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安牧師李健安牧師

引 言

對我來說,除了生命本身之外,音樂,是神給與人最好的禮物。

當神創造人時,在生命以外神所給人最好的禮物就是音樂。而在眾多種類的音樂中,聲樂是最美妙的。當貝多芬寫他那偉大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時,樂器的聲音似乎已不足以表達他內心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以致需要借助於人的聲音。這或許是貝多芬首創先河,把人的聲音揉嵌入交響曲中。之後,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馬勒(Gustav Mahler)等音樂家都有這樣的作品。

一個簡單的音階八度音符之間的變化與組合,含千千萬萬的乾坤。這一些簡簡單單的音符,如同有靈性般,能譜出氣勢磅礡,萬馬奔騰的樂曲;能譜出哀絲豪竹,淒入肝脾,叫人斷腸落淚的樂曲;也能譜出清心悅耳,如鹿飛躍於草原上,叫人陶醉於其中的樂曲。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令我們窺探到他生命中那百折不撓,永不向命運低頭的豪情。多少次命運似乎在那裡向他發出得勝猙獰的猥笑,但從《命運交響樂》那似乎結束了,又多次重覆呈現,欲去還返的主題中,我們能夠深深感受到貝多芬命途多舛,但卻是堅強的生命韌力;如同保羅一般:「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哥林多後第四章8-9節)

《黃河鋼琴協奏曲》那排山倒海的「聲」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叫人窒息驚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那幽怨低泣的情訴,真叫人為「有情人不能成眷屬」之無奈搖頭嘆息。

音樂與載道的功能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經這樣說:「除了神學以外,我把音樂放在最高以及最尊榮的地位。大衛與許多聖賢把他們敬虔的思想藉著詩章、頌詞與詩歌加以表達。」音樂,如同一艘船,是思想傳載的工具;對於基督教來說,聖樂更是神學思想之舟。

從教會歷史以及聖樂史的發展,我們也的確見証到音樂承載聖道的功能。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由三部份構成,曲詞由杰能斯(Charles Jennens)按《聖經》的經文所編寫。這三部份包括預言和成就,受難和得勝,復活和榮耀。整部神劇把基督耶穌的生平用音樂的方式舖述出來。詩詞按經文而編寫,非常簡潔,但卻清楚的把基督降臨的應許、誕生、救贖、受難、復活、再來、掌王權這些重要的神學主題藉著韓德爾所譜成的聖曲或是遙盼的、輕快的,或是沉重的、歡欣的、期盼的帶出來。在聽這彌賽亞神劇時,使人與韓德爾認同他那23天關閉在房中,天向他敞開,榮光從上頭向他照射,神開口向他說話那一種領
受啟示的經歷。

聖詩更是富有神學思想。不同的神學體系藉著詩歌把各自派系的神學思想加以闡述。馬丁路德所寫的那首詩《上主是我堅固保障》可以說是他面對外在超越人所能承擔得起之壓力時,向神所發出之信心,並且因之能夠高唱凱歌,向魔鬼誇勝。查理斯與約翰衛斯理兩兄弟一生寫過許多的聖詩,藉著詩歌把他們的神學思想加以表揚。

音樂與敬拜的功能

中國近代高僧,傑出藝術家弘一法師李叔同,集詩人、畫家、書法家、作曲家於一身。弘一法師把人生分成三個層次:物質、精神、靈性。他認為藝術創作屬於精神層次;音樂因此屬乎這個層次。基督教則把音樂提昇到靈性的層次。在基督教對神的敬拜中,音樂是人與神之間一條重要的通道:神把一些重要的信息,透過音樂向人感啟;而人又透過神感啟音樂家所譜成的樂曲、詩歌向神發出敬拜。

在正統的藝術史中,受基督教真理與文化所影響的藝術創作佔有一席不可抹煞的地位。在音樂史中,這事實也是昭然若揭;巴赫、布魯克納、韓德爾、海頓、孟德爾頌等音樂大師所留給人類富有濃厚宗教情操與虔誠的作品,把人對神的敬拜昇華到另一種境界!宗教改革時期以降,樂曲及聖詩「樂」以載道,把神的真道詮釋得淋漓盡致,是教會豐富的遺產。

音樂的生命力

聖詩也含超理解的感化力與生命力。常有人在分享他們得救的見證時,提及聖詩是他們與教會的接觸點。有人來教會是因為被教會的聖詩所吸引。甚至有人無意間走過教堂時,被傳出來之美妙詩歌所吸引而踏入教堂,因而得救。有人走過生命最黑暗時刻時,聖詩是他路上唯一的明燈;也有人在生命中感到最孤單時,聖詩是他唯一的伴侶。女詩人芬妮高詩比(Fanny Jane Crosby)雖瞎眼,卻在詩歌中找到了「看見神的眼睛」。她的詩歌也幫助了許多人在迷失、懷疑、頹喪、絕望找到了方向與安慰。膾炙人口的《耶穌恩友》是史克瑞芬(Joseph Scriven),在他的未婚妻於結婚前數天墜水溺斃後,為了安慰他傷心的母親而寫成的。深信這首聖詩首先安慰了史氏,而百多年來每當這首詩由會眾用合一的聲音唱出,或是由詩班演唱,或是個人在面對極大難處,心中低吟時,都深深感動、激勵、安慰唱者與聽者。

現代音樂的偏差

但,在現代的教會詩歌創作中這優良的聖樂傳統已嚴重遭受破壞。一些所謂的現代詩歌創作,撇開樂曲本身不談,內中的神學是亂七八糟的。這是教會的不幸!可惜這樣的作品卻在教會中廣受歡迎、「流行」。今天,我們希望看到一些受過正規神學、音樂訓練的填詞者、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把這已經乖離正道的歪風,加以矯正,以使教會的正統音樂能夠再次受重視!

教會的詩歌若只能激動我們的情感,叫我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不能深入我們的心,令我們產生生命的共鳴,帶出持久性向上的改變,引發我們更認識、更敬畏神,那麼,這些詩歌還未充足發揮功能。

結論

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去發現聖詩中的神學;是否應該重新去發揮聖詩的生命感化力?

如果我們同意藝術家是最富敏銳心靈感應的一群,在他們心靈深處似乎有一扇門是通往神聖殿的長廊;由這扇門他們似乎有特權,可自由來往神的面前,從神那兒領受靈感、啟示。他們也因此肩負重任,把他們由神那兒所領受的感動、信息,藉著他們最精巧、熟練的藝術媒體加以表達。或許我們可以說,他們是透過這些藝術媒體,或是音樂、或是繪畫、或是雕刻,成為時代的先知,作為神自己心意的出口。(全文完)

資料來源:唐崇榮國際佈道團通訊 STEMI NEWS  012  JUN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