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許多傳福音的人,很注重「傳」,而不著重「福音」。愛傳而不要研究福音的人,是很努力地傳一些他自己也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對傳很有興趣,對福音沒有興趣,這個人不是真正明白主心意的人。如果我們為了傳達到果效,對果效有興趣,對本質沒有興趣,我們不是一個真正忠心傳福音的人。我們為了傳有果效,我們用各樣的方法,甚至與聖經的原則不相同的方法,我們也要用,只要能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精神不是傳福音的精神。所以一個人不在福音下功夫,不對神的真理的正統、完整性、統一性、絕對性、單一性、永恆性、普世性的福音有正確的瞭解,他怎麼傳都會混亂教會。他怎麼做,好像很熱心,都會在偏離正道的可能性中把自己放在妥協的地步裡去。所以對福音的本質,應當有完全的,沒有妥協的,更嚴正的要求。每一個傳福音的人先在這個地方下功夫。
對神自我啟示的這個系統認識的知識叫作「神學」。凡是否定啟示的人,這些人的神學都是「人學」,不是「神學」。認知啟示自我的上帝,在祂的啟示中認識祂,產生一套對神知識系統神學的人,要把對神的知識化成歷史行動的生活。所以,我們一方面研究對神的認識;一方面在對祂的認知中,行出祂要我們行的,然後在把這些傳揚出去。聖經給我們看見保羅是神學家,保羅是佈道家,保羅是耶穌基督生活的代表-「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參:腓立比書:1章21 節)。他活出他所傳的基督,他傳出他所活出的基督。他所信的,他傳出來;他所活的,他傳出來;他所知的,他活出來。這樣一位神學家,不但是理論上認識上帝,不但是口頭上傳揚基督,更是在生活上印證他所信、他所傳的。在這裡給我們看見三樣的東西合一──神學、事奉、生活的合一。
哪一段聖經應當成為我們傳揚福音的基礎呢?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剛剛執行他彌賽亞工作的時候,引證《以賽亞書》一句話說:「我就是那位被差遣來報好信息的人。」這句經文是我們今天傳福音的聖經基礎嗎?或者是當耶穌基督對門徒說:「你們去,因為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給我了。你要使萬民做我的門徒,我就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哪一個是我們傳福音的經文基礎嗎?有人說就是「大使命」(Great Comission)。我認為這個名稱還不夠大,應該叫做「最大的使命」(the Greatest Comission)-最大的主權、最大的權柄、最大的差遣、最大的工廠、最大的使命、最大的資訊、最大的赦罪恩典、最長久性的價值──福音。兩處經文不同的地方,是耶穌基督剛出來傳道的時候,他所講的是這個新的時代-藉著基督所成全的福音,要使人得著釋放的這個「宣言」,已經通告出來了。但當耶穌基督說:「你們要到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使萬民都作我的門徒」的時候,這是他被釘十架、流血捨命、受了審判、進到墳墓、得勝掌死權的魔鬼、從死裡復活後所講的話。
今天我們傳福音是傳這位死而復活的基督!福音的本質就在這個歷史性的救贖行動裡面成全了。福音的本質就在乎這位為我們死,為我們復活的基督裡面,只有他裡面所成全的救恩裡給我們看見,這是有「救贖性」作為最基本的條件。
許多人把比較次要的看法當做是重要的,就慢慢放棄更重要的事情。什麼叫「把比較次要的當做重要的呢?」一些人認為:「只要傳福音,不管他傳得多好,傳得對不對,只要耶穌的名傳開就可以了。」這種看法對不對呢?如果只要耶穌的名傳開就可以了,那麼為什麼聖經特別提到他是「拿撒勒人耶穌」呢?「耶穌」這個名稱是當時一個常用的人名,許多人為孩子所取的名字,就是舊約裡的「約書亞」,新約的「耶穌」,意思就是「救世主」。今天在菲律賓還有許多人的名字叫「耶穌」,是菲律賓式的「耶穌」,是菲律賓民族裡的「耶穌」。但保羅特別註明,這是「基督耶穌」、「拿撒勒人耶穌」、「上帝的兒子耶穌」,這表示「只要把耶穌的名傳開」的這種思想,遠遠不夠嚴肅提到那位我們所傳的耶穌到底是誰。我們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就是清楚這位耶穌是聖經裡面那「道成肉身」的耶穌,不是普通的一個耶穌。保羅也提到了「主耶穌」,耶穌是「主」!這位拿撒勒人耶穌、這位基督耶穌,是主、是上帝。
有一次我在一所神學院教差不多五個禮拜的「福音神學」。有一次我講完以後,有個學生站起來問我:「為什麼你不提社會的行動呢?為什麼你不提社會的關懷呢?為什麼你不提在世界上怎樣對窮人盡責任,這是福音的工作。」我說:「是!這是福音的『果效』,這不是福音的『本質』。」把福音的「本質」和福音的本質所能產生出來的「果效」混在一起,是不對的。把「福音」和「福音的預工」混在一起,也是不對的。Pre-Evangilism, Evanglism, and Post-evanglism 是三個不同的階段。「福音的本質」,是福音的本體裡面的性質。「福音的預工」是為了使人能預備心領受福音的工作,叫作「福音的預工」。「福音的果效」是傳了福音以後,福音怎麼樣產生福音的果子。
我相信今天我們實在需要一個純粹傳福音而不攙雜別的東西的運動。我們今天看見傳福音這麼難,領人歸主那麼難,禮拜堂建好了人不來,請來請去來兩次就不再來了,所以我們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傳福音?「哦!聽說韓國有一個教會很大,用那個辦法就會成功,派人去,學他們的樣子!」結果學來了一些不是完全純粹福音的運動。我為什麼這麼說呢?韓國的宗教背景是Shamanizm(黃教、薩滿教),就是求神拜佛、子孫萬代興隆的信仰。把這些和基督教連在一起,加上奉耶穌的名的禱告,就變成基督教了。Shamanizm和基督教的配合,不能產生為主背十字架的基督徒;Shamanizm和基督教的配合,不能產生為主受苦心志的基督徒。今天我們把諾曼‧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 1898-1993)、羅勃‧舒勒(Robert H. Schuller)、趙鏞基、Shamanism 這些都混在一起,以為這就是福音運動唯一的道路。現在臺灣產生一個很大的迷信,非走那一派靈恩路線,教會不可能復興。這個迷信一定要打破,因為這個好像福音運動 ,好像復興的這個運動的本質裡面,沒有很純粹的福音本質。這個運動的本質和福音的本質有個距離。
我多麼盼望有一天最大的聚會不是為了醫病而來的;最大的聚會不是為了看神蹟而來的;最大的聚會不是為了我有一天信主會發財而來的;最大的聚會是因為人看見我需要上帝的道。「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是因為缺乏耶和華的話語」(參:阿摩斯書:8 章 11 節),我來要神的道,我來要神的話,在神的福音裡面領受生命,在生命中間願意把自己奉獻給主,甚至為主死我也甘願。我盼望有一天這個運動是建立在福音和神的道的能力的上面,沒有其它的攙雜。
(注:本文轉自唐崇榮國際佈道團官網,內文摘錄唐牧師在第五屆青宣大會的講道紀錄, 未經講員過目)
資料來源:基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