ㄚ門助福網

福音達人

何有義

我是一個喜歡追根究底的人,慕道時,常追著學長問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像是個「問題兒童」。信主後讀聖經,我喜歡自問自答,常找聖經中一些疑難雜症的問題,然後試著去找答案。

開拓教會後,我不斷鼓勵弟兄姊妹問我問題,挑戰他們:誰把我問倒了,就送一份獎品。後來我發現主耶穌也是一個問題兒童,他十二歲時,跟隨父母去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節期滿後大家都回去了,父母以為他在親戚們的隊伍中間,走了一天路以後,才發現他竟然沒跟回來,只好再回耶路撒冷找。找了三天終於在聖殿找到他,發現他正在發問題:「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路二:46~47)

主耶穌傳道時,常常需要回答各種問題,他從一個「問題兒童」變成一個「解題專家」。所以,在這篇「福音達人」的專題首篇,以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的智慧問答,做為開場白。主回答問題的模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觸類旁通

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十一:2~6)

這位被主稱為「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偉大先知,在他服事的最末了,對主的信心竟然動搖了!他派門徒去問主:「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當時主正如常一樣在傳道醫治,就回答約翰的門徒,把你現在看見的回去告訴約翰就可以了。(參路七:18~23)然後主耶穌做結論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意思是:神在你身上的計劃跟在我身上的計劃不同,我正行主所喜悅的事,正如你行主所喜悅的事一樣,不要因我所做的與你所期待的不同就跌倒。

這種觸類旁通的答案,合適用在領悟力高的人身上,他們往往聽了以後心領神會,疑惑盡消。

二、迎頭痛擊

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那裏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於是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太十二:9~13)

這是別有用心的問題,像這樣居心不良的提問在四福音有好多處。主耶穌不但不怕他們找碴,還故意惹動他們的怒氣,主要是讓群眾看見活出真理的勇氣。所以通常在回答問題後,他會採取必要的行動來做反擊。

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原則是不與惡人作對,但並不是因為害怕惡人報復才如此,否則我們的見證就沒有力量;而是讓主接手、讓主判斷。所以在必要的時候,絕不縮頭縮尾,反而是對敵人予以迎頭痛擊。

三、傳道解惑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為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太十三:10~16)

主耶穌私底下常常回答門徒許多不同問題,這是主的門徒最幸福的地方。主回答門徒問題時,常常使門徒心裏造成不小的震撼,也讓我們看見主耶穌的「因材施教」。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見門徒心是敞開的,所以能夠明白天國的奧秘;門徒生命裏是「有的」,所以可以「加添」。但是一般人心裏是封閉的,生命是「沒有的」,所以只能用淺顯的比喻,否則他們就一無所知。從主對門徒的回答,讓我們學習到面對不同的對象,所給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才能夠滿足不同人的需要。

四、即席演出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裏誰是最大的?」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裏。(太十八:1~6)

這是一個極為生動的回答方式,主耶穌用即席表演的方式,回答一個艱澀的問題,任何在現場的人看見主叫出那個小孩,又聽過主的回答,一定終生難忘。傳福音時若能善用道具,或是肢體語言,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出奇制勝

耶穌進了殿,正教訓人的時候,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問他說:「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若說『從人間來』,我們又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於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太廿一:23~27)

主耶穌回答問題時,不見得一定要滿足發問的人,對於不懷好意的人,他的目的往往是為了堵住他們的嘴。所以主耶穌這次使用反問的方法,先洞察他們的動機,然後找到他們的罩門,最後才出招。

這樣的回答方式無疑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動輒冒大不韙,容易引起反彈,甚至引發怒氣,但也有出奇制勝的效果。主耶穌不是不知道後果,但當面對的是兇惡的豺狼時,絕不可以扮演柔弱的綿羊。即使你真的是一隻羊,也必須對準狼,狠狠的用有力的兩隻後腳踹它,才可能有活命的機會。

反問法是我們傳福音時非常受用的方法,因為在問對方問題時,正好給予自己思想的空間,找到更貼切的回答。

六、見招拆招

當時,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就著耶穌的話陷害他,就打發他們的門徒同希律黨的人去見耶穌,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甚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請告訴我們,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耶穌看出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冒為善的人哪,為甚麼試探我?拿一個上稅的錢給我看!」他們就拿一個銀錢來給他。耶穌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說:「是凱撒的。」耶穌說:「這樣,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他們聽見就希奇,離開他走了。(太廿二:15~22)

這是主耶穌表現出的智慧,當面對明顯的陷阱時,他不生氣、不退縮,他站到陷阱邊,跳下去的卻是敵人。主耶穌知道怎樣回答,但是他卻把想說的話讓對手說出來。過程充滿懸疑的氛圍,讓在場的人不得不全神貫注,希望知道後續發展。這時他的結論就產生劇力萬鈞的效果,當他說完話時,可以想像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讚嘆他的智慧,所有的指責將指向主耶穌的對手。敵人想要羞辱他,最後反而自取其辱。

七、開門見山

法利賽人聽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他們就聚集。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廿二:34~40)

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路加福音十章廿五~卅七節,但記載的不是主的回答,而是主反問:「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律法師的回答,跟主耶穌這裏的答案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假設這個答案是當時一般人的共識。對於眾所周知之事,而且又是合乎真理的,主耶穌的態度是把它正式宣告出來,讓原先預期他必定「語不驚人死不休」,想從他語病中找破綻的人無機可乘。

開門見山的答話方式,對於那些想瞭解得救真理的人最合適。有時候我們以為每個回答都一定要精彩、有創意、獨到見解、不要老生常談,結果反而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主的回答是一個最好的示範。

八、反守為攻

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太廿二:41~46)

有時候攻擊是最好的防守。主耶穌出其不意的問題,讓法利賽人措手不及。以往的例子主耶穌只有「挨打的份」,沒想到這次他卻主動攻擊,法利賽人的回答顯得狼狽不堪。所以當主耶穌持續追問的時候,他們只有啞口無言。

主耶穌回答各種問題,他的答案不但充滿屬天的智慧,也為人類開啟生命之窗。

資料來源:海外宣教雙月刊2010 03/04月第97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