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聖經中對末日的預言,記得小時候早已聽主日學老師講過,但當時老師所講的故事聽起來好像都遙不可及,與現實生活根本毫無關聯。近來全球災難頻仍,在眼前不斷發生,風雲日緊,似乎指顧之間便會大禍臨頭,只不過數十年工夫,眼看着竟然快要噩夢成真。

回顧過往,加速往世界末日推進的,應拜“現代科技”之賜。

遠在農業社會時代,工業尚未革命,人們仍生活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歲月十分美好:“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人的生活步調十分悠閒,不亦快哉!曾幾何時,工業革命肇始,機械取代人工,大量生產的結果,將全世界人的生活調子變快,“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光景一去不回。人要與時間競賽,日日為生活奔忙,患得患失,百病叢生,在科技齒輪與發條的逼壓催迫下無法喘息。一旦停頓,人反而多半需進醫院,昔日悠閒美好的生活已逝。第一亞當因摘食禁果,犯下滔天大罪,而失去伊甸。“現代科技”則為世人自己製造的禁(毒)果,也失去了農業社會的樂園,一去都不復返了。

還記得嗎?當洪水滅了挪亞的世代,是因為人類“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聖經創世記第六章)。在當時的世代只有挪亞是義人,神便令挪亞造方舟,然後以洪水滅了世界。挪亞一家八口開始了另一個世代的傳承,但不旋踵人類又起了驕傲的心,要在示拿造一座城與一個塔,使塔頂通天,以傳揚自己的名(創世記第十一章4節)。神如任憑當時的人造成城和塔,塔頂當然通不了天,但人造了巴別塔,卻可以自我傳名,為逆天之大罪,要讓神再次毀滅那個世代嗎?上帝是以虹與挪亞立過約的,不再以洪水滅世(創世記第九章12-17節),因此神以變亂當時人語言的方式,終止了他們的巴別塔建造,也延緩了另一次人類的毀滅(創世記第十一章6-9節)。如今是人第二次企圖伸手摘下另一顆禁果,不,是人類自己製造了一顆毒果。這顆毒果,初嚐有些甜頭,最後終將毒害全世界與全人類,並能促使世界末日加速來臨。眼前這二十一世紀初葉,已到達可怕的臨界點。

“現代科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自工業革命以後,便加速進行各種聲光化電與原子核子的產品,盛行於世,工業大國更加速無限製造,使之遍滿世界。由於過度生產,大量消耗地球上的能源,更製造了無法估計的二氧化碳,使氣候起大變化,南北極冰山融化加速,許多動植物瀕臨滅絕。各種怪異的病菌大量衍生,由“人流感”到“禽流感”,以至無法遏止的“超級病菌”。由於正常氣候被破壞,導致異常的“厄爾尼諾現象”(El Nino);即聖嬰現象,世界各地爆發各種天災:大旱,大澇,地震與火山爆發無日無之。每天的報紙和電視新聞,若沒有報道新的天災人禍,反為不正常現象。幾年前南亞大海嘯瞬間數十萬人命消失,與近日的日本核災,都將遺害無窮。災難多了,人也麻木了,除非災難發生在自家門口或屋頂,人便當作常態。這不正是挪亞時代洪水前夕,與所多瑪天火焚城前一瞬的景象嗎?人以“現代科技”製造的“毒果”,人在品嚐回味之餘,似乎並沒有停手的跡象;正如從前當人在洪水中沉下的前一刻,在天火焚城的霎間,仍都沉湎於罪惡中!昔日挪亞造方舟的見證,與亞伯拉罕的祈禱,歷歷在目,盈盈在耳,施洗約翰在曠野的呼聲:“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聖經馬太福音第三章1-2節)主耶穌大聲發出同樣的呼籲:“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第四章17節),今日的媒體也許同樣會訕笑為危言聳聽。等到有一天,主的預言:“屍首在哪裏,鷹也必聚在那裏”(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28節)真正應驗了,人還笑得出來?

二十一世紀人類,喜孜孜地,無比驕傲地執着於來自“現代科技”的毒果,認為人已可以飛天入地,已能製造出許多尖端殺人的武器傲視前人,“人定勝天”的願望也已具體落實。但人手中的這顆毒果,比老祖宗用泥土燒成的磚頭,高明多少呢?人與天鬥爭的結果,會遭到大自然反撲,七十億人口能在一瞬間被吞噬銷滅。這使我憶起老友索忍尼辛當年訪台時,授權我為他出版索忍尼辛散文詩集中的一篇短文“火與螞蟻”。螞蟻

“我把一塊木頭擲到火裏,沒有注意到木頭上有螞蟻寄生着。木塊開始爆裂,螞蟻跌跌撞撞地從木縫裏鑽出來,繞着圈,絕望地亂跑。牠們往木塊頂端跑,火焰烤到,牠們就打轉。我抓起木塊,轉向一邊,許多螞蟻就逃到沙土裏,或者松針上去。可是奇怪的是牠們都不逃離災場。牠們才克服了恐懼,馬上就繞回頭,似乎有一種力量,把牠們拉回放棄的家園。還有許多螞蟻爬回那燃燒着的木塊!爬上去,就在那裏毀滅。”

這群毀滅的螞蟻,就是今天人類的寫照。

請聽耶穌基督的話:“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聖經馬可福音第一章15節)(殷穎)

資料來源: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六期 2011.11

延伸閱讀:
1.
何謂「厄爾尼諾」現象
2.聖嬰-南方振盪現象 (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關於殷穎殷颖(Joseph Ying Yin)

殷穎,是一位用生命見證滿斟苦杯之救主的傳道者,一位酷愛文學與大自然、及謳歌創造主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一位編輯人,出版人及傳播工作者。曾擔任教會新聞周刊編輯及社長,並任港、台出版社總編輯及社長(曾任道聲出版社社長)多年。同時擔任廣播、電視節目之製作人與行政主管,並曾負責教會之牧養聖工二十餘載。

七○年代初期,曾為提升台港出版物品質作出相當貢獻,並將教會出版品成功地推進社會廣大市場,以期達成文字有效傳揚福音的使命。

作者從事寫作多年,文筆簡約清徹,為林語堂、梁實秋、張曉風等多位名家所推崇讚許。多篇散文作品曾為台灣、香港地區及新加坡選為中學語文教材。

作者淵博的學養加上特殊的成長背景,使其作品簡約中內斂著豐盛,清澈中透現出真理,讀它一段,往往就讓人省思再三且深受所感。以心寫景,以景寫情,以心靈的悸動與震撼,與每一位讀者分享,是作者的最深願望。

作者從事寫作多年,文筆簡約清徹,曾出版自傳《悲歡交集的鏤金歲月》;散文集:《歸回田園》、《秋之悸》;靈修文集:《心靈的苦杯與饗宴》、《十字架下的沉思》、《天地有大愛》、《石頭的誘惑》與神學論述《中庸神學與愛之饗宴》,及文字工作手冊《編輯鉤沉-談編、寫、譯的素養與實務》,並聖地巡禮《踏著耶穌的腳印》;生活美學小品《生之注腳》等書。多篇散文作品,曾為台灣及香港、新加坡等地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多本著作並印行簡體版,於中國大陸發行。

其散文為多為華文地區用作教科書,計有台灣「國立編譯館」、香港「香港教育署」及新加坡「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分別選作中國語文教材;台灣選用〈一朵小花〉、〈品泉〉、〈巴黎的冷雨〉及〈蒲公英頌〉、香港與新加坡選用〈曇花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