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猶大人和猶太人大體上指的是同一個民族,只是在該民族的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叫法,其中也包含些微的差異。israel

希伯來(譯自英語Hebrew,在猶太語中意為“渡過”)現在的猶太人原來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一個遊牧民族,最初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是“渡河而來的民”。 因為根據《聖經》記載,猶太人的族長亞伯拉罕率領其族人從兩河流域的烏爾城(Ur)渡過幼發拉底河和約旦河來到當時被稱為“迦南”(Canaan)的巴勒斯坦,此後,這些古猶太人便被稱為“希伯來人”(見《聖經·創世紀》第14章13節)

所以,一般說來,“希伯來人”主要是用來稱呼從亞伯拉罕到摩西時期(大約從西元前2000年到西元前1250年間的七百多年間)的古猶太人。

以色列人的名稱是希伯來人征服迦南的過程中開始出現的。據《創世記》載,希伯來人的第三代祖先原名雅各。一天夜裏,雅各與天使角力獲勝。天使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同神同人較力,都得了勝。”從此雅各便以“以色列”為名,意為“與神角力取勝者”。後來,雅各娶妻納妾, 共生了12個兒子,並發展成12個部落,統稱“以色列人”。

到了西元前1025年,以色列人建立了統一的王國。西元前933年,統一王國分裂,北方10支派組成北國以色列,南方的猶大支派與便雅憫支派組成南國猶大。西元前722年,北國為亞述所滅,10個支派或流散異邦,或為外族同化,史稱蹤的10個支派”。

西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南國猶大國滅亡。以色列人淪為“巴比倫之囚”。但在流放的過程中,他們的生活習慣、民族意識和宗教感情與當地人迥然有別。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後,猶大人被允許回國重建耶路撒冷聖殿,以後猶大國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國。最終因起義反對羅馬人,西元前70年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聖殿被拆毀,猶大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開始自稱為猶太人。

猶太人”(Jew)來自希伯來文“猶大”(Judah)一詞的希臘文與拉丁文譯名,最初只是希臘、羅馬人對猶太人的蔑稱,後逐漸為世界通用,失去貶義,凡以色列民族留存下來的後代均稱為“猶太人”。於是猶太人與希伯來人、以色列人一脈相承,沿用至今,成為對這個民族的統稱。

Source: http://wangle1101.blog.sohu.com/71618041.html

<延伸閱讀>

猶太人、希伯來人與以色列人這三個詞都是指神的選民,但用法上還是有點細微的區別。特別是猶太人,在不同的時期,含義有所不同。     [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