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家 信仰由來 : 中國文化的傳統,古聖先賢的教導,經孔子,孟子等發揚光大而成的一套道德標準及生命哲學的思想,不是宗教("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個人的宗教觀可由論語八佾孔子與子路的對話看出: "子疾,子路請禱...子曰: 丘之禱久矣! 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可見孔子是有神論者。 基本教義 : 1.上帝 (天) 掌管一切,人需 "樂天而知命" 2.道 (真理) 充滿宇宙,是一切德性的準則 3.道德存於人心,故要 "求諸己" 4.積極的人生觀: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生命意義 : 1.流芳百世: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2.追求至善 (聖人) 佛 家 信仰由來 : 釋迦牟尼取婆羅門教的一些教義加入自己的人生哲學思想而成。 釋迦牟尼的 "原始佛教" 後來演變為大乘及小乘,大乘又有六 大宗派: 禪宗,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凈土宗,密宗。前 上四宗派其實是一種唯物論的哲學,凈土宗與密宗則是公元六 百年後演變出來的宗教。 原始佛教: 流傳 - 由釋迦起至他死後一百年時止 (600 B.C. - 400 B.C.) 教義 - 一.四聖諦 (真理): 1.苦諦 - 人生充滿了苦,八苦生三毒,三毒遮蓋了 人原本有的 "清凈心"。 2.集諦 - 萬物由 "因" 經 "緣" 而成 "果"。生命 輪迴,不能解脫痛苦。 3.道諦 - 由修行,修道而能知過去未來一切且能往 來於天界與凡界之間。 4.滅諦 - 修道成功的人死後進入涅槃 (不復存在)。 二.輪迴: 人死後投生六道:天道 (鬼神,也會死);阿修羅道 (不停戰鬥的鬼);人間道;畜牲道;餓鬼 道;地獄道。 三.業立 (行為):善人投胎較好的地方,惡人投胎畜牲或地獄 四.三法印: 1.諸行無常: 一切現像都不長久 2.諸法無我: 萬物皆無本體,是空 3.涅槃靜寂: 死後無生無死的理想境界 生命意義 : 生命沒有意義,為解脫輪迴之苦應追求生命的最好境界: 涅槃 (原義 "被吹去"),即無生,無出,無作...是完全的解脫。 生命意義 - 生命沒有意義,為解脫輪迴之苦應追求生命的最好境界: 涅槃 (原義 "被吹去"),即無生,無出,無作...是完全的解脫。 小乘 - 流傳: (400 B.C. - 100 A.D.) 教義: 1.物質不滅,現像因緣而起,緣盡而滅 2.主觀的意識完全是物質刺激的反應 3.自我意識不能永存 4.無意識的魂 "業" 輪迴投胎 5.超度 (一種佛教儀式) 能使人投好胎 6.羅漢是盡斷一切煩惱而得盡智,能受世人供養的聖者 7.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大乘 - 流傳: (100 A.D. - 850 A.D.) 教義: 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能見之物皆無實體) 2.四大皆空 (地、水、火、風是構成宇宙的四大原素,都是空無所有 3.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牲地獄皆心所為心 (宇宙萬物及所有自然現像都是心理作用) 4.蕓蕓眾生,皆能成佛 (清凈的心就是佛性) 禪宗 - 達摩在河南少林寺所創,傳到五祖弘忍,向弟子索偈以 便傳衣缽,弟子神秀提出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不識字的惠能也提出偈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遂成為六祖。有一次風吹動了旛,有和尚說 "這是 風動",另一和尚說 "這是旛動",惠能更正說:"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 天臺宗 - 一心三觀: 從空觀 (一切皆空),從假觀 (萬象皆假), 從中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華嚴宗 - 從心中除去所有的慾望就可以得到真自由,真平等。 凈土宗 - 信阿彌陀經,目前領導臺灣佛教信仰 1.若相信阿彌陀佛並不斷口唸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意為依歸),死後便可往西方極樂世界。 2.生前唸佛勤懇,死後能生上品成佛 3.若唸佛不勤則投生下品需待十二大劫 (一大劫是 1,344,000,000 年) 才能生白蓮花而再學道。 密宗 - 信 "大日經",注重唸咒 (真言),如 "奄嘛呢叭彌吽" 能使萬事順利,死後成佛 1."眾生即佛,佛即眾生" (大日如來佛是萬物的本源,世界萬物即其顯現")。這是泛神論 (宇宙就是神) 的想法。 2."即身成佛" (我與佛原為一體) 3.唸咒修行 回 教 信仰由來 : 先知莫罕默得得神默示寫下可蘭經,與猶太人的摩西五經,及其它先知著作同爲『聖喻』,必須遵守。 基本教義 : 守全律法可上天堂 生命意義 : 天堂有美女、美酒伺候 基 督 教 信仰由來 : 神的話及神帶領、撿選人類的過程記載在聖經中,先由猶太人,後由基督徒抄傳保守至今。 基本教義 : 悔改認罪,並接受耶穌為神的兒子,替我們的罪而死就得赦免成為基督徒。 生命意義 : 永恒的生命,與造物主在永恒中享受愛的連繫及管理宇宙。 基督教與佛教有何不同 1.基督教:相信宇宙間有上帝,只此一位至大至高的主宰。 佛 教:相信緣起論,故原始佛教不信有神,但後來卻相信三界中的無數鬼神。 2.基督教:相信上帝創造萬物。 佛 教:相信諸法﹝現象﹞因緣生。但不能解釋第一因。 3.基督教:相信聖經真理,世人都有罪,由始祖亞當傳來。 佛 教:相信人有無明,故有老死等結果。但無明從何因緣生? 4.基督教:相信只有天堂與地獄。人的靈魂在這兩地,不會再有變動。 佛 教:相信六道輪迴,眾生﹝包括蟲蟻等﹞與鬼神還要變來變去,但由誰負責此變化? 5.基督教:相信上帝自有永有。 佛 教:相信天道中的鬼神仍要墮落。 6.基督教:相信信徒肉身死後靈魂仍有知覺,過天上屬靈佳美生活。 佛 教:相信涅槃是信徒最終理想之處,靜寂、無相、無覺、是空是無。 7.基督教:救主耶穌是道成肉身,由神成人,是大衛的後裔。 佛 教:釋迦牟尼生為人,是印度﹝今尼泊爾﹞一小國的王子。 8.基督教:耶穌本身即是道。 佛 教:釋迦本身不是道,只是求道者之一,是一名修道的苦行僧。 9.基督教:耶穌未婚,約三十歲左右出來傳道救人。 佛 教:釋迦曾婚,約二十九歲時突然棄家出走,赴森林苦修。 10.基督教:聖經要人從心底悔改,接受耶穌十架救恩。 佛 教:佛教要人抑制身心苦修以求解脫輪迴進入涅槃﹝空、無﹞。 11.基督教:耶穌曾以言教及神蹟奇事救人。 佛 教:釋迦無能力行神蹟奇事,只以言教勸人努力自修。 12.基督教:耶穌被釘十架而死,但三天後復活昇天,證明祂是神。 佛 教:釋迦老死,成為地上的教主。 13.基督教:新約聖經是在耶穌昇天后即由弟子們寫成。 佛 教:佛經在釋迦死後經四五百年口傳才正式成文。 14.基督教:聖經把神與人分別清楚,神是神,人是人;人悔改后能以純潔的心靈敬拜神,為神所喜悅。 佛 教:佛教說眾生皆能成佛,但佛是「覺者」,即悟道者之意;佛性 (Buddhatva) 只是指人的心,所謂成佛不是具有神性。 15.基督教:聖經要人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上帝,因上帝是靈,人眼不能見,所以禁止人為祂雕刻偶像。 佛 教:佛教一面竭力否定有神、自稱無神論。但另一面卻又大拜各種佛、菩薩及鬼神 等偶像。 16.基督教:聖經體諒那些從未曾聽過耶穌之名的人,他們必不按律法滅亡;他們的是非之心同作見證﹝羅 2:12-15﹞。因此我們認為孔子孟子雖未曾信耶穌,但上帝會公平審判,我們不必為他們的靈魂擔憂。 佛 教:佛教堅持必須信佛教才可能入涅槃,永遠超脫輪迴之苦。故孔子孟子即使在「天道」之中,等福報滿后仍會墮落到其它牲畜,地獄等處去。 17.基督教:聖經把人與牲畜分別清楚,人不會變牲畜,牲畜不會變人。人是根據上帝形像樣式而造的。因此人高過萬物,是世界的主人翁。 佛 教:佛教把人與牲畜混為一體,院中豬狗可能是前生父母所變,家中親人又可能是前生動物或鬼魂變成,前來索債或還債。 18.基督教:人得救是本乎相信、接納耶穌的救恩,而非憑自己的修行。在上帝絕對的公義聖潔面前,任何人也不配自稱為義,惟有白白領受救恩。 佛 教:佛教一面強調要自修悟道﹝自力解救﹞,另一面卻又須大聲訟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希望死後往生西方凈土,這是「他力解救」。到底「自力」還是「他力 」? 「涅槃」﹝無﹞還是「凈土」﹝有﹞? 僧伽也意見分歧。 |
||
上章 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