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章1節)

當時許多人聽見了約翰的呼聲,就到約翰那裡承認自己的罪,並在約但河接受約翰的施洗。約翰不但對來施洗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馬太福音 3章8節)
耶穌受洗
同時也宣告他施洗的目的,就是要叫人悔改。很清楚的表明了,約翰的洗禮是一種「悔改的洗禮」,呼召人悔改,為知罪的罪人,提供一條罪得赦免的途徑,引導人進入神的國。

緊接著耶穌出現了,耶穌由加利利來到約但河,專程要接受約翰的施洗。約翰這位神所差遣的先知,一眼就看出耶穌與眾不同,深感驚訝,不願給他施洗,然而在耶穌的堅持下,約翰為他施洗了!

為什麼聖潔無瑕疵的,完全沒有罪的耶穌,要接受悔改的洗禮呢?

馬太福音 3章13~15節「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

說明了耶穌接受約翰的施洗,是為了「盡諸般的義」,這是第一項理由。

馬可福音 1章5節:「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1章9節「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裏受了約翰的洗。」我們看見「耶穌受洗」的另一項理由是為了與「罪人的認同」。

由此可知,耶穌受洗的理由就是(一)「盡諸般的義」(二)「與罪人認同」:

一、盡諸般的義:
什麼叫做「諸般的義」?「諸般的義」是指神一切公義的要求或是神的旨意。
「盡諸般的義」,「盡」這個字,有達成、應驗、滿足、成全的意思,耶穌認為他應該完全遵行神的旨意或達成神公義的要求。

「耶穌受洗」滿足了哪些「神的旨意」呢?

第一、「約翰先鋒身份的宣告」:
馬太福音 3章3節說到,約翰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在曠野有人聲喊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可見在主前七百多年先知以賽亞就預先宣告,將來神會興起一人為主耶穌預備道路的先鋒,呼籲百姓要作好迎接彌賽亞來到的準備。

施洗約翰如何預備主的道路,成為耶穌的先鋒呢?
以賽亞書 40章3,4節說:「有人聲喊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 神的道。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

曠野、沙漠、高高低低、彎彎曲曲,表示人心是充滿詭詐、虛謊、驕傲、自卑、不安的可憐狀況;要完全改變這種悲慘的情形,使人的心靈得著變化更新,唯有透過「悔改」,離開罪惡、回心轉意歸向神才能得到神的救恩。

所以,當施洗約翰呼籲:「天國進了,你們要悔改!」正是為主作預備的功夫,他大聲疾呼,宣告救恩的彌賽亞將要來臨了!一個人唯有承認自己的罪,願意悔改,才能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成為天國的子民,得以朝見神!

耶穌接受約翰的施洗,確認了約翰是先鋒的身份,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成就了神的旨意。

第二、「耶穌彌賽亞身份的宣告」:
馬太福音 3章16節說:「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 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我們看見「當耶穌受洗,從水裡上來」之後,立即出現「天為他開了,神的靈降在他身上」的特殊現象。

可見,神的旨意就是要透過「耶穌的受洗」,差遣聖靈來膏抹耶穌,一方面宣告祂是彌賽亞,要承擔神所交託給祂的重要任務,去從事彌賽亞的事工。一方面要藉著聖靈賜給耶穌力量,使祂有能力去完成這個艱鉅使命。

很顯然的,耶穌若沒有受洗,這件事就不會應驗,神的旨意就落空了!這樣救恩計畫無法成就,我們仍活在罪惡中,受到撒旦和罪惡的操控!

約翰福音1章32~34節記載施洗約翰的見證,他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證明這是 神的兒子。」

這段經文清楚說明,神透過約翰為耶穌施洗時,不但讓他看見了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耶穌的身上,同時更讓他聽見神對他說明這件特殊經歷的意義,他所施洗的耶穌就是神的愛子,是要用聖靈來為罪人施洗的彌賽亞。

「耶穌受洗」,讓約翰證明「耶穌彌賽亞的身份」是千真萬確的!使神所說的話沒有落空,神要藉耶穌拯救罪人的計畫得以成就。

第三、「信徒身份確認的宣告」:
這句話與耶穌受洗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神的旨意,是要人因相信耶穌得著救恩,並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傳揚福音,來榮耀神。

既然如此,有人就會引用羅馬書 10章9,10節:「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 神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說我只要口裏承認,心裏相信,就是得救的基督徒,為什麼需要受洗呢?「洗禮」不過是個儀式罷了!為什麼要重視儀式呢?

這話不錯,我們是因為相信耶穌而被神稱為義,而不是因為「洗禮」而被稱義的,因此,「洗禮」並非得救的絕對必要條件,我們不能因此來定那些未接受洗禮者的罪。

例如你在荒漠乾旱、無水之處,為尚未信主的垂死者傳福音,只要對方心裡相信,口裡承認就必得救,不必拘泥於是否要「水洗」而耽誤了時機。

但是,我們若因此而堅持洗禮的不必要性,甚至輕看洗禮,這樣就是違背神的旨意了,路加福音7章30節說到,「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 神的旨意。」這些宗教領袖熟讀經書竟然拒絕神的旨意,不肯接受約翰的洗禮。可見,洗禮是神所定的旨意,是需要遵守的。

在許多教會中有不少基督徒,沒有接受洗禮,他們的理由就是根據羅馬書 10章9,10節,這是很值得商榷的!

想想看神的愛子耶穌,他完全沒有罪,卻為了「盡諸般的義」接受洗禮。為了成就神的旨意,更差遣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指出「信而受洗就必得救」,可見耶穌是如何重視「受洗」這件事。

一個有罪的人既然願意心裡相信、口裡承認,豈不是更應「盡諸般的義」,突破種種心理障礙,順服耶穌的教導,接受洗禮,透過洗禮向眾人公開宣告自己是跟隨耶穌的信徒。

「耶穌受洗」,成為世人的榜樣,更為信徒指出「盡諸般的義」的重要,學習凡事順服,確認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與基督同享神國的榮耀,成就神的旨意。

「耶穌受洗」第二個理由「與罪人認同」。

二、與罪人認同:
(一) 與罪人認同的意義: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馬可福音 1章5節)所有的人都爲了認罪悔改而接受洗禮。
「耶穌在約旦河裏受了約翰的洗。」(馬可福音 1章9節)

耶穌沒有罪,不需要悔改,祂心甘樂意加入與罪人相同,歸向神的行列,成為當中一份子,就是為了「盡諸般的義」!滿足「道成肉身,住在人間」的目的!

主耶穌洗禮的行動,應驗了以賽亞所說的:「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以賽亞書 53章12節)正好說明了祂代替罪人受洗乃是與罪人認同,與在罪中受苦的人連結,承擔了罪人的罪,「把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成就神的救恩計畫!

耶穌若沒有認同罪人,與罪犯生活在一起,那今天救恩尚未成就,我們依然活在罪惡綑綁中,根本不可能來到施恩寶座前敬拜神!

(二)與罪人認同的目的:
希伯來書 4章 15~16節:「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耶穌與罪人認同,就是和我們一樣經歷各種引誘、試探。
因此,祂能感同身受罪人的軟弱,能清楚瞭解罪人在受試探時的辛苦,能分擔罪人的苦難,使我們這些正在面對試探掙扎的人,或因受試探而跌倒,心裡憂傷難過者,得到莫大的安慰。

此外,耶穌雖然經歷試探的苦,但是祂沒有犯罪,因為祂始終為了「盡諸般的義」,立志遵行天父的旨意,帶給我們很大的激勵,告訴我們面對試探時,我們可以不犯罪,靠著耶穌的恩典過得勝的生活。

可見,耶穌與罪人認同的目的,就是要來認同我們的軟弱,成為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三)與罪人認同的結果: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希伯來書 5章7-9節)

耶穌道成肉身,與罪人認同,祂親身經歷各種人間的痛苦,即使貴為神的兒子,仍得面對被天父棄絕那種孤立無助、痛苦和羞辱的死亡。但是,耶穌心甘樂意為人承擔罪,仍然選擇順服神的旨意,通過一切的考驗,成為我們得救的基礎。

參、結論:
「耶穌受洗的理由」,
第一、神藉著耶穌受洗,向世人宣告耶穌就是神的愛子,是救恩的彌賽亞,是要用聖靈來為人施洗,使人完全脫離罪惡的轄制的救贖主。

第二、為了成就神的救恩計畫,神的愛子必須先放棄自己尊貴榮耀的身份,「與罪人認同」,藉著「盡諸般的義」來完全神的旨意。

第三、提醒我們「洗禮」是「信徒身份確認的宣告」,具有特殊的義意。

第四、勸勉我們身為神的兒女,當好好珍惜我們的身份,「盡諸般的義」,過得勝的生活,勇敢的去宣揚基督的福音,帶領人來信耶穌,成為耶穌的門徒。

資料來源:耕心園地

延伸閱讀:
1.
耶穌受洗的意義
2.耶穌接受約翰洗禮的原因
3.耶穌的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