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信息是「祭祖」與「敬祖」,到底祭祖由來為何?我們要怎樣尊敬祖先?怎樣來記念我們的祖先才合乎神的心意?請看羅馬書二章28-29節「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

在這兩段經文中,可以發現一個相對性,一邊正的,然後一邊反的,相對性在哪裡?先是外面,然後裡面,在外面即使做了很多,沒有從心裡面記念,那只是儀式,由裡面產生出來的尊敬,才是真實的。還有另一個相對性;一邊真的,一邊假的。

有次參加一個安葬禮拜,本來從頭到尾都進行的順當,到了要把將逝者用土覆蓋時,突然有人大哭,哭聲實在很大,可是又好像不是逝者親人,回想起來才發現,這三位婦人從頭到尾都不見他們傷心,她們跟著告別式的隊伍走到墓地,等到泥土覆蓋棺木時才嚎啕大哭,而且哭得呼天搶地、淒慘異常,我想她們那麼傷心,為何沒有人給她們安慰?後來整個禮拜都結束以後,才知喪家付給她們每人1500元謝儀(不知有無已付訂金?),請問那是真哭還是假哭呢?沒有遇見的人實在無法瞭解!哎呀!哭的真是慘烈(就算自己的親人都不見得如此傷心)!一個真的、一個假的;一個裡面、一個外面;一個是內在心靈、一個是外表儀文;這就相對性。

通常在我們的文化裡,親人離開了,我們不作什麼事情好像是不行的,好像就是不盡孝道,然而這其中就牽涉了不同內涵層面,一個是心靈的,一個是儀文的;這相對性表達出,一個是從人來,一個是從神而來的。在「祭祖」和「敬祖」當中,要看看神怎麼來帶領我們才是,每一年我們都會有一次「清明敬祖」的聚會,教會也製作節目單,利用清明節的時候,把這個節目單帶回去,你可以把這個內容或者長短稍作修改後,帶領你的家人「記祖」。待會我們要講這段「祭祖與敬祖」時,你就會發現很有用的,我們來看投影片;「祭祖」,到底是怎樣而來的呢?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都變成了儀文,只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因此我們有必要瞭解一下。

一、祭祖的由來

祭祖的由來,首先是「源於善意」。就是說祭祖原為「慎終」、「追遠」,立意甚好,這「慎終追遠」的意思,原是「敬天」、「法祖」,意思是尊敬神,然後效法我們祖先的好榜樣。那麼,發展到現在我們僅知「慎終追遠」,卻不明白它的意思就是「敬天法祖」,亦即是尊敬神、效法祖先的懿行美德,有「尋根」的意思,又有「天人合一」的意思。

祭祖的由來,其次是「約定成俗」。雖然我們「慎終追遠」、我們「敬天法祖」,但是人類原就有「精靈崇拜」的傾向,看到天上有風、雨、閃電,就想到拜風神、雨神、雷公、電母;看到五穀不豐收,就想到拜土地公;看到地上有管區(警察),當然靈界也要有管區,你說天上管區(警察)又是誰呢?城隍爺!還有,當一個人死了會怎樣?會不會變成厲鬼?還有,看見一顆石頭很大、形狀很奇怪(說不定還長有鬚鬚),人們叫它什麼呢,石頭公!還有,一棵樹長了一百年、一千年,想必很有靈性,拜它的人稱它大樹公!任何東西都可以拜,這就是源於人性中的精靈崇拜。那麼我們的祖先呢?他們可不會變成厲鬼吧?他應是比較善意的,比較好的,因而產生了「祖靈崇拜」。

我們生前要孝順,身後當然也要孝順,可是身後之孝究竟要如何表達呢?請問我們生前怎麼孝順父母?順服父母的意思嘛,要奉養父母、光宗耀祖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任意毀傷」啊,要晨昏定省啊,這是生前盡孝,那麼身後要如何孝順?「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來不及啦,既然來不及,我們只好死後祭之以禮了,這就是祭祖的由來。

二、清明與祭祖

前面既說祭祖「源於善意」,清明當然也有如此影響,華人多於清明節期祭祖或掃墓。是慎終追遠、也是敬天法祖。論語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我們祭拜他,好像祖先就在那裡,先人的精神與你長相左右;還好是「祭如在」,如果是「祭真在,祭神神真在,祭祖祖真在」那我們每天都會很緊張了。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可見這本來是美好、善良的習俗;但是不是祭他,就真的他在呢?不是的,記得有故事說道:一位弟兄信主了,媽媽最反對的理由就是,「你信耶穌就不能拿香拜我,死了就沒人拜了。」他說「媽媽,你真的要人拜嗎?」這小孩子不知道怎樣跟他媽媽解釋,有一天趁他媽媽睡覺的時候,拿了三牲五果供到媽媽的床頭邊,燒了香,插了一朵花。

他媽媽一醒來嚇了一跳,他就說:「媽媽,你不是要我祭拜你嗎?」「媽媽,你還沒醒來時,我祭拜你,你知道嗎?」「我的水果你能吃嗎?」這位媽媽突然瞭解,想起來也是蠻有道理的嘛,其實我想的是什麼?我不是真的想要兒子祭拜我,實在只是想要兒子孝順我啦。祭祖跟孝道有些關係,我們必須在這上面有些澄清。

第二個,清明跟祭祖的關係也是「源於習俗」。因為清明原來自於節氣,中國有二十四個節氣,元宵、端午、中秋也都是節氣,清明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一個,這個節氣原來只是習俗,後來到了秦漢,開始有「墓祭」——到祖先墳墓祭拜。到了後唐,有位名臣叫「介之推」,違背皇帝之命,不肯在朝為官跑到山上隱居,皇帝命人放火燒山,想逼出介氏,結果他寧願燒死不願出來,人們為記念他的忠孝節義,相約在那天不吃熱食以為記念,這是寒食節由來,以後人們上墳、祭掃也將寒食習慣普及民間。因為民間信仰慢慢將它誤用,原本「記念」先人卻轉變為「祭拜」先人。

原本人們對死後世界就心存恐懼,我若對親人不好,死後是否他會不會對我怎麼樣啊?加上一些民間信仰穿鑿附會,祖先有的變善鬼,有的變惡鬼,有的變厲鬼,就開始有些懼怕,怕這些東西對我不利?就開始想辦法賄賂它,生前沒房子給他住,就燒個三棟五棟,生前都讓它坐公車,這會兒就燒汽車給他,諂媚他,這樣進行到最後就演變為祭拜亡靈,所以這就是因為習俗源流,產生祭祖的原因所在。

清明與祭祖第三個關係是「移風易俗」,其實真正先聖先賢也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曾子說:「椎牛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就是說,掃墓的時候把整隻牛都拖去祭拜,倒不如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給他一塊雞肉或鴨肉,好好來孝敬他,這是先聖先賢的意思。這樣發展到了民間,因為亡靈、祖靈的崇拜而逐漸變質。其實我們的文化倒不是教導我們這樣的,歐陽子說:「祭之豐不如養之薄。」與其在他死後以豐盛蔬果、魚肉祭祀,不如在親人還活著的時候,好好的孝敬奉養他就夠了,這應當我們文化中表達的含意。

三、祭祖與敬祖

接下來我們要講到「祭祖跟敬祖」的關係,這一點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過去在我信主的過程中沒有人教我如何面對祭祖的問題,問一些屬靈的長輩、牧師也沒有具體的答案,理論上大家都懂,可是要如何行出來才能表達應有的分際?這幾年我們有「清明敬祖」主日,目的就是為此,其實是與我們文化沒有太大的衝突,重點是你要如何表達。以下是當注意的重點:

1.尊重性

祭祖與敬祖、我們要注意到,當尊重傳統文化所留下來的習俗,免得福音未傳反而先變成"對立",我的表情、我的肢體語言反倒成為福音的攔阻,要知道你尊重別人,別人自然也會尊重你。但是在這個尊重當中,仍然要分辨,分辨民俗中的宗教意義;香燭、祭品是代表祭拜鬼神的供物,因為有人對死者懷有恐懼,不曉得死者對是懷善意還是惡意,其次也怕死後有沒人祭拜,台語說「死沒人拜」。

在舊約裡,也有這樣的儀式,也拿香、也獻祭,為什麼舊約裡可以,我們就不可以呢?主要是內涵有著極大的不同,一是敬拜主、一是祭拜人。若有人「祭祖」,實際上應是「敬祖」、「記祖」才是。

另外,我們也當「接納傳統文化的善意面」,接納也要分辨,這二者間是有不相同的;若說傳統文化的善意面,是因為它原來就是要人盡孝道而已,在我們的信仰誡命裡,很清楚的要人孝敬父母,這一點在傳統文化中是沒有衝突的,要孝敬父母,而且要從孝敬中來表達生命的內涵,不是單從儀式上來表達孝順,我們是應當去孝敬,而不是去祭拜偶像。

早在康熙時代,天主教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康熙甚至接受基督信仰,他寫有「十架寶血歌」,許多有影響力的人都信了主,但在過程中被一個問題掐住了,就是「祭孔」跟「祭祖」,當時的「方濟各會」、「多明各會」主張,對於先祖不應該有任何祭拜、祭祀的儀式,因為那是祭拜鬼神,但「耶穌會」則贊成應該包容,因為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部份,而他們可能不存在祭拜鬼神之意,兩派協調不好,後來就討論到梵諦岡教廷那兒,教宗下令,不准信徒祭孔,康熙要求教宗解釋,當康熙收到教廷的公文後說道:「歐洲人沒有資格批評中國人的禮節」,不久後就拒絕了這個信仰,因著這個衝突,使得我們的信仰產生了斷層,雖然我不曉得當時神是如何的帶領,如果那時有一個好的協調,也許那是更早得著中國百姓的機會,但話說回來,這樣子經過了幾百年之後,如今中國人反而是在極權、壓力下有幾千萬人信主,這又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這也許就是神的美意,只是,知道當時曾經發生這樣一個很大的對立。

尊神敬祖

2.取代性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造成如此強烈的對立,應該先建立尊重別人的觀念,第二個才講到取代性。取代性有兩種,一是觀念的取代;也就是我們要看重「生前的孝道」,弟兄姐妹,我還是要說,要記念你的祖先,最容易表達的一個方式就是孝順你的父母,這是我們一定要作的,是生活的見證。第二個是儀式的取代;儀式的取代重點在「身後的參與」,如果有親人、長輩過世了,你一定要參與他的身後事,你不要說,我不想參加,因為我不拿香、我不拜拜,千萬不要拒絕,這是很傷人的,如果人家想要進入你的信仰中,他一定是尊重你信仰所帶來的一切,無論是儀式或者是理念,但是我們要把人領到我們中間,不需要因著不好的態度成為福音的攔阻,你可以去掃墓,參加家祭,你不要小看這些事,父母、親人是會放在心裡的,如果連祖父母的清明祭祖或者是喪禮都不參加,人就會想說,那我死了你還會關心我嗎?道理很簡單,他從你的行為來看,從你表達的動作來看。

那麼,你說,我可以作什麼呢?可以作的事很多,家族掃墓,可以開車帶大家去,東西要搬,出點力氣又何妨?到了墓地,可以打掃、除草,他一定沒有想到你會帶把掃把,帶把鐮刀是吧?把草割一割,把地掃一掃,墓整一整,弟兄姊妹你可以作的事很多,如果水土保持不好,祖墳老舊受損,花點錢修好嘛!我不是要你做虛假的事,而是我們尊敬我們的祖先。你也可以獻花,那不代表你在敬拜什麼,應該想到一個取代性,別人獻香,你可以獻花,沒有什麼關係,弟兄姐妹,你可以作很多事情,讓家人對你的信仰有認同、有放心,這是輕而易舉。

每到清明或忌日,你可以舉行追思禮拜,若到墳前掃墓,你就把"榮耀堂"的程序單帶去嘛,或者你自己寫一張修改修改,從前還沒信主之時,根本就不想掃墓,我為什麼要去記念一個跟我不認識的人,到我信主以後,我發現,活著的人比躺著的人重要,活著的人要看你怎麼作,至於那死者就沒有感覺了,以後若是掃墓,我就唱些旋律較熟的詩歌(如奇異恩典、耶穌恩友…等),讀段經文、帶個禱告。今年,你可有如此準備?到墳前禱告吧!唱詩歌吧!弟兄姐妹,當你作這事,別人會認識你的信仰,會尊重你的信仰。

也許,有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考慮(如果你認為有衝突你可以不要作),禮拜完後,有的人向逝者鞠躬,有的人沒有,我想了這個問題,在我們的文化裡,鞠躬算不算是敬拜偶像呢?不算對不對,禮儀中的鞠躬,是代表對他的尊敬,所以你可以大膽的去作。另外一個則是參與家祭,尤其我們親人離開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儀式,如果家人尚未信主,任何儀式都沒有關係,但你要記得,我們也當用我們的方式表達就是了。當你這樣認真時,家人知道我們真正尊敬祖先,勇敢的去作,讓這文化的衝突減低,基督有沒有家譜?有啊,你也可以找出家譜啊,因為我們看重源流、看重家風,不要怕儘管去做,家祭時可以獻花,可以守靈,守靈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或許會有一些儀式,別人唸經,你就唱詩嘛,若是影響別人,那就心裡面唱嘛。中元、除夕、忌辰都可以舉行禮拜啊!

今天所產生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去作合適的表達,我們不僅是生前孝順父母,身後的紀念也很重要。請將這些存記在心,當作的去作,好叫我們所信的跟我們的文化有一個好的調和。

讓我們一起禱告:「神啊!謝謝你幫助我們明白,當如何來記念我們的祖先,才能把好行為顯在人前,好把榮耀都歸給你,聽我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門。」

作者:朱台深
資料來源:今日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