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現代教會敬拜讚美與傳統禮拜(一)

這是不配弟兄的文章,分六篇刊登:

1. 前言
2. 定義:什麼是敬拜神、什麼是敬拜,什麼是讚美?聖經怎麼說。
3. 兩種神學觀:神本觀念與人本觀念 (後現代主義與人本主義的交互影響)
4. 傳統儀式禮拜與敬拜讚美(禮拜與節慶的區別)
5. 影響世俗還是被世俗影響
6. 不同角度的思考、結論

TraditionalWorship

前言:
「敬拜讚美」在台灣教會乃至在華人教會,甚至世界各地的教會,都造成一股新的敬拜潮流和競相模仿的敬拜模式。但這樣的潮流坦白說,真的沒有問題?真的非常好?筆者有種說不出的憂心,因此這篇文章乃從一些方向和角度切入,來探討這樣的議題和教會敬拜現狀。「敬拜讚美」一詞,相信只要是主內基督徒弟兄姊妹們都應該不陌生。
我們都幾乎都知道這是什麼「情況」,知道是「做什麼」以及「什麼儀式」。但是,假若我們將時光倒退到宗教改革時期甚至更早的使徒時期,和當時的主內肢體說,我們一起來「敬拜讚美」,我想恐怕他們會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在說什麼。

甚至偉大如馬丁路德、加爾文等教改領袖也可能會狐疑的看著你我,這是怎麼一回事?恐怕我們得花費許多精神才能解釋給他們聽,然而他們卻不一定能理解。
有人恐怕會認為這是時代背景的因素使然,當然如果就音樂方面來了解,是有這種可能。但是,假若從「信仰本質」的觀點來看,顯然就很難解釋的過去了。

舉例來說:我們所說的「因信稱義」、「原罪」、「基督救世主」、「三位一體」、「獨一真神上帝」、「上帝護理」……等語彙,並不是今天我們自己發現或發明的,是傳承兩千年來聖經真理的教導,是許多偉大的歷世歷代眾聖徒歸納再歸納,去蕪存菁後所得到的結果和教義。

換句話說,這些語彙是貫穿兩前年來基督教所共同信仰的,是大公教會所共同傳承的信仰根基,因此沒有所謂「時代背景」的問題。由於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上帝,所以基督教核心教義從來不會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因此,離開這個傳承,就不是正統基督教,甚可能變成異端了。所以,在這部分,我們基督徒必須有所認知和堅持。

但是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可能稍加留意就會發現,現代教會中有許多「專有名詞」和「語彙」,已經慢慢地和聖經教導與基督教傳統的認知不同了。舉例來說:「聖靈充滿」、「敬拜、讚美」、「靈歌」、「方言」等詞彙在教會中的意義都已經偏離原本聖經的意思,甚至根本和聖經的原意不同了(其中「敬拜讚美」更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所在)。

更甚者,還有自創的新名詞與觀念,是連聖經或歷世歷代正統信仰都無法找到的,甚至是結合心理學、新時代邪術而創出的錯誤觀念,但我們卻已經習以為常,例如:「內在醫治」、「內在小童」、「原生家庭的傷害」、「自由敬拜」、「積極思想」、「圖畫思想」、「視覺敬拜」、「倒空心靈」等。另外,也有斷章取義,隨便找一兩節經文就拿來做為建立教義的依據的,例如:「五重執事」、「操練聖靈恩膏」、「國度事奉」、「權能佈道」、「聖靈澆灌」、「方言、預言、先知訓練」、「啟示性恩賜」……等等偏差不可勝數。

上述這些錯誤、偏差都需要批判,需要改正,否則,現今的教會有如走鋼索般的危險卻不自知。雖說大家都是在行走天路,但因為對真理的錯解、誤解、誤用,所產生的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為信徒、為教會帶來毀滅性的悲劇。礙於篇幅有限,本篇只針對「敬拜讚美」的議題,做出簡單的分析與討論,希望給眾教會與眾主內肢體一起同心思考問題的所在與歸正的可能。最後,本文撰寫動機乃筆者心中自覺深受真理重重託付與感動,但礙於許多因素而拖延多時,遲遲未能下筆,直至今日深覺必須下筆,才能回應心中的感動。

倘若有誤,則過錯在本人,將來見主面時,神必親自審問我;倘若有人因此得到任何幫助而受益,則榮耀歸我主我神。最後,倘若本文所說的不合全本聖經真理,請將之丟棄,回到聖經中,阿們!
不配

淺談現代教會敬拜讚美與傳統禮拜(二)

一、定義:什麼是敬拜神?什麼是敬拜?什麼是讚美?聖經怎麼說?

我等基督信徒在任何事情上,都必須在相信「聖經無誤」的前提下有「唯獨聖經」的觀念。也就是,任何說法與教導,要查驗真偽,最簡單就是回到聖經去看聖經怎麼說,能不能通過「整本聖經」的檢驗。凡是和聖經所說的不合,必須回歸聖經的教導,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上帝不會錯,所以上帝的話也必然不會錯,這是最基本的觀念。
另外,凡脫離「傳統大公教會」或「各種信經」教導的,也要高度懷疑其正確性。今天我們在談論「敬拜讚美」這個名詞也好,或是活動也罷,我們當然必須用這樣的精神,看看聖經到底是怎麼定義的,才能找到正確的準則。

(一)什麼是敬拜神?
我們要談論「敬拜讚美」前,應該先了解「敬拜讚美」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目的是為了「敬拜神」。那我們就必須看聖經是怎麼教導我們如何「敬拜神」的。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3-24)

整本聖經從舊約摩西五經到新約啟示錄,我們可以得到二個重要的敬拜觀念,就是「分別為聖」和「照著神所啟示的方式敬拜神」。這兩大主軸決定了基督信仰別於其他宗教的敬拜方式。

在聖經舊約中,不管是會幕時代,還是聖殿時代,我們都可以發現,通通都不是「人意」來決定敬拜上帝的方式。小到連會幕的的材料、樣式、大小、搭建的地點;大到人員選派,誰能進會幕、誰該做什麼,通通由上帝親自交代。人在敬拜上帝的角色上面只能「完全順服」,並且按照規矩,否則後果通常是死路一條,就是這麼嚴格。

在聖殿時期,聖殿如何建造,材料、大小、樣式等依然如此。利未人、祭司、大祭司等各司其職,誰都不能擅自做主;外院、內院、聖所、至聖所等都有嚴格規定,同樣的,通通不准人「擅自妄為」。當然許多舊約祭司因為沒有遵守規定或擅自行動所造成的悲劇,大家應當都非常熟悉,本文就不再贅述(如亞倫兒子獻凡火被上帝擊殺、烏撒伸手去扶快倒地的約櫃被上帝擊殺、、、)。

到了新約,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親自到地上來,成全了上帝的旨意,也廢除了許多舊約「儀禮」的部分。人們只要藉著耶穌的寶血,都可以坦然無懼的到上帝寶座前和上帝親自交通,至此沒有聖所和至聖所的隔閡,也顯示這些都已經被成全了。但是,新約因著耶穌的成全就代表新約的信徒可以「隨己意」用任何方式來「敬拜神」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約翰福音4章23到24節已經定規了新約時代敬拜上帝的基本方向,這看似簡單「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但是你我可清楚這心靈和誠實事實上是更嚴格的標準?因為,「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也可以翻成「用聖靈和真理拜他」,也就是說,要在聖靈啟示上用真理來敬拜神。

倘若我們連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聖靈都還搞不清楚、都不認識,我們如何「敬拜神」?會不會我們所謂的敬拜,只是在「滿足自己情感上私慾」的儀式?聖靈是真理的靈,聖靈是三位一體中的一位,和聖父、聖子同尊同榮,都是上帝。

在這樣的觀念底下,我們如何能以為,新約時代在「敬拜神上」更「自由」、或者是更「多元」?認為什麼觀念、方式都無所謂,都可拿來「敬拜神」?有人可以大剌剌穿著短褲夾腳拖就上台彈電吉他、打爵士鼓,樣似瘋狂的搖滾樂團用一些詞不達意或是歌詞的神學性有問題、曲子極度世俗化的音樂來當成獻給神的「敬拜讚美」,然後辯稱說神不看人的外貌,乃看人願做的心,這樣對嗎?

筆者深深認為,這是用神給的「容忍」,以「幾近褻瀆」的態度在進行「敬拜神」這件極為神聖與嚴肅的事,這是相當危險的。除非我們知道聖經的總原則,願意照著真理的教導與聖靈的引導,否則,身為今天新約信徒的我們,恐怕在「敬拜神」這事上,已經大大得罪神、甚至蓄積上帝的憤怒而不自知。

(二)什麼是敬拜:
筆者使用關鍵字「敬拜」查詢「信望愛聖經資源中心
http://bible.fhl.net/」網站,整本聖經得到共95筆資料。其中,和「敬拜」常常同時出現的字彙則有「事奉」、「俯伏」、「低頭」、「臉伏地」等,則充分顯示出人(或受造物)在「敬拜上帝」這件事上面是非常謙卑、不配、虛己,獨獨將榮耀歸給坐寶座的獨一真神的。這是聖經中對「敬拜」一個很重要的核心觀念。

「啟 7:11 眾天使都站在寶座和眾長老並四活物的周圍,在寶座前,面伏於地,敬拜神」
「啟 11:16 在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就面伏於地,敬拜神」

看到沒?連天上的二十四位長老、四活物、眾天使在「敬拜」上帝時,都只能「臉伏於地」,這是何等的敬畏的景象?真的超乎我們所能理解的,這個畫面我個人猜測應該是旣隆重又莊嚴,沒有人敢亂來、或隨興隨意的舉動。完全是神聖莊嚴,顯示出對這位宇宙獨一真神的無限敬畏和和願意降伏、順服的表現,這是「天上的敬拜」。就這個觀點來推論,如果天上的敬拜都已經由聖經啟示出來是這樣的景況,那我們在地上的敬拜是否該更慎重思考該如何進行?才不會虧欠、觸犯到上帝的威嚴、聖潔和榮耀?

(三)什麼是讚美:
筆者用相同的方法查詢整本聖經,有關「讚美」的詞彙,共有總共145筆資料。經過分析後發現,「讚美」上帝的相關含意是比我們印象中更加豐富的。就筆者粗略的歸納之後發現可以有下列這些意涵:
1、針對神的神性、能力:讚美神的「公義」、「本為善」、「耶和華本為大」、「慈愛」、「拯救」、「醫治」、「王權」等。
2、目的:「使人敬畏」、「人看見便懼怕」、「稱頌神」、「誇勝」、「榮耀神」、「感謝(稱謝)神」、「讚美神的話(道)」、「公義的典章」等。
3、方法:「用話語」、「揚聲」、「心中讚美」、「用各種樂器」、「口唱新歌」、「走著」、「跳著」、「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等。
上述這些簡單的整理歸納顯示出,光「讚美」一詞,在聖經中就有如此豐富的意涵和方式,但反觀現在教會中我們對「讚美」一詞的認是多麼貧乏和「狹隘」呢?

(四)小結:
經過上面的整理,我們對敬拜或讚美應該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而且確定,敬拜與讚美,不應該是出自人意,而是根據整本聖經歸納出來的意義和思想、態度。因此「敬拜讚美」一詞假若對基督徒而言已經窄化或是限縮在某種「特定的形式或意義」的話,其是是大大的減低神話語的豐富性,況且這又牽涉到「敬拜上帝」一事,豈可這樣錯解、亂解聖經的原始意義?上帝是忌邪的上帝,上帝是烈火,是輕慢不得的。因此在「敬拜神」這件重要的事上,依然容不得我們隨己意獻上凡火,免得得罪神而不自知。諸位要曉得,聖經中可沒有不知者無罪的教導,聖經中大量斥責不認識神、愚昧、不敬畏神、沒有智慧的人,這不叫我們更需謹慎小心,並且時時查考聖經,明白神顯明的旨意嗎?
不配

淺談現代教會敬拜讚美與傳統禮拜(三)

二、兩種神學觀:神本觀念與人本觀念 (後現代主義與人本主義的交互影響)

(一)神本觀念的敬拜:
敬拜的主角是神,還是人?再說得更清楚點,聖經中嚴嚴規定,該受敬拜、配得敬拜的,永永遠遠只有一位,就是全能至高的上帝。也就是說,整本聖經所啟示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敬拜上帝不是為了人自己,是人應當照上帝所啟示的方式進行,為要滿足上帝、榮耀上帝,因此敬拜的主角永遠是上帝,這是不可以否認,更不可以忽略的。
既然是這樣,我們應當回到聖經,去看看聖經的教導。上面說過,雖然舊約中許多的儀文、禮儀、儀式在新約中都已經廢止了,但假若我們照整本聖經來看,依然還是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在新約時期的教會禮拜(敬拜神)時,還是著重「秩序」、「莊嚴」、「慎重」、「神聖」、「不可隨便」。

「林前 14:33 因為 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林前 14:40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
「路 1:75 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他。」

其中,連現在教會非常流行,在聚會時「全教會」「說方言」,「以方言禱告」,根本就違反上帝在聖經裡的規定。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林前14:23)
「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林前14:26)
「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林前14:27)

有說方言就要有翻方言,這是聖經在「聚會禮拜」時明明的規定,意思就是不要「混亂」,要有「秩序」。當然方言不是本文的重點,本文不多加討論,但基本的觀念都是一樣的,就是在教會禮拜、聚會時,必須守住這些基本要求。這就是「神本觀念」的敬拜模式,也就是以聖經的總原則和啟示作為教會敬拜上帝時的依據。當然,我們承認各宗派有自己相對領域的堅持,例如先講道還是先奉獻、點水禮還是浸禮等,這些都是相對性的問題,也無關真理上的衝突,大家應該予以尊重。因此,本文強調的重點依然是絕對真理部分的「神本觀念」的敬拜模式,不討論相對領域的部分。

(二)人本觀念的敬拜:
要了解人本觀念的敬拜模式,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人本主義。本文僅就人本主義的特點介紹,並不深入探討與介紹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想或相關議題,以免離題太遠。
簡單來說,人本思想歷史悠久,但具體理論化的人本主義是50~6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所提出的理論。他主張:人性應該保持樂觀主義態度,他認為人不是醜惡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所以最好是促進他的健康發展。其次,他主張:需要層次的理論,認為人類基本需要的層次就是﹕
(1)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
(2)安全感、被愛和歸屬感
(3)自尊/自信(Self-Esteem)
(4)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Maslow表示,人的天性是良善的,但是他有這些基本需要,如果我們滿足它,結果就是健康和成功;如果我們壓制它,就會產生疾病。上述的需要是從低級需要開始,先得到滿足後,才會進入第二級需要,一級一級的滿足才會往上再發展。基本上,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潮,不僅在50~60年代萌芽,甚至是目前世界上任何領域的主流思想。但很不幸的,這樣的思想也早已滲透進入教會中,成為教會教導的主流價值與精神。

到底「人本主義」有何錯誤呢?
我們提過,凡事都必須以「聖經」為絕對真理和標準,和聖經相違背的,就是錯誤的,這是基督徒一定要有的堅持與信心。根據張逸萍博士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文指出(以下引用張逸萍博士之文章):這四層基本需要和主耶穌在曠野所受的試探(馬太四1-11)很相似。主耶穌所受的第一個試探是將石頭變成食物,相當於 Maslow 的第一層基本需要(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二層)。但是耶穌回答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上文也解釋過,聖經並不否認第一層和第二層的需要,如果我們信靠神,這些基本需要都不值得擔心。主耶穌所受的第二個試探是從聖殿頂跳下去,魔鬼說天使會托著耶穌的腳,免得碰在石頭上。我想如果耶穌真的從殿頂跳下而不受傷害,那麼,當時的猶太人一定對他另眼相看,就算不馬上承認他是神,也定會十分尊敬他,於是耶穌的第三層基本需要(被尊敬和自我尊重)就得到滿足了。

但是,耶穌卻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可見主耶穌並不覺得需要滿足這一層的「基本需要」。至於主耶穌所受的最後一個試探:跪拜魔鬼換取萬國的榮華,正是 Maslow 的第四層「基本需要」:自我實現和顛峰經歷。但是耶穌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主耶穌的話有兩方面的意思:首先,我們應該敬拜真神,不是敬拜魔鬼,不應該和牠相交,不能利用牠的能力;其次,我們事奉的是神,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我們定意不擇手段獲得成功,就正中魔鬼的詭計。

因此,筆者認為從聖經來看,「人本主義」根本就和聖經真理背道而馳。聖經強調「人皆有罪」、「一個義人都沒有」、「都沒有尋求神的」;但是,人本主義卻認為,人的天性是「良善的」、「中性的」、「不醜陋的」、「是樂觀主義的」,並且整個理論以「滿足人性需求」為最大、最終原則,這些主張已經大大違背聖經教導了,所以從「人本主義」所衍生出的各種形式的教導,我們基督徒都必須棄絕,不得跟從。

回到「人本觀念的敬拜」這個議題上,我們可以發現,有些敬拜的形式已經從「滿足上帝」轉變成「滿足自我」的狀態,包括時下教會界最流行的「敬拜讚美」模式。
許多教會傾全力追求這方面的進步,希望敬拜團能帶出所謂更美的敬拜,而會眾在每個主日則有非常「享受」、「滿足」的敬拜方式,讓一個星期的疲憊,透過盡情的唱歌、吶喊、歡呼、跳舞、流淚這種情感式的發洩而得到滿足,並且以為這樣的敬拜只要主領與敬拜團帶領的很順暢、歌曲很動聽、情緒很高漲,就認定是聖靈的帶領,有聖靈的恩膏與水流在其中。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這已經陷入人本思想中,以自我滿足為導向的敬拜模式,也就是所謂的「人本觀念的敬拜」。這樣的模式,當然和聖經所啟示的敬拜真義相違背,更不是神本觀念下的敬拜方式,因此不應該再放任自己的私慾繼續下去。另一個值得探討的重點則在於,為何教會敬拜方式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

筆者從許多社會現象、教會現象觀察到,其實我們身處的環境除了充斥人本主義之外,更有另一種社會文化思維混雜其中,就是「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間單來說是由五、六0年代美國的反現代文學(或稱前衛主義)起,後現代主義於七0年代牽引入攝影、建築和後解構主義,八0年代再和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文化研究產生論辯和交集,到今天它涵蓋之廣,由文學到法律到大眾文化,由地理到科學無所不包。

它的特性是:
(1)反現代主義,反對現代性的經濟模式、科技,批判現代主義的理性秩序和精英主義,但卻在各方面受其影響。
(2)質疑(歷史)寫實再現、主體自主,認為二者都是社會和文字建構出來的。
(3)反對絕對普遍的真理。
(4)去中心,打破中心權威、跨越(既有的學科、國家、文類等)疆界。
(5)質疑真理,和傳統宗教背道而馳。

由上面敘述可以看出,後現代主義基本上是把既有的規範、道德、文化、法律,乃至宗教規條等都進行「解構」。所謂「解構」就是將之瓦解、打破、不信任、不相信既定存在的任何規範和事實。把所有絕對化的事物、精神、真理都將之相對化,這是它重要的特色之一。簡單來說,「敬拜讚美」最早在1990年代由韓國引進台灣後,很快的成為現今教會流行趨勢。為何會在短短十幾二十年間變成眾教會跨教派的主流敬拜模式?

筆者認為和「後現代主義」脫離不了關係。傳統教會的詩歌、聖詩與禮拜流程等程序最被支持「敬拜讚美」人士詬病的,就是「不火熱」!太多的儀式、太多規定、死氣沉沉、沒有朝氣、不知為何而唱、不知為誰而唱、更不知這些規範、程序、儀式有何意義。

因此為了高舉改革的大旗,便想要打破既有的規範、推翻舊有的體制與不願意走「回頭路」,這樣的思想和後現代主義的精神不謀而合。當「敬拜讚美」這樣的形式引進台灣後,引起眾教會的牧者、年輕人為之瘋狂。原來,教會在敬拜上帝時可以用電子琴;可以用流行音樂界的電吉他、貝斯、爵士鼓;可以穿著輕鬆;可以唱這種琅琅上口,旋律簡單,和流行歌曲曲風相近的音樂;乍看之下,這實在是一種「敬拜上革命性的進步」,教會界好像找到了新的方法,打破舊有的藩籬,找到新的方向,可以令人興奮,可以充滿鬥志,不必拘泥在古老的教條和規範中,可以破繭而出,找到與整個社會文化與普羅大眾更容易接受的型態,更加自由、更加無拘無束的敬拜上帝,這實在太好了,教會的福音詩歌終於成功打入世俗的世界,可以為基督「贏回更多人」。

而這股風潮可以說短時間內席捲全球的眾教會,不單單是台灣,連亞洲、甚至歐美各國幾乎都爭相模仿使用,再自行創作屬於自己國家民族、風土民情需求的詩歌。「敬拜讚美」的詩歌好聽,歌詞淺顯,旋律現代化,有容易炒熱聚會氣氛,使人容易投入的效果。

會眾全心全意地跟著敬拜團的脈動敬拜,在高張力、強大擴大機、混音器,電子式音樂的的氣氛帶動下,不會再有會眾睡著,講道前的這段詩歌敬拜時間也不再是會友姍姍來遲,只為了避開無聊沉悶聖樂氣氛的理由。

一切都看似非常合理,非常好,非常屬靈,但事實上「敬拜讚美」真的是這麼美好嗎?還是「敬拜讚美」到最後,其實只是大家以敬拜為理由來滿足自己的「感官享受」的一種方式而已?這是值得深思的。

(三)小結: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回到一個最重要的重點上,就是到底為什麼要「敬拜」?「敬拜」對象是誰?是誰設立「敬拜」的?該怎麼做?這些問題如果沒有經過深思,就貿然追隨流行,而投入「敬拜讚美」的浪潮中,筆者相信,眾教會非常可能在這樣的浪潮中慘遭淹沒而不自知。
不配

淺談現代教會敬拜讚美與傳統禮拜(四)

三、傳統儀式禮拜與敬拜讚美(禮拜與節慶的區別)
本段要從教會儀式設立本身的神學目的,來探討傳統禮拜模式與敬拜讚美禮拜模式之間的差異,幫助大家更了解其中的相異之處,以及哪種形式的禮拜更符合聖經真理的教導。

(一)傳統禮拜:
這裡所謂的傳統禮拜,筆者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說明之(以下簡稱「長老教會」)。長老教會的根源來自加爾文主義,屬於改革宗,傳承改革宗許多重要的神學信仰精華與資產。這些看似平凡無奇的禮拜儀式背後,都是眾多改革宗前輩、神學家,經過百般努力、苦思、研究聖經所得到的結果和結晶。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樣的禮拜方式很有可能是偏差程度較少,較接近聖經真理教導的禮拜型式。

舉例來說,改革宗最高舉的就是「上帝主權」,禮拜最重視的是「上帝道的傳講和聽道」。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在長老教會的禮拜中,是以安靜心,領受上帝話語(講道)為主的禮拜形式。而長老教會經過總會所編輯的「聖詩」,也是「道」的延伸,是用「吟唱」的方式將「道」表現出來。換句話說,這些聖詩,是蒐集世界各地近幾百年中被創作來頌讚上帝的歌曲,分成各種目的和時機供教會使用。詩歌的歌詞都是經過嚴格的神學正確性與否的檢驗和篩選,因此光是歌詞就是一篇篇的聖道,就足以使人吟唱時傳遞出真理;而音樂性的部分更加嚴謹,必須配合歌詞來譜曲,以達到相輔相成。

例如,如果是稱頌上帝榮耀的旋律,一定可以發現在頌讚時音調最為高亢,以展現上帝的榮耀;若是講到人的罪惡時,旋律會特別低沉、悲傷。這樣的形式和內容才能搭配一起,相輔相成,並且通常以四部和聲的方式進行,更是為了達到禮拜時是在這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面前必然莊嚴、神聖、謙卑、敬畏而設計的。

這樣的神學思想強烈傳達出:
1.「上帝至高無比」的觀念,是不容隨便的。
2.教育會友,來做禮拜要「預備心」,因為來面見上帝是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是件恩典,豈可隨便?

古代百姓、大臣聽聞皇帝經過都必須跪著,連頭都不敢抬,眼不敢直視皇帝,以免冒犯龍顏,招來殺身之禍。更何況,這位我們口中所稱「萬軍之耶和華」,「宇宙的主宰上帝」,無人能與祂相比,那到上帝面前敬拜時,我們這些信徒的心態應當如何呢?可以用隨便、一派輕鬆、或是好像來參加一場派對,調劑身心的想法呢?這就是傳統禮拜設計時,每一個環節的中心思想。

以下順序未必每間台語長老教會完全相同,但大致都有這些程序:
從會前安靜心就準備進入敬拜;
殿樂(序樂)更是提醒禮拜已經開始,必須肅靜,並且幫助信徒安靜心;
宣召,是直接宣讀上帝的話(聖經);
會眾唱聖詩;
信仰告白(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等)﹔
啟應,司會啟,會眾應答,用聖經的話語來進行;
再唱聖詩,緊扣主日的講道內容;
禱告;
詩班獻詩;
牧師禱告完再講道;
講道完會眾唱聖詩回應今天的講道;
並且以奉獻來回應神、感謝神,唱奉獻詩歌;
教會消息報告、肢體關心;
最後頌榮(歌頌上帝的榮耀)、牧師祝禱、默禱閉會。
(所有的會眾唱聖詩與詩班獻詩,都屬於用詩歌來敬拜上帝的範疇)

這整個禮拜儀式通通圍繞一個重點,就是「榮耀上帝、敬拜上帝」,中心思想就是「至高上帝」。這樣的禮拜好玩有趣嗎?心情很high嗎?以盡情發洩為主嗎?

相信各位已經發現,上述那些「人要爽」的需求,通通不在禮拜程序設計的考慮當中,因為,禮拜的主體根本不是人,是「上帝」。也因此,從本文開始直到現在都在強調一個重點,敬拜神(或是禮拜)到底是「神本思想」,還是「人本思想」才符合聖經。傳統禮拜的每一個步驟、程序,通通都是在「敬拜上帝」,而且是以「恭敬、敬畏、嚴肅」的態度在進行,人在禮拜中主要是去敬拜上帝,而不是要去滿足個人。在禮拜中,上帝才是最重要的,正確的敬拜上帝才是最重要的。這是傳統敬拜的核心思想。

當然,這不是說禮拜中人都不能有任何情緒上感動,像是流淚、哭泣、歡樂,但我們會發現傳統禮拜中的情緒感動,和敬拜讚美禮拜中的情緒感動,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二) 敬拜讚美模式的禮拜:
而「敬拜讚美」的神學觀是什麼呢?現今「敬拜讚美」禮拜的神學觀念,不再是「上帝至高」的觀念,反而是「人子耶穌」的神學觀念——-耶穌和我平起平坐,是我麻吉。因此,禮拜不再是「莊嚴神聖」,而是「慶典」。在慶典裡,本來就是大家平起平坐,沒有誰比較大。

有位屬靈的前輩這樣分享:假使我們留意各種原始民族的聚會方式,我們就會發現「嚴肅場合」時,一定盡量採取「仰望」模式——當巫師、村長講話時,大家要盡量仰望、無聲、安靜心、、、。當然,講話者不一樣會站在比較高的位置,但整個氣氛,就是有「高低之分」。但是「慶典場合」時,一定會採取「平起平坐」模式,即使是巫師、村長講話,也都是和大家平起平坐、一起跳舞唱歌狂歡。這時,高低之分是不存在的。難怪有其他人就嚴厲提出:「教會禮拜裡,聖父不見了」的觀念。

「敬拜讚美」模式禮拜幾乎已經不需多做解釋,因為根據筆者觀察,台灣大大小小的教會,不論宗派(天主教不計算在內),幾乎都朝著這個潮流邁進,因此大家的形式幾乎都大同小異。但基於清楚說明的理由,筆者分成幾個重要的部分進行解說,好讓大家更清楚明白。

首先,要能使用「敬拜讚美」模式的禮拜,幾乎有幾項不可或缺的因素,必須組織在一起,才能順利運作:
1.軟體部分:
(1)人員:包括主領、伴唱、樂手(基本配置包含:電子(鋼)琴、貝斯、電吉他、爵士鼓)、幕後音控工程人員、字幕PPT操作人員等。
(2)樂曲:每周必須固定使用相當多的時間練團、整合各種樂器與歌手間的默契。
(3)選曲:主領必須在練團前將曲子(五至八首不等),先行選出,再將樂譜(最好有音樂CD檔案)交給樂手、伴唱及字幕人員。舉例來說,假使是較大型的教會,一般而言假如下周由A敬拜團服事,那麼A團的主領可能必須在本周主日就將所有下周預備的曲目相關資料備妥,交給所有團員,回去進行自我訓練,然後在周間至少選定一天花幾小時來進行所有成員得的配搭。若遇到比較困難的曲目,甚至擔任樂手和主領的,還可能要事先進行演練一次,再進行團體整合,這常常是少不了的。
(4)樂曲處理:由於現代詩歌通常都以短歌為主,因此每首曲子要唱幾次,副歌進幾次,尾段幾次,主領的手勢所代表的意義;或是歌曲的調性,例如兩首C大調的歌如何銜接下一首D大調的歌,中間穿插禱告還是問安等;再來是快歌慢歌的選擇與使用時機,如何順暢的銜接;最後是每一首曲子樂手如何和諧的配搭演奏出來,曲風走向如何……等等,這些常常都要預先準備,這是筆者所知道最基本的條件。

2.硬體部分:
(1)電子樂器部分:電子(鋼)琴的選擇、電吉他、貝斯、效果器,傳統爵士鼓還是電子鼓。
(2)音控設備:這關係到所有樂器、麥克風音質音,人聲與樂器聲音要分音軌量輸出的關鍵,因此要如何選用操作,必須相當專業。
(3)擴大機(音響)設備:有好的樂器、音控設備,如果沒有好的音響喇叭,那保證所有的聲音輸出後,再經由擴大機放出來,都會「胡」在一起;或是擴大機角度調整錯誤,造成回受,而產生尖銳或是高低頻的噪音,都將成為「敬拜讚美」中最大的干擾與敗筆。
(4)字幕部分: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微軟公司的PPT簡報軟體,製作好的投影片和字幕只要搭配投影機,投影在布幕上便可使用。但先決條件是,布幕和投影機的擺放位置會不會影響台上敬拜團、布幕夠不夠大取決於會場大小、或是高度不夠使的會眾「看不到」,又或是投影機的「流明度」太低,造成字幕在光線下不清楚,影響視覺觀看效果,這些都必須在選購時便考量在內。

以上只是「敬拜讚美」的歌曲在表現上,要進行流暢的需求下最「基本」的要求。各位不妨這樣想,一個這樣編制的「敬拜團」與相關設備,需要多少「資源」?基本上,錢、設備還是簡單解決的部分,真正困難的,其實是人員的素質和培養。一般而言,教會一般的司琴琴手要進入「敬拜團」服事,要和其他樂器配搭,要練習看簡譜,要聽命於主領的指揮,要隨機應變,為了配合還可能臨時要「升、降Key」、「要臨時插入未練習過的詩歌」,只因為牧師突然的感動、、、。

這些能力和訓練要花很多時間與心力,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的。我們都曉得,樂團配置越大,要達到的和諧度與精準度的要求就越難,這需要長期的磨合和團練,有十足的默契才可以達成;再者,主領的準備也不是隨便就可以上台的,要能禱告、帶動全場氣氛、還要負責歌曲轉換時機,自己還要唱,簡直就是整團的靈魂人物;而伴唱者的角色也不輕鬆,因為如果會眾對於新歌比較不熟,伴唱就要賣力的唱,自然伴唱者的歌唱素質就不能太差、拍子要準確、音準要夠、不能太突出、和聲要到位、有時還要有肢體動作、舞蹈等。

凡此總總都配合起來,再加上幕後音控人員靈敏的耳朵,把聲音控制輸出調整到最佳狀態;最後配合字幕人員流暢的將每首歌的順序及反覆、副歌、次數,換曲時機都拿捏準確;才能造就出一場「完美無比的敬拜讚美」禮拜。

只要其中有個環節出錯,都將對整場「敬拜讚美」造成無比的突兀與干擾,「效果」、「感動度」都勢必大打折扣。以上非常鉅細靡遺的說明,只是要呈現一個事實就是,「敬拜讚美」基本上就是一場「幾乎要專業等級或演唱會等級的禮拜演唱會」。不管大家同不同意,事實上就是如此!

因為筆者之前所擔任的,就是大型靈恩派教會的樂手服事。各位如果有與大型教會的「敬拜讚美團」交流過、或是參加過「萬國敬拜讚美特會」、「讚美之泉特會」等其他大型特會,幾乎都會發現我舉的例子一點都不誇張,甚至有些還要配合燈光,以營造更好的「氣氛」。

問題是,有哪些教會的能力可以做到這樣的水準?我敢說,只有大型教會教會可以,而且幾乎都是台灣大型的靈恩派教會,會眾人數至少在五百人以上才有可能辦到!因為光是樂手的培養就已經是難度最高的了!怎麼辦呢?有些教會牧師就會說,我們不求做到這樣的程度啊、我們有多少做多少啊、上帝是看人願做的心啊、我們先求有再求好啊、、、、,這些我都同意,但是我們還是必須回到一個最現實的層面——–要是無法達到一個「順暢的程度」,這樣使用「敬拜讚美」的意義何在?東湊西湊、音響也不好,樂團也出錯連連、伴唱主領都不夠專業,這樣不會大大「干擾禮拜」嗎?會不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三)小結:
「傳統禮拜」與「敬拜讚美」是兩種截然不同神學觀底下的產物,一個是「上帝至高」的敬拜模式;另一個則是「歡樂節慶」的敬拜模式。問題是,翻開聖經,聖經裡每次獻祭前、每次嚴肅會、每次去聖殿,都要先唱唱跳跳的?新約裡,耶穌基督或使徒有哪一次在講道前要先唱唱跳跳一下?沒有!一次都沒有!說穿了,「敬拜讚美」根本不是聖經中敬拜神的「常態」。我們不否認在節慶時可以用這樣的歡慶方式表達我們對上的的感恩,但是曾幾何時,每場禮拜居然每次都在「節慶、歡慶」?這是什麼觀念?
再提醒一次——-每次!這樣對嗎?
不配

淺談現代教會敬拜讚美與傳統禮拜(五)

四、影響世俗還是被世俗影響

從上面幾點討論下來,其實已經非常清楚了,「敬拜讚美」的禮拜模式根本不適合應用在教會禮拜中。
許多「敬拜讚美」的的擁護者還會用一種理由企圖為這樣的模式辯護,就是「為主贏得世界」。
沒錯,不可否認的是「敬拜讚美」廣受青少年朋友與普羅大眾的喜愛,因此許多教會也用這樣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和青少年進入教會,
但是可知道這些人進入教會的理由是什麼?
是因為福音?
是因為渴慕上帝?
還是因為舞台上的歌超好聽、主唱超帥超美、樂團實力堅強?
或是就是喜歡唱歌時的爽的感覺?、、、、
各位不妨想想看,這些理由,不少不就和時下年輕朋友「追星」、「追偶像」、「追演唱會」的心態如出一轍?
教會什麼時候必須拋棄正統教義和上帝的福音,而用世俗的方式吸引人進入教會?而這樣進入教會的人真的留得住嗎?
能和他們談到更深入得罪—十字架—因信稱義的真理嗎?
還是得再用其他五花八門的方式來使他們更被吸引,而且還要加上朋友、同儕、人情壓力、認同感,而留在教會?
基督徒是光是鹽,是要影響世界的,是有文化使命的,但曾幾何時,教會的核心已經被世俗影響,甚至大量的引進世俗那些方法,以吸引人進入教會?這不是踐踏上帝的真理是什麼呢?

我們不否認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和人建立關係,做好鬆土的工作,以準備傳播福音的種子,這稱為福音「預工」,但只要沒有傳到基督的福音(罪—十字架—因信稱義),都不算是「正工」,就算信了也無法得救。現在許多教會連什麼是預工和正工都分辨不清楚,以為在傳福音,實際上只在做預工的工作,甚至連預工都稱不上,只是在「哄騙」人進入教會。這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在教會,也受洗,但是卻是沒有重生得救的人,因為完全沒有機會聽到福音。

因此,「敬拜讚美」到底是影響是俗文化,還是已經被世俗文化影響,是非常清楚不過的事。另一件更令人無法認同「敬拜讚美」的原因在於,歌曲的內容和編曲形式,實在令人不敢苟同。就歌詞內容來說,一堆根本就不合聖經真理的歌詞,甚至成功神學、新時代邪術的思想都混雜其中,例如:耶穌爸爸;禱告搖動上帝的手;讓我的願望成真、目標達到;讓我平安健康、永離痛苦疾病;讓我的道路順暢、沒有阻礙;願我所做的事工,永遠不失敗;、、、等。

這些,不要說信徒無法分辨,很多連牧師根本也毫無警戒,引進教會,這樣毫無戒心、毫無過濾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歌詞可以引出教義?可以使信徒的靈命進深?更嚴肅來說,可以用來「敬拜上帝」?這樣不會褻瀆上帝嗎?再者,就算歌詞本身沒有問題,可是歌曲的編曲、演奏形式、演奏曲風(風格)、樂器編成等都會影響內容。

舉例來說:每樣樂器都有它特別的音色————有的與別的樂器可以呈現足夠的反差性(例如圓滑與跳奏、高音與低音、單音與夠厚的和聲等對比),那麼它就可以作獨立伴奏樂器(例如鋼琴);有的只合適部分段落和聲或獨奏(例如薩克斯風)。敬拜讚美採用爵士鼓毫無間歇的節奏,將令聽者耳朵多麼疲憊呢?因為它的音色本來就不適宜如此表現。

以下就幾種常見的曲風進行說明:
(1) 搖滾樂的本質:連續敲打拍子、高頻叫喊、造型與語調常常傾向表達一種對當權者或社會主流價值的叛逆,較直接訴諸感覺而迴避心智。
(2) 爵士樂的本質:拍感零碎鬆散,語調如聊天一般自由,很適用於放鬆、用餐、娛樂的狀態。
(3) 流行音樂的曲風:就是娛樂本質、媚俗、誇張!這與敬拜上帝神聖的本質衝突!
這些都充分說明,「形式折損內容」。

用這些形式來吸引人,使人喜歡,但是有沒有考慮過其實根本和所傳遞的內容不合,甚至使得正確的歌詞因而變得不倫不類。舉例來說,「榮耀哈利路亞」這首歌,假若使用進行曲的形式,配合小號,小鼓等節奏,再輔以定音鼓在結尾時加入,可以造成榮耀上帝的氣勢,這是和歌詞相輔相成的;但是假若我們使用的是爵士曲風,用電吉他、爵士鼓、或是搖滾曲風,這將變成多麼的奇怪與不倫不類?榮耀,哪裡可以表現出榮耀?很多喜歡標榜「樂器沒有原罪」論點的人,可能要問一個問題,是樂器本身被拒絕?還是演奏或運用的方式不合適?這才是問題的癥結點。所以,回到問題本身,並不是樂器的問題,而是運用不當,無論風格語調、或配器方式都當合宜!

另外,電子歸類為非真實樂器,無法完全透過演奏者控制音色,更是難逃運用不當的問題,因此敬拜讚美大量使用的都是電子樂器,透過音控輸出,就更顯得困難重重。因此,很清楚的事實是,「敬拜讚美」的歌曲,若用上述的方法來鑑別的話,很少有非常合適的作品可以使用在禮拜上,因為幾乎難逃世俗化的命運,更別說一堆連內容都通不過教義、真理考驗的歌曲,以及一些少數雖然內容較正確,卻因形式編曲問題而折損內容的曲子。這些都證明「敬拜讚美」實際上只能挑起人的情緒,滿足人的情感,個人私底下想聽、喜歡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要用在「敬拜上帝」的禮拜上,實在是萬萬不可的!
不配

淺談現代教會敬拜讚美與傳統禮拜(六)

五、不同角度思考:
某種程度來說,教堂的建築、裝潢本身,某種程度就會決定禮拜走向。新的思考方向就是,裝潢、擺設本身就會帶來「氣氛營造」,而這個氣氛營造,就會深深影響合適的禮拜模式。當然,這些裝潢、建築外觀,又是受到核心的神學思想影響。這裡要以教會建築與裝潢擺設意義的面向來切入「傳統禮拜」與「敬拜讚美」的必然結果。

(一) 「傳統禮拜」:
傳統長老教會或天主教教堂的建築較為莊嚴與傳統,內部裝潢與擺設也都有常見習慣,而這些習慣都有其神學思想的支持。以長老教會為例:其實,長老會的講台設計、禮拜模式,是標準加爾文主義的特點,也就是「上帝至高」。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甚至可以說一旦去除此思想,就不再是加爾文主義。在這種『上帝至高』的核心思想下,
(1)講台會比會眾高
(2)詩班不能在講台
(3)講道桌是在正中
(4)講台會盡量樸素,減少吸引人的其他東西(除了插花、十字架之類以外)
(5)講台下是聖餐桌
(6)詩班要在下面

會眾要透過「仰望上帝」的方式來禮拜,這時,講道者是上帝僕人,代表上帝宣講上帝話語,會眾要聆聽上帝話語,因為「道」是禮拜的核心重點。因此,講台要比會眾高(會眾仰望)、講台置中(講道是禮拜最重要重心,而且講道者是重心)。詩班是代表「人」,人的讚美,不能與上帝聖言平起平坐。(天使可以和上帝平起平坐嗎?天使可以和上帝平起平坐唱歌讚美神嗎?聖經裡,祭司獻祭、講道、先知講道,詩班可以和這些平起平坐嗎?)

由於「上帝至高」是核心神學思想,所以,「莊嚴神聖」是必然性的禮拜觀念。因為,上帝既然至高、人既然卑微,怎能與神平起平坐?所以,硬要在這樣的裝潢與內部配置下擺上爵士鼓或是使用電子樂器,不是很奇怪,甚至是很不倫不類嗎?

(二) 「敬拜讚美」:
現在許多走敬拜讚美的教會的內部裝潢,基本上就是走實用路線、簡約風格。通常一定會有個大大的舞台———–講台是活動式的壓克力透明檯子,可以移動(有些甚至更簡單,用譜架就可以了);而舞台是給敬拜團、主領、和伴唱者;也就是說,整個敬拜的核心是敬拜團!

這些敬拜讚美的大型教會的會堂不會有太多繁複的裝飾,多以簡潔的線條加上燈光來打造氣氛,簡單說就比較像是演唱會的表演場地。會眾的座椅也不是固定式的,幾乎全都是活動式的折椅,因為收放方便,更可以快速變更場地的應用,例如可以在會後直接舉辦醫治特會、聖靈充滿時會友躺下、翻滾、狂哭、狂笑、乾嘔時使用的場地。

這些看似細微的改變,其實都大大左右敬拜的形式和風格!我們的敬拜,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莊嚴神聖」的型態已經悄悄的消失了!這非常嚴重!因為這樣一來,在教義上就會誤導信徒,以為上帝是好好先生,以為耶穌是哥兒們,以為來教會唱唱跳跳就是敬拜上帝,殊不知,聖經中不管舊約新約都明明的教導我們一個中心思想就是———-神是聖潔的;神是烈火、是輕慢不得的;敬拜時要有次序,是以聽道為敬拜的主要形式。如康來昌牧師說的,基督教是以「聽道」為主的宗教,聽和說都非常重要。

但現在,聽變成聽歌曲好不好聽、樂團演奏得好不好、快歌有沒有動感、慢歌催不催淚。牧師說什麼都是對的,也都不重要,只要「順服」就對了。理性消失,感性無限擴張,永遠無法被滿足。

更甚者,現在連「視覺化敬拜」都被提出來了,也就是說除了聽覺的追求外,進而更加追求視覺上的滿足,這是「敬拜讚美」下必然的路線與產物。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新招數出來,這是必然且可預期的。

表面上看,這不是幫助禮拜嗎?不是使信徒更能有感覺嗎?但問題是,講難聽點,這和吸毒一樣,會越吸越重,到後來,會變成沒音樂、沒影像就無法禮拜、信徒就不滿足。

個人認為,這實在又是另一種華而不實,譁眾取寵、訴諸營造氣氛、感受的方法。難道,沒有影音畫面就不能更深的敬拜上帝?影音畫面恰當,就可以使敬拜更深入?這些東西根本沒有聖經根據,完全是「取悅人的感官享受」而已,而這恰好又和現在「敬拜讚美」所強調的現象不謀而合。

大多數的詩歌(與其說是詩歌還不如說是流行歌形式),可以讓大多數會眾唱時很投入、流淚、感動,但想一想,去聽一場演唱會不也是有相同的效果?

所以所謂的敬拜以會眾的感情流露與否當成是「敬拜成功與否」、「聖靈同在與否」的證明,實在有夠可笑!

現在多少的「敬拜讚美」形式在滿足的其實只是會眾的情感、敬拜團的表演慾望和主唱的個人魅力?這些都深深的需要被檢討甚至被斥責!因為敬拜上帝,是何等重要何等神聖的事,豈可以這樣獻上凡火?只為滿足自己?因此,不合真理教導的,縱使燈光、音響、舞台效果再棒、音樂性再強、歌詞再美、再感人肺腑、再催淚,都只是垃圾,只是凡火,都不應該隨便當成「敬拜」來獻給主。

另外,使得「敬拜讚美」這個問題更嚴重的,其實是詩歌的商業取向。現在幾乎許多專輯式的敬拜讚美詩歌,其實已經大多走向世俗化、商業化市場取向了,不相信,去看看那些所謂的知名敬拜團(樂團),可以用「敬拜的名義」來開「演唱會」,說好聽是吸引年輕人,但其實呢?

有沒有實際去統計一下,因為聽這樣的敬拜演唱會而真正走進教會的有多少?走進教會有留在教會接受信仰的又有幾個?那些創作的歌詞以為加入上帝、耶穌、愛、和平、聖靈或聖經經文等之類的教會式詞彙就是敬拜歌曲?那實在是太糟蹋「敬拜」這個上帝專用的詞彙了!這些人的神,其實是自己的肚腹!

六、結論:
有位屬靈前輩這樣表示:如果我們注意佛教寺院,也會發現和傳統教會類似的現象。由於他們核心神學思想是「靜心」,所以他們的儀式進行也會走此路線。我們很難想像佛教寺院裡面,出現「敬拜讚美」那種唱唱跳跳,音樂咚茲咚滋作響模式的禪修、講經、誦經,因為整體氣氛嚴重不搭。

太多人嚴重低估敬拜讚美的影響,不知這是在嚴重拆毀二千年信仰傳承,徹底破壞核心敬拜神的神學思想。這個神,變成歡樂之神,喪失莊嚴神聖性。「敬拜讚美」,是在毀滅基督教,將基督教徹底改造。坦白講,「敬拜讚美」模式,其實很像拜巴力的感覺。巴力是豐饒之神,是慶典型態的神祇;相反的,世界上所有大型宗教的神明,都屬於「莊嚴神聖」型態的神明。不管是猶太教、回教、天主教、東正教、佛教,都是這樣;反而一些敗壞型態的宗教,特別是原始宗教,很多都和歡樂強烈相關,並且儀式內容很容易帶來敗壞。像印度教、非洲土著、中東古時多神信仰中的廟妓……等。

這些年來,敬拜讚美的毒根,已經開始嚴重扭曲、破壞基督教,至終將使基督教被徹底改頭換面,成為一個和二千年傳承完全不同的信仰。

其實,當初聖經裡南北國時期,就是這種現象。你說他們沒信耶和華?有啊!各種儀式、禮儀、聖殿……都有啊!但是,是純正的信仰嗎?不是!他們也同時拜巴力和各種異教。很多人都以為舊約先知是在譴責南北國信奉異教,其實,這種說法只對一半,而且不夠精確。先知譴責的,不僅是信異教,還包括「混和信仰」。

事實上,舊約先知對混和信仰的譴責程度,比對單純信異教的譴責還嚴厲。當今靈恩運動與成功神學的模式,其實很接近聖經南北國的混和信仰,既拜耶和華,也拜巴力。
更可怕的是,當初南北國不過「混和」,就被先知群嚴厲責備;當今是更可怕的模式,也就是「把巴力穿上耶和華的外衣」來拜。這會很麻煩,因為是把偽鈔當成真鈔,而且大量流通,甚至讓人以為偽鈔才是真鈔。

這樣的分析已經清楚標示出「敬拜讚美」的禮拜模式,其實根本是不合聖經基本教義與神學觀念。更何況信徒在三四十分鐘的情緒高潮起伏之後要如何安靜心準備聽道,這才是教人無法理解的。(除非,教會信徒認為,來教會只要參與了「敬拜讚美」就算是「敬拜神」了,至於講道、聽道、道理的正確性都不重要,因為「主餐」已經吃過了,其他也都可以算是「配菜」)。

這樣的說法並無誇張,乃是筆者在強烈操作「敬拜讚美」這樣的靈恩派教會近十年觀察的結果。只管「敬拜讚美」的氣氛,不管「講道的嚴謹與正確性」,有時甚至找幾個人分享所謂的「見證」,就可以算是主日證道完畢,這樣的牧者有用心好好的準備講道?這樣的教會與會友能得到什麼真理的餵養?是的!情感上得到許多解放與滿足,但是靈裡卻是枯乾的不得了,這就是事實。

更別說,講台上牧師常常傳講一些錯誤的道、成功神學、內在醫治、夫妻恩愛營會、如何教養孩童品德等心理學、如何增長、如何興盛,就是不見真正上帝的道,有的只是以聖經斷章取義是的經文包裝一些新時代邪術的技術,來迷惑會眾,但能明白能分辨錯誤所在的信徒實在寥寥可數。

更令人悲傷的是,這些被餵養有毒飼料的上帝羊群,當上帝的真理來到時,他們的表現往往是拒絕、懷疑、抗拒,甚至完全的否定,只因為他們深信教會無誤、牧師無誤,而非「聖經無誤」。這樣真是上帝所喜悅的教會嗎?

然而,成功的操作這一套「敬拜讚美」的教會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大型教會」,會友多得不得了,會眾也以自己的「大教會為榮」,難怪一堆小型教會對「敬拜讚美」模式趨之若鶩,因為他們相信,用這樣的「敬拜讚美」模式的教會到後來大多都可以變成「大教會」,都可以得到所謂的「復興」和「增長」。這是現代眾教會和等可悲的光景。

因此,本文呼籲眾教會,不要再跟隨、鑽營「敬拜讚美」的模式了,因為那是一條不歸路,而且是不合聖經真理的敬拜模式,更是引進各種錯誤神學思想的管道,眾教會要慎思啊!<全文完 >

作者:不配弟兄,曾擔任大型靈恩派教會的樂手服事,因自覺深受真理重重託付與感動,特針對「敬拜讚美」的議題,做出分析與討論,希望給眾教會與眾主內肢體一起同心思考問題的所在與歸正的可能。

資料來源:基督教小小羊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