會愛教會,會把教會看成不同於世界任何機構、任何群體的一個神特別的設置,他也會跟別人一樣看到教會的很多弱點,但是他不敢輕易的攻擊,而是仍然帶著敬畏尊重住在教會裡面的主人。
6)捨己的心志
福音打開偉大而且超越的真理,展現世間的一切都無可比擬的驚人珍寶,這些會形成明確的比較使他在感恩中甘心犧牲自己在世上的利益,甘心付上代價(詩110:3)。當然,更深刻地理解這些犧牲和苦難還需要有更多的學習,但甘心付代價是基督徒的根本特徵,是從福音裡直接生出來的心志和決斷。捨己的心志是在確信福音時直接生發的,是在捨己的行動和操練以前。
結語
今天教會真正的危機是福音的危機,這個危機主要表現為模糊了福音的超越性和獨特性,而試圖使教會宣講直接對著不信的世界所投入其中的問題說話,對此提出基督教式的見解以發出聲音。但這樣一來,福音的關注核心變得模糊,我們已經在被引導著錯誤地提問:在今生禍福和永生永死之間,我們的心跟異教徒一樣偏向於今生的思慮;在個人生活體驗和被神定罪稱義之間,我們如同無神論者一樣更關心生活體驗而不是永恆審判;在作為特殊啟示的核心基督替代性救贖和世界的熱門話題之間,我們更傾向於這些話題。當福音特有的核心關注被誘騙者擾亂後,即使是完全正統的教義也無法用來有效地宣告福音,反而如同過時的死學問一般在落落寡合中囁嚅不清。
若想澄清福音,我們必須有的抉擇是確認:對聖經基督教和兩千年來的傳統基督教來說,今生還是永生,肉體還是靈魂,人的國度還是神的國度,當前問題的妙藥良方還是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究竟哪個是真正的中心,哪個是核心關注?關注不同就是提問不同,提問不同必會導致原有的解答落空。耶穌是神的兒子,但撒但提出撒但的問題好讓耶穌投入其中成為答案,耶穌沒有更改答案,卻拒絕了撒但的問題。你還記得撒但提的都是什麼問題嗎?這些問題是關於什麼的?現在哪些問題跟撒但的問題是同一種題型?
而且對於福音的確認不僅僅是關於神學的討論,也是牧養事工的關鍵。有人以為我們有比三百年前卓越得多的神學,可是我們為什麼沒有比三百年前卓越得多的教會和聖徒呢?
資料來源:《教會》2014年1月總第45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作者:陸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