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竿人生』這本書的一點膚淺的察驗、疑問及建議   范大陵

(註:下文紅色部分是回應部分_林勝倫)
. 前言
1.      很多年前我讀到神的話『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羅尼迦前書 5:20-21),我就立志一生靠主的恩典作一個「不藐視但察驗先知的講論」的僕人;我認定如果不順服上述 神的命令,就是一種罪。
 
2.      華理克牧師(以下簡稱作者)寫了一本『標竿人生』(以下簡稱該書)而由楊高俐理女士(以下簡稱譯者)翻譯成中文而由基督使者協會出版。它是一本還不錯的書,我讀了許多次,獲益不少。我不會反對弟兄姐妹閱讀這本書,但同時也會提醒他們該書可能有的瑕疵或偏差,因此提出拙文與作者、譯者及讀者分享。在以往被我察驗的先知(替神傳話的人)中,有許多是我至今非常尊敬的長輩,也有不少是我至今非常要好的朋友,更有一些是我幾十年的好同工;但無論是那一位先知,我都本著「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去察驗,秉持『用愛心說真理』(4:15原意)的經訓行事,爲的是避免主內肢體『迷失真道』(519-20),畢竟真理越辯越明。由於我對聖經的真理暸解的程度非常有限,因此拙文的內容一定會有許多疏漏、錯誤和誤解之處,因此當您在閱讀拙文時務請『….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17:11),千萬不要照單全收,並且非常歡迎您對拙文提出「察驗」,免得本人成了『瞎眼領路的』(23:24),誤人又誤己。
. 對該書的察驗及疑問
1.該書(註:指中文譯本,以下皆同)p.14
《聖經清楚指出, 神認爲四十日是具有特別屬靈意義的時段。每當神要預備人去成就衪的目的時,衪往往使用四十天的時間:
英文本是「The Bible is clear that God considers 40 days a spiritually significant time period. Whenever God wanted to prepare someone for his purposes, he took 40 days:
註記:中文譯本對此段的第二句英文句中的代名詞誤譯為是指神而言。事實不然,因為作者在該書的前言有兩次提到God’ purpose for your life,可見就神而言,祂的目的是單數形。但就人而言,人生的目的是複數形,共有五大目的。此外,神是時間的創造者,自然不受時間的限制,需要時間的是人,不是神。所以照原文的意思,此處中文應譯為:「每當神要預備一個人明白他的人生五大目的時,這個人需要花上四十天的時間。」
切記:一個人明白他的人生五大目的時,並不表示他就會完全照著這五大目的來過日子,因為知是一回事,行又是另一回事。但若沒有知,就無法行。
 
挪亞的生命被四十天的雨所改變
 Noah’s life was transformed by 40 days of rain.
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天的經歷改變了他的一生。
Moses was transformed by 40 days on Mount Sinai.
以色列的探子四十天在應許之地生命被改變
 The spies were transformed by 40 days in the Promised Land.
大衛因著歌利亞四十天挑戰生命被改變
 David was transformed by Goliath’s 40-day challenge.
以利亞杖著 神的一頓飯走了四十天,生命更新而改變。
 Elijah was transformed when God gave him 40 days of strength from a single meal.
●The entire city of Nineveh was transformed when God gave the people 40 days to change.
主耶穌在曠野經歷四十天的考驗,得著力量。
 Jesus was empowered by 40 days in the wilderness.
 

中文譯本誤譯主耶穌得著力量,依原文字意是「主耶穌在四十日的試探期間,因以人性勝過撒但的試探而得著授權(empower),來成就神的救贖計劃。反觀起初的亞當因敗於撒但的試探而失去授權,不再擁有管理神所造的一切活物的權柄。

使徒因著復活的主向他們顯現(四十天),生命被改變。》
The disciples were transformed by 40 days with Jesus after his resurrection.
註:作者在此舉八個例子,除了主耶穌之外,其餘的七個例子都是在經歷四十天後得知他們個人的人生目的。這些人在得知神為他們所定的人生目的之後,除了以色列的那十名缺乏信心的探子之外,其餘的包括約書亞和迦勒,他們的人生都產生重大的改變(transform)
 

因為不是所有的探子都被改變,所以原文用The spies,不是用All the spies。又因為主耶穌降世以前就清楚明白他的人生目的,所以主耶穌在此不是被改變(transform),而是被授權(empower)


察驗及疑問
1)      聖經何處清楚告訴我們『聖經清楚指出,神認爲四十日是具有特別屬靈意義的時段』?『每當 神要預備人去成就衪的目的時,衪往往使用四十天的時間』這是真理嗎? 神使用了三十年的時間預備耶穌(路加福音2:42-523:23;以弗所書4:13),衪用了八十年的時間預備摩西,衪用了三年半的時間預備彼得、雅各、約翰等十一個使徒,衪用了九十年的時間預備亞伯拉罕…..。請問作者, 神只用了四十天的時間預備您建立馬鞍峰教會和撰寫『標竿人生』嗎?在這個凡事講求快速的時代(例如速食、即溶咖啡、一夜情、英語三日通),難道我們靈命的長成,生命的改變四十天就夠了?推動一連四十天閱讀標竿人生運動就足以改變我們一生?一本好書不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讀它四十周,四十個月嗎?
作者在該書一開始就說明:這是「一次目的之旅」(A Journey with purpose),並以世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年,就是25,550天作個對照,希望在你一生中能挪出四十天的時間來參加這一次「目的之旅」,好叫你能清楚明白 神為你所定的五大人生目的。作者從上述的八個例子中找到「四十日」的共同點,作為這一次「目的之旅」的總天數。因為既說是「目的之旅」,總要有個行程的天數,所以四十日就定了。這四十日不是預備一個人來成就一件神的事工,也不是完成一個人靈命成熟的時間,而是讓你清楚明白 神為你所定的人生目的。每個人的人生長短不一,若能早日明白 神所定的人生目的,才不致走太多的寃枉路。在走完四十日的旅程後,才是你邁向靈命成熟或成就神的事工的開始。
 
 
2)      『挪亞的生命被四十天的雨所改變』?創世記6:13-8:22,您找不到這四十天的雨對挪亞所産生的任何影響!反而看到下雨前挪亞早就『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 神同行。』(創世記69)和『傳義道』(彼得後書2:5)….
挪亞是因完全相信神對他所說的話,所以稱為義人。他又完全照著神的指示去造方舟,所以稱為完全人。挪亞傳義道是指他向人述說神要他行的事,不是向人傳悔改之道。因為只有挪亞一家八口進方舟是神預定的,神說:「你和你的全家都要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7:1)這也是「一人得救,全家得救」的首例。大雨連續下了四十天,但挪亞在方舟裡停留超過一年。雖然經上並沒有提到挪亞在方舟裡的生活,只記載方舟外的情況,相信他在方舟裡的前四十日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3)      『摩西在西乃山上四十天的經歷改變了他的一生』?出埃及記24-32章裏找不到任何摩西在這四十天生命改變的記錄,反而看到的是他在下山之後『..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摩西的生命不是一直是在長時間中不斷的被上帝改變嗎?例如出埃及記3-4章、民數記12:3、詩篇90篇、
摩西被神呼召上西乃山同住四十日,在出埃及記24-31章,詳細記載神對摩西的指示。這四十日使他清楚明白神的旨意,當他下山看見百姓拜金牛犢時,他所發的烈怒是義怒。雖然他將神所寫的兩塊法版摔碎了,神並沒有責備他,因為百姓犯了十誡中的前面兩誡。摩西又從神那裡領受指令,利未子孫照摩西的話用刀殺死百姓約有三千人。
 
 
4)『以色列的探子四十天在應許之地生命被改變』?仔細看民數記13章就會很容易發現這十二個探子去過應許之地四十天之後有十個探子回來報惡言,他們的生命中産生了任何正面的改變?
這十名探子因信心不足而報惡信,約書亞和迦勒因信心充足而報喜信。明白神的旨意和遵行神的旨意不是同義詞,二者之間的關鍵所在就是信心的問題。
 
 
5)『大衛因著歌利亞四十天挑戰生命被改變』?撒母耳記上十七章中沒有記載大衛在那四十天中任何的生命改變。
耶西有八個兒子,其中三個大的兒子當時隨掃羅出征。經上說:「大衛有時離開掃羅,回伯利恆放他父親的羊。」(撒上17:15)可見大衛雖然沒有隨掃羅出征,但是他常在掃羅身旁侍候他。所以大衛對歌利亞在場上叫陣四十天之事,耳熟能詳。歌利亞四十天的挑戰是針對以色列人的,大衛就在第四十日到戰場上為他長兄們送食物時,自告奮勇上陣迎戰歌利亞。大衛的膽識是耶和華神所賜的,他說:「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撒上17:37)大衛戰勝歌利亞不但挽救了以色列國,也為他日後的生命帶來重大的改變。
 

6)『以利亞杖著神的一頓飯走了四十天,生命更新而改變』,我們不妨仔細的看一下列王記上十九章,就不難發現以利亞杖著這飲食的力量走了四十天,但卻沒有任何生命更新而改變的記載,反而看到的是他向 神的抱怨和自憐。
 

以利亞杖著神的一頓飯才有體力走了四十天來到神的山,就是何烈山。在此之前他想求死,經過四十天的行程見到神後,他雖口裡說出埋怨神的話,這乃是人性的軟弱之處。但是他後來還是照著神的指示,去膏君王和先知,最後不經死亡,被神接去。這就是以利亞生命的重大改變。

 

7)『主耶穌在曠野經歷四十天的考驗,得著力量。』?查考馬太福音4:1-11;馬可福音1:9-13以及路加福音4:1-13,您會發現主耶穌在曠野四十天沒有任何得著力量的記載,反而是在曠野四十天前後都有被聖靈充滿的記錄。
中文譯本誤譯之處,見前文所述。
 

8)『使徒因著復活的主向他們顯現(四十天),生命被改變』?查考耶穌從復活到升天的四十天的全部相關經文,我們不難發現多馬的不信(約翰福音20:25)、彼得和約翰的不信(約翰福音20:1-10)、彼得、多馬、拿但業、約翰、雅各以及兩個門徒共七位使徒的重操舊業-打魚(約翰福音21)以及『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馬太福音 28:16-17);使徒們生命被改變卻是在主升天以後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該書爲了強調「四十天」,相當牽強與誤導,大大降低該書的可讀性及可靠性,非常可惜。
耶穌在七日的頭一日大清早就復活了(20:1),在當天晚上,向在場的門徒們顯現(20:19),多馬當天不在其中(20:24),事後門徒們對多馬提到主耶穌顯現之事,他卻不信(20:25)。過了八日(20:26),主耶穌再次向門徒們顯現,多馬因親眼看見就信了。彼得和約翰的不信(20:1-10)是指主耶穌復活的那一天,他們聽到抹大拉的馬利亞奉主耶穌的差遣,向門徒們報告主已復活,但要先升上去見天父的信息(20:17)。他們兩人的不信是指他們不相信馬利亞所說的事,經上說:「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20:9)主耶穌第三次(21:14)向門徒們顯現的確實時間,經上沒有寫明,只說「這些事以後」(21:1)。那七位門徒在加利利湖邊同主耶穌共進早餐,主耶穌把彼得和約翰今後的人生目的和使命都交代清楚。主耶穌在離世升天前,就是在他復活後近四十天前,在加利利的山上同門徒們見面,當時「還有人疑惑」(28:17)。「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24:45)又對他們說:「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24:48)門徒們在經歷主耶穌復活後四十天的同在,他們得知今後的人生目的和使命,就是作主耶穌基督的見證。
 
2.該書p.22說:《聖經說「神指引衪所造萬物的生命,每一個生命都在衪的權柄下」(約伯記12:10TEV)
察驗和疑問
將約伯記12:10翻譯成『神指引衪所造萬物的生命』,妥當嗎?衪也指引所造的萬物,包括無生物例如石頭、水、原油的生命?這節聖經還是和合本譯的正確。
It is God who directs the lives of his creatures; everyone’s life is in his power. (Today’s English Version)中文譯本是依英文直譯而成。此處所提神所造的萬物是指有生命的,所以自然不含無生物之類的在內。中文和合譯本「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他手中。」和英文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In his hand is the life of every creature and the breath of all mankind. 」很相近。
 

3.該書p.36說:《沒有神人生就沒有目的,沒有目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人生就無關緊要,毫無希望,在聖經中不同時代的人都曾表達這種絕望之情。以賽亞曾埋怨:「我勞碌是徒然;我儘力是虛無虛空。」(以賽亞書49:4)。約伯曾說:「我的年日就這樣在絕望中飛逝,毫無希望」(約伯記7:6)又說:「我毫無生趣,厭棄生命,別理睬我吧!我的生命毫無意。」(約伯記7:16)。》
察驗和疑問
1)以賽亞和約伯兩個人是有神還是沒有神的人生?作者引用這三處的經文無法說服讀者「沒有神人生就沒有目的」,反而誤導我們「沒有神人生就沒有目的,有神的人生也沒有目的」。
2)以賽亞書49:4「我勞碌是徒然;我盡力是虛無虛空。然而,我當得的理必在耶和華那裡;我的賞賜必在我 神那裡」作者在引用以賽亞書49:4時只引用了其中的上半段,將極其重要的下半段「.. 然而,我當得的理必在耶和華那裡;我的賞賜必在我 神那裡」刪除了。如此一來原意盡失,並造成兩個非常嚴重的後果:(1)聖經可以任意刪減或增加?(這一點容後詳述)(2)這種斷章取義,以偏蓋全的引用聖經適當嗎?別忘記撒但在試探耶穌的時候也曾片面的引用詩篇九十一篇的部份經文。
作者在此所強調的是希望(hope)與目的(purpose)之間的關係,所以他舉以賽亞和約伯作為表達「無助」(hopelessness)的例子,不禁令人想到甚至連有神的人也都有面臨「無助」的時候,何況是那些無神的人呢?在此之後作者提到「Hope is as essential to your life as air and water. You need hope to cope. ..Hope comes from having a purpose.」此外,作者在書後的附錄三(英文本p.325),提到他為什麼要使用許多不同的英文譯本,最後他說:「Also, since the verse divisions and number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Bible until 1560 A.D., I haven’t always quoted the entire verse, but rather focused on the phrase that was appropriate. My model for this is Jesus and how he and the apostles quoted the Old Testament. They often just quoted a phrase to make a point.」其大意是說:「既然聖經的章節是在主後1560年才開始有的,他就不常引用全部,而只引用其中合適的部分。他是效法耶穌和他的使徒們,他們在引用舊約經文時,常是只引用其中的重要部分,而不必全部引用出來。」
 

4.該書p.32-35說《每個人都由某事物主導他的人生,人生會被千百種不同的情況、價值觀和感情所支配。以下是其中最普遍的五種:被罪咎駕馭的人被忿恨駕馭的人被恐懼駕馭的人….被物質享受駕馭的人被別人的期望駕馭的人》

察驗和疑問
作者說的一點都不錯,可惜漏了最重要的一點「被魔鬼/撒但/邪靈駕馭的人」。這是一切駕馭世人各種原因的來源,相關經文例如:以弗所書 2:2「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爲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約翰一書 5:19「我們知道,我們是屬 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使徒行傳 26:18「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 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詩篇 49:14「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
 
作者提到主導人生的因素有「數百種」(hundreds of),在此處只提到他認為「最普遍的五種」(five of the most common ones)。他所強調的是那些「具體」的因素,如內咎(guilt),惱怒(resentment and anger),恐懼(fear),物慾(materialism)和認同(the need for approval)。至於這些因素背後的緣由,也就是那邪惡的權勢,就不在他的話下了。
 
 

5.該書p.45說《我們將會與神共聚,永不分離。有一天主耶穌會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以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爲你們預備的國。」》

察驗和疑問
「有一天」主耶穌也一定會說「你們這被咒詛的離開我進入那爲魔鬼和他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馬太福音25:41),我們豈可只報喜而不報憂?我們的神不僅是愛,也見烈火。
 
主耶穌的這句話是針對那些「與神共聚,永不分離」的人而說的。當然主耶穌也會對那些「與神為敵,永不同在」的人說上述的那句話。作者並非報喜不報憂,因為他已在此之前說「While life on earth offers many choices, eternity offers only two: heaven or hell. Your relationship to God on earth will determine your relationship to him in eternity. If you learn to love and trust God’s Son, Jesus, you will be invited to spend the rest of eternity with him.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reject his love, forgiveness, and salvation, you will spend eternity apart from God forever.(英文本p.37)其大意是說「人對生活有許多的抉擇,但對永恆只有兩種選擇,就是天堂或地獄。你在世上時與神的關係將決定你在永恆中與神的關係。如果你學會信靠神的兒子耶穌基督,你將被邀請與他共度永生。相反地,如果你拒絕他的救恩,你將與神永遠隔離。」
 
 

6.該書p.73說:《耶穌說:「父在尋找敬拜衪的人」(約翰福音4:23)

察驗和疑問
讀者非常容易發現作者在引用約翰福音4:23「然而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因爲父在尋找這樣敬拜他的人。」時刪除了這段聖經中非常重要的兩個關鍵字:「這樣(原文toi-o-u’tossuch之意)」;如此一來,原意全失,後果堪慮。因爲:1)父難道也在尋找那些拜偶像的人(他們不知道耶和華才是真神)2)當我們將部份經文刪除或增加時,我們已觸犯了聖經「神的話不可增添也不可減少」的重要命令 (申命記4:2「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 神的命令。」,申命記12:32「凡我所吩咐 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箴 30:6「他的言語、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責備你、你就顯爲說謊言的。」,耶利米書26:2「耶和華如此說、你站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對猶大衆城邑的人、就是到耶和華殿來禮拜的說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一字不可刪減?」以及啓示錄22:18-19「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麽, 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麽, 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若有讀者質疑本人爲什麽要如此吹毛求疵?聖經加添或減少幾個字又有什麽關係?筆者要恭敬的回答說:這是神的命令!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假如本人將約翰福音3:16改寫爲「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您能同意/支援/認同嗎?這裏不過只刪除「信他」兩個字,增加「人」一個字而已。
 
作者先提到耶穌說過「父一直在尋找敬拜者」(The Father seeks worshipers.),後來他又提到「If it is offered to God in spirit and truth, it is an act of worship.(如果是用心靈按真理來敬拜的,那就是敬拜的行為。英文本p.65)如果有人把約翰福音4:23的經文分成二次來說,首先他說:「耶穌說:父要人來敬拜祂。」後來再說:「父要人用心靈按真理來敬拜祂。」你會說他把神的話刪減了嗎?
 
此外,經上所說:「神的話不可增,也不可減」是指聖經的原文,至於翻譯本就難免有比原文增減的情況出現了。就以約翰福音3:16為例:從下列比較來看:
1063231625 5656 (3779)世人2889,甚至5620將他的846獨生34395207賜給1325 5656他們,叫2443一切39564100 5723他的1519 846,不3361622 0滅亡622 5643,反2352192 57251662222(和合本有19個原文)
 
For1063 God2316 so3779 loved25 the3588 world,2889 that5620 he gave1325 his848 only begotten3439 Son,5207 that2443 whosoever3956 believeth4100 in1519 him846 should not3361 perish,622 but235 have2192 everlasting166 life.2222 (King James Version22個原文)
 
從上述對照之下,可以得知原文是「將他的獨生子賜下」,中文譯本是「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顯然多了「他們」,但與原意沒有差別。另外原文是「叫一切信入他的人」,中文譯本是「叫一切信他的人」,顯然少了「入」,但與原意略有差別。就這節經文來看,英文譯本顯然比中文譯本更接近原文的意思。

7.該書p.74又說:《身爲牧師,我常收到這樣的便簽:「我很喜歡今天的敬拜,我從中得益不少,這是另一個對敬拜的誤解,我們敬拜乃是爲神。我們敬拜時,目標是要討神歡心,而不是讓自已開心」
察驗和疑問
當我們敬拜神時,誰說不能除了討神的歡心也同時自己得恩惠/蒙憐恤/得幫助/開心/得救/蒙保守/蒙福…….?照作者的說法希伯來書4:16「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爲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顯然是錯了!坐在耶利哥城外的瞎子、患十二血漏的婦人、十個長大麻瘋得醫治、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彼得在海面上求救、……上述那一個敬拜不是「榮神益人」?詩篇73:28「但我親近 神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爲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爲」。詩篇 16:8-9「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事實上,討神喜悅的敬拜, 必然也使敬拜衪的人喜樂。
 
作者接下來就說:「When we worship, our goal is to bring pleasure to God, not ourselves.」英文本p.66,其大意是說:「當我們敬拜時,我們的目標是討神歡欣,不是討人喜悅。」他所用的字是「目標」,不是「目的」,表明敬拜的焦點是放在神的身上,這一點應該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作者接下來又說:「Of course, most “worship” services also include elements of fellowship, edification, and evangelism and there are benefits to worship, but we don’t worship to please ourselves.」其大意是說:「當然,大部分的敬拜活動也同時包括團契相交,靈命造就,傳揚福音等成分。敬拜是有益處的,但是我們不是為討自己的喜悅來敬拜神。」作者強調敬拜的「目標」(goal)是討神歡欣,而我心歡喜,我靈快樂等是敬拜的「益處」(benefits)。前者是對神而言,後者是對人而言,二者並無矛盾之處。
 

8.該書p.78又說:《神說:「這個人帶給我歡笑,我要以他(挪亞,筆者注)的一家重頭開始」。》

察驗和疑問
1)筆者從來不知道神曾說過:「這個人帶給我歡笑,我要以他(挪亞,筆者注)的一家重頭開始」這句話!作者又嚴重違反了本人在拙文前面所提出的「神的話不可增添也不可減少」的重要命令2) 也許有人以爲按照聖經的經文原來的精神修改爲一段對話又何妨?假使本人將耶穌在馬太福音 16:23「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爲你不體貼 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將耶穌對彼得說的話略作修改爲:「彼得,你是撒但,你讓我痛心、傷心、你快到地獄裏去吧!」,本人這樣作也不離譜呀!尊見如何?
 

作者在此之前先引用創世記6:8的經文「Noah was a pleasure to the Lord.(Living Bible),其大意是說:「挪亞討神歡欣。」接下來作者不是引用聖經的話,所以在此處沒有提到經文的出處。翻譯有兩種,一種是直譯,另一種是意譯。作者等於是用意譯的方式,將前述這節經文的大意表達出來。這節經文和合本就是直譯,英文的Living Bible就是意譯。


9. 該書p.79又說:《試想像這個情景,有一天,神來到挪亞面前說:「我對人類很失望,除了你以外,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思念我;只有你挪亞,看到你,我便歡喜。你的人生令我欣喜,我準備用洪水毀滅整個世界,只留下你的一家重新開始;你去作一艘很大的船,它要救你和所有的動物。」》

察驗和疑問
1)聖經何處教導我們「試想像這個情景」?在信仰的領域裏,聖經從來沒有要我們「想像」(參見哥林多後書5:7)。「想像」是與事實不同的一種心理作用, 例如本人想像自己是俊男,而事實上本人是其貌不揚的老人;2)根據華神出版社所出版的「偏差與誘惑」這本書第十二章(P.223)告訴我們:想像(這本書中用「摹想」)用在宗教上,下列幾點應是可以確定的:(1)這種程式不合聖經教訓;(2)這種方法已爲各種巫術采行數千年之久;(3)除了想像還包括其他內容;….3)「你去作一艘很大的船,它要救你和所有的動物。」,與聖經不符。聖經啓示我們神要救「挪亞一家八口」而非挪亞一人,以及要救「船上的動物」 而非所有的動物。4)作者這樣的描述又觸犯了「神的話不可增添也不可減少」的重要命令。
 
作者的用詞是「Imagine this scene:」,不是「Meditate this scene:」。聖經是「文以載道」,對不識字的人聖經也可以「圖以載道」,甚至也可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載道。人的想像(imagination)能力是神所造的,用來想像經上用文字所敘述的內容有何不可呢?巫術採行的不是想像而是冥想(meditation),叫人放空自己,好叫邪靈可以進來。
 
 

英文本是「I’m disappointed in human beings. In the entire world, no one but you thinks about me. But Noah, when I look at you, I start smiling. I’m pleased with your life, so I’m going to flood the world and start over with your family. I want you to build a giant ship that will save you and the animals.」很可惜,中文譯本把最後的一個you翻成「你」,事實上是「你們」,因為前面提到your family,當然不會是一個人而己。I want you to build a giant ship that will save you and the animals. 從英文句法上可以得知是「在方舟裡的人和動物」才能倖免於難。

 

10. 該書p.82又說:《神說:「現在是生命向前進的時刻了,做我計畫人類去做的事,成立家室,耕種養生,真正作人!這正是我造你的模樣。」》

察驗和疑問
聖經何處告訴我們神說了上述那段話? 作者這樣的描述恐怕又觸犯「神的話不可增添也不可減少」的重要命令,擅自傳神旨(申命記18:20-22)
 

作者在此之前,他引述創世記9:1,3兩節經文,「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此處作者用意譯的方式,將上述經文複述一遍,是神對挪亞一家八口所說的話。英文本是這樣寫的:「It’s time to get on with your life! Do the things I designed humans to do. Make love to your spouse. Have babies. Raise families. Plant crops and eat meals. Be humans!This is what I made you to be!p.74。此處中文譯本翻的很高雅,其實神說的話就是世人常說的「家常便飯」,神要他們做的就是神起初給亞當的使命,「生養眾多,遍滿全地」。接著作者提醒我們:「You may feel that the only time God is pleased with you is when you’re doing “spiritual” activities- like reading the Bible, attending church, praying, or sharing your faith. And you may think God is unconcerned about the other parts of your life. Actually, God enjoys watching every detail of your life, whether you are working, playing, resting, or eating. He doesn’t miss a single move you make.」其大意是說:「你或許會覺得只有你的屬靈活動才會討神歡欣,其實不然,神對你生活中的每個作息的細節都關心,你的一舉一動祂都看在眼裡。」

.
 
11. 該書p.92又說:《降服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乃是惟一的生活方式》
察驗和疑問
這句話如果改爲:《降服不但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乃是基督徒惟一應該過的的生活方式。》更符合聖經。
作者在此強調降服的生活方式不是經由「選擇」而來的,因為人若是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表示有多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擺在眼前供你選擇。但是神為祂的兒女「所定」的生活方式就只有一種,就是過一個降服的基督徒生活,正如主耶穌在世時,他過的就是一種降服的生活。因為這是神所定的,所以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不是最好的。也因為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是惟一的。
 

12.該書p.117又說:《你一定聽過有人說「我不能參加今晚的聚會,但我的靈會與你們一起。」你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嗎?毫無意義!你一天在世上生存,你的靈就與你的身體形影相隨,你的身體若不出現,你也絕不可能出現》

察驗和疑問
照作者的說法,保羅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因爲保羅被聖靈默示下說:「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裡,心(pneu’ma原文是靈)卻在你們那裡,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pneu’ma原文是靈)也同在。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哥林多前書 5:3-4)
 

保羅既然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上有提到上述這段話,因列入聖經中,我們自當深信不疑。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用情很深,因為他與這教會的弟兄姊妹情同手足。因著這層關係,保羅的身體雖不在其中,但是他的心靈與他們的心靈是相連在一起的。但是作者在此處提到的那人,就不是這樣的,那人說:「我不能參加今晚的聚會,但我的靈會與你們一起。」這只是推託之詞,明明他是缺席的,卻有口無心的說出這樣的話。作者在此要強調的是「God is pleased when our worship is practical.」神喜悅我們的敬拜是全人的,所以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這四方面的要求就是全人的敬拜,所以光有身體沒有心靈的敬拜是不討神喜悅的,同樣,光有心靈沒有身體的敬拜也是得不到神的歡欣的。

 
 
13 該書p.144又說:《聖經沒有記載過任何離群索居的聖徒或與其他信徒隔絕的隱士》
察驗和疑問
請問,當耶穌在曠野四十天跟那一個人在一起? 當使徒約翰被放逐在拔摩海島上時又跟那一個人在一起?當保羅被提到三重天時又跟那一個信徒/肢體在一起?
英文本是「The Bible knows nothing of solitary saints or spiritual hermits isolated from other believers and deprived of fellowship.p.130。其大意是說:「經上不提獨居的聖徒或與其他信徒隔離,失去團契交通的屬靈隱士。」作者在此強調「You are called to belong, not just to believe.」聖徒不僅與主耶穌有關係,也要與主內肢體有交通,這才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耶穌在曠野四十天與此無關,因為他不是聖徒。施洗約翰被下在監裡與此無關,使徒約翰被放逐在海島也與此無關,因為他們都失去自由,無法過正常的生活。保羅在被主耶穌光照後曾單獨前往亞拉伯三年(1:17),當時他還沒有上耶路撒冷,加入教會,所以也與此無關。保羅後來有被單獨提到三重天的經歷,他說:「或在身內,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林後12:2)既然保羅不知道是身內或身外,所以也與此無關。總之,作者在此要強調的是聖徒要過一個團契的教會生活。換言之,聖徒要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但不要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
 
 
14. 該書p.148-149又說《新約聖經有五十多次用「彼此」和「互相」的兩個辭彙。神命令我們彼此相愛、彼此忠心等等,》
察驗和疑問
查了和合本、當代聖經、新譯本、現代中文以及呂振中等六種版本的中文聖經,都找不到「彼此忠心」這個命令。
英文本是「be devoted to each otherp.134,中文譯本翻成「彼此忠心」,呂振中譯本作「彼此親愛」,和合本和恢復本作「彼此親熱」,新譯本作「彼此相親」,現代中文譯本作「相親相愛」等(羅馬書12:10)
 
 
15. 該書p.177又說《教會裏的合一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新約聖經對這一件事的注意,超過天堂或地獄。》
察驗和疑問
新約聖經最注意的一件事不是「約翰福音 3: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嗎?如果《教會裏的合一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新約聖經對這一件事的注意,超過天堂或地獄。》是真理,那麽保羅和巴拿巴全都錯了!他們竟然將得救的事看的比合一還「注意」。請注意使徒行傳15:1-2『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分爭辯論;…..』;再說,顯然馬丁路德也錯了,他竟然破壞了天主教合一而與當權者對抗。筆者粗略統計,聖經中「天堂」一詞出現2次,「天國」34次,「神的國」39次,「永生」145 次,「得救」99次,「滅亡」109次,「沈淪」16次,「地獄」10次,「無底坑」9次,「陰間」69 ,而「合一」僅出現2次,「合而爲一」7次,「同心合意」11次;換言之,有關天堂或地獄的相關經文有423次而合一的相關經文僅20次,何者是神所「注意」的?讀者一目瞭然。
新約最注意的一件事竟究是那件事,這恐怕是見仁見智的說法。作者之所以如是見識可能是基於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他說:「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17:21-23) 作者在此特別提到「Our supreme model for unity is the Trinity. The Father, Son, and Holy Spirit are completely unified as one. God himself is the highest example of sacrificial love, humble other-centeredness, and perfect harmony.p.160,其大意是說:「信徒合一的最佳典範是三一神性,父、子、靈是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神本身就是犧牲的愛、不求己利、完美和諧的最高模式。」
 

16. 該書 p.196又說 :《神關心你這個人遠勝於你做的事,因爲我們是人(human beings),不是事(human doings),神看重你的品格遠超過你的工作,因爲你將帶著品格而非工作進入永恒。》

察驗和疑問
神不是看我們的品格與工作並重嗎?我們的工作如果不能進入永恒,那我們爲什麽要忠心爲 主的工作?保羅之所以能夠在永恒中得公義的冠冕豈不是因爲「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后書4:7)美好的工作嗎?如果「因爲你將帶著品格而非工作進入永恒。」是真理的話,那麽哥林多前書15:58「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爲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顯然是上帝開給我們一張空白的支票囉?作者和譯者,您倆位多年辛苦的爲主工作(包括撰寫和翻譯「標竿人生」一書)都一點也不能進入永恒?啓示錄14:13不是清楚默示我們『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 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嗎?
 

英文本是「God is far more interested in what you are than in what you do. We are human beings, not human doings. God is much more concerned about your character than your career, because you will take your character into eternity, but not your career.p.177,作者利用英文的特色,來表明彼此之間的差異:what you are是指「所是」,what you do是指「所做」。社會是講「You are what you do.(你做什麼,你就是什麼。例如,你做木工,你就是木匠。 )但是教會講「You do what you are.(你是什麼,你才能做什麼。例如,你是基督徒,你才能為基督作見證。)所以聖經的教導是what you are先於what you do,這正是作者用另外兩個英文字的對比:human beings (人的所是)human doings (人的所做),前者就是作者所謂的character (德性),後者就是作者所謂的career (職業)。按聖經的真理,罪人是因信稱義,藉重生成為有聖靈內住的神的兒女。有了這個「是」神的兒女的身份,才得予進入永生。信的人不是死後才有永生,乃是在他信的時候,就已進入永生了。所以作者說:「you will take your character into eternity.」。這只是罪人得救的開端,接著就是義人必因信得生。經上說:「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1:17)「本於信」是指「罪人是因信稱義」的信,「以致於信」是指「義人必因信得生」的信。前者的信是指起初的信心,後者的信是指因信心而有的行為。如經上所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2:17)已進入永生的人將來要藉著他「生前作工的果效」,在基督台前接受主耶穌的獎賞。保羅說:「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3:14)由此可見,主耶穌的心意不是單要我們因信稱義,也要我們因信得生

 

17.該書p.221又說:《對衪品格最精簡的描述之一是聖靈的果子:「聖靈管理我們的生活時,我們會自然結出美好的果子:如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自制。(加拉太書5:22-23)NLT」這九個特質是耶穌給我們「偉大使命」的延伸,也是對耶穌基督美麗的描述……那麽聖靈如何在你的生命裏結出這九種果子呢?

察驗和疑問
聖靈的果子豈止只九種特質? 以弗所書 5:9「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就啓示我們另有「公義」與「誠實」兩種特質/果子,腓立比書 1:22又啓示我們「工作的果子」(呂振中),羅馬書 1:13另外有所謂「福音的果子(領人歸主)」,羅馬書 6:22又提到「成聖(聖潔)的果子」,歌羅西書 3:12又另外提到「憐憫」和「謙虛」的特質/果子,提摩太前書 6:11另外提到「敬虔」及「信心」的特質/果子,希伯來書 13:15「嘴唇的果子(頌贊)」,雅各書 3:17-18又有「清潔」、「溫良柔順」、「沒有偏見」和「沒有假冒」的特質/果子,彼得後書 1:4-8另有「德行」及「知識」的特質/果子,馬太福音 3:8還有「悔改」的特質/果子…..。該書這種聖靈只有「九種果子」的教導恐怕會1).妨礙我們追求聖靈其他的特質/果子,2).《對耶穌基督美麗的描述》打了很大的折扣,虧缺了耶穌的榮耀,我們不可不慎。
 

作者此處所引用的經文是加拉太書,該書的確提到聖靈所結的果子(the fruit of the Spirit),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聖靈九果」就是從此處經文而來。但從原文來看,聖靈所結的果子是單數詞,從英文譯本可以清楚看出來:「The fruit of the Spirit is love,…」聖靈的果子就是基督徒德性的描述,這九種特質是以三類組合而成的:A,仁愛、喜樂、和平是對神B,忍耐、恩慈、良善是對人C,信實、溫柔、節制是對己。以弗所書的良善(B)、公義(A)、誠實(C);羅馬書的福音(B)、聖潔(C);歌羅西書的憐憫(B)、謙虛(C);提摩太前書的敬虔(C)、信心(A);希伯來書的頌讚(A);雅各書的清潔(C)、溫順(C)、沒有偏見(B)、沒有假冒(C);彼得後書的德行(C)、知識(A);馬太福音的悔改(C)等,都可以分別歸屬於某一類。神是一,神也是三。所以聖靈所結的果子是一,也是三,每一類都是三的組合。該書作者之所以提到「這九種果子」(these nine fruit)乃是因為他先前引用加拉太書的經文,未必表示作者否定其他經文所提有關聖靈果子的事實。

 

18.該書p.223又說:《撒但看出你裏面的意念》
察驗和疑問
《撒但看出你裏面的意念》是聖經的真理嗎?那麽歷代志下 6:30 「求你從天上你的居所垂聽赦免。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顯然是錯了!再說,如果《撒但看出你裏面的意念》是真理,撒但爲什麽會去試探耶穌?因爲撒但應該會看出耶穌裏面毫無邪念呀!這樣的說法會不會太高舉了撒但的能力?
 
英文本是「Satan identifies a desire inside of you.p.203,其大意是說:「撒但認出你裡頭的欲望。」這一點與「惟有耶和華知道世人的心」(You alone know the hearts of men.)(NIV)略有差別:撒但能認出人的意念,耶和華能知道人的心思;人的裡頭有意念,意念裡頭有心思。撒但只能認出人的意念,但惟有耶和華能知道人的心思和意念。而人只能知其面,不能知其心。
 
撒但去試探耶穌不是表示撒但自己可以隨意去試探耶穌,經上說:「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接受魔鬼的試探。」(4:1)耶穌是以人性接受魔鬼的試探,因為經上說:「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1:13)所以耶穌受試探不是因為耶穌裡頭先有意念被撒但認出,才來受到魔鬼的試探,耶穌受試探乃是神的旨意。
 

19.該書p.223又說:《我們以爲誘惑是在我們四周,但神說它發自我們內心》

察驗和疑問
當然誘惑發自我們內心(雅各書1:13-14),但是聖經不也清楚啓示我們誘惑同時也在我們四周嗎?當耶穌在曠野受撒但的試探時,誘惑難道是出自耶穌的內心?撒但(又稱爲那誘惑人的,帖撒羅尼迦前書3:5)當時不是就在耶穌的旁邊嗎?大衛受誘惑犯姦淫不也是因爲看見拔示巴在前方沐浴(撒母耳記下11)嗎?亞干受試探被誘惑不也是因爲看見了眼前的銀子和衣服(約書亞記7)嗎?參孫受試探被引惑不也是因爲大利拉這位美女在他身旁嗎?(士師記 15:4);亞當夏娃受撒但試探時他倆內心有私欲嗎?宣稱《我們以爲誘惑是在我們四周》錯在那裏?該書好幾個地方用神說,而事實上神沒有那樣說。問題出在隨便引用神說,把自己個人的想法加上神說的大帽子,是非常危險的錯誤和示範。
英文本是「We think temptation lies around us, but God says it begins within us.p.203,其大意是說:「我們認為試探就環繞在我們周圍,但神說試探是從我們裡頭開始的。」接著作者又提到「If you didn’t have the internal desire in your mind, the temptation could not attract you. Temptation always starts in your mind, not in circumstances.」其大意是說:「如果你不是心裡先有意念,外頭的試探就無法引誘你。試探總是先由裡頭的意念,不是從外頭的環境開始的。」起初亞當夏娃沒有罪性,他們受試探時,因有自由意志可能會犯罪。以後的人都因生在罪中,就一定會犯罪。作者所謂的「神說」是引自下列兩段經文:耶穌說:「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7:21-23) 雅各說:「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那裡來的呢﹖不是從你們百體中戰鬥之私慾來的嗎﹖」(4:1)
 
 
20.該書p.226又說《事實上,你越接近神,撒但就愈想引誘你》
察驗和疑問
事實上,你越接近神,撒但就愈想引誘你》這是聖經的真理嗎?以諾與神同行300(創世記 5:22),他如此接近神,以諾在那300年中受了什麽試探?參孫、亞干、掃羅、所羅門、猶大、底馬、這些人受試探而跌倒都是因爲他們《越接近神》?如果《事實上,你越接近神,撒但就愈想引誘你》是聖經的真理的話,那麽我們就會非常可能的作出『事實上,你越不接近神,撒但就愈不想引誘你』的荒謬結論。
英文本是「Actually, the closer you grow to God, the more Satan will try to tempt you.p.205,其大意是說:「事實上,當你在靈命成長的過程中愈親近神時,撒但將設法用更多的試探來
絆倒你。」此處的主題是「Growing through Temptation(在試探中成長),所以作者在說完這句話後,接著就說:「The moment you became God’s child, Satan, like a mobster hit man, put out a “contract” on you. You are his enemy, and he’s plotting your downfall.p.206,其大意是說:「一旦你成了神的兒女,撒但就像是歹徒要殺人一樣,就在你身上貼上標誌,成為牠的獵物。你是牠的敵人,牠要一直用千方百計來絆倒你。」所以作者說這句話是有他的特殊意義,不是指「在任何時候,你越接近神,撒但就愈想引誘你。」
 
以諾在世上共有三百六十五年,前六十五年他還沒有與神同行,經上也沒有記載他受過什麼試探。至於參孫、亞干、掃羅、所羅門、猶大、底馬、這些人受試探,都各有各的原因,當然不能說他們都是越接近神。
 
 

一句真理的話是不能按照數學的推算得到另一句真理的話。照數學的推算,若1+2=3,那麼 3=1+23=2+1也當然成立。「人是有兩隻腳」,但是「有兩隻腳是人」卻不是真的,因為有其他的活物也是有兩隻腳。經上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句話當然是真理,若將此話的後半段改寫成為,「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不信他的,遭至滅亡,不得永生。」你認為這句話也是合乎聖經的真理嗎?

 

21.該書p.260又說:《你的恩賜不是用來使自己得益,而是爲別人的好處,正如別人蒙受恩賜,運用來使你得益處》

察驗和疑問
1)這種說法不符哥林多前書 14:16-17「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的經訓,因爲至少「方言禱告」這種恩賜是用來造就用「方言禱告」本人。2)這種說法也不符哥林多前書 12:7「爲了使大家都得到好處,聖靈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所彰顯的也各不相同。(現代中文);聖靈使各人有不同的才幹,爲要使整個教會都得益處。(當代聖經)」;因爲哥林多前書 12:7從來沒有排除我們的思賜除了可以造就別人以外,同時也可以造就自己。因爲「大家」或「整個教會」一定是也包括運用恩賜者本人在內。
英文本是「Your spiritual gifts were not given for your own benefit but for the benefit of others, just as other people were given gifts for your benefit.p.236,其大意是說:「你的屬靈恩賜不是為你自己的益處,而是為他人的益處,正如別人的恩賜是為你的益處一樣。」接著作者就引用經上的話「A spiritual gift is given to each of us as a means of helping the entire church.(NLT)「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12:7)信徒在教會是互為肢體,自當彼此造就,相互扶持。所以各人所得的恩賜是用在「彼此」,所得的益處是「相互」,最後的結果是「全體」。作者之所以有如是的見識,強調恩賜不是為己益,乃是為他利,主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20:35)。你個人若能「發現」(discover)並「發展」(develop)自己的恩賜,必能得著神更大的賜福,這就是你從恩賜上所得的益處(參考馬太福音25:14-30)。經上又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8:28)
 
方言的恩賜若是指能說別國的鄉談,自然能造就他人。若是指無人能懂的舌語,又沒有能翻方言的人在場,就不能造就他人。至於用方言禱告的人就能造就自己嗎?若能,就顯然與神賜人恩賜的本意不符。其實用方言禱告的人若是為他人代禱,也可使他人得益處的。
 
 

22.該書p.311又說:《故此我們必須過一個目的導向的人生-委身於敬拜、團契相交、靈命成長及完成大使命的人生。只有這許多的活動的結果會持續到永遠。》

察驗和疑問
作者這段話除了只有以外都說的不錯,可惜他遺漏了1」「家庭」(提摩太前書 3:4-5「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敬重順服。人若不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照料上帝的教會呢?」),淺見信徒對家庭的責任應該優先於對教會的責任,2」「事業」(以弗所書 6:5-8「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 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因爲曉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論是爲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賞賜。」)3」「家人親友」 (提摩太前書 5:8「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這三項聖經中極爲重要的人生目的,非常非常可惜!
 
英文本是「That is why we must live purpose-driven lives- lives committed to worship, fellowship, spiritual growth, ministry, and fulfilling our mission on earth. The results of these activities will last- forever!p.285,其大意是說:「所以我們必須要過有標竿的人生,就是委身於敬拜、團契、成長、服事和使命。這些活動的果效將永久長存。」對照中文譯本可以看出,此處原文根本沒有「只有」這兩字。其實原文在此之前,尚有兩句話,「The truth is, only the kingdom of God is going to last. Everything else will eventually vanish.」其大意是說:「事實上,只有神的國將要永久長存。其餘的最後都要消失一空。」神的國當然包括此處所提的「標竿人生」,但不是說「只有這些活動的結果將永久長存。」
 
 
23該書p.328又說《找一座地球儀或一張地圖,然後提名爲一些國家禱告。聖經說「只要你向我祈求,我就把世上萬國賜給你。(詩篇2:8 當代聖經)」》
察驗和疑問
細讀詩篇第2篇全文,不難發現第八節所說的「你」是專指「聖子」,並非一般信徒。詩篇第28節這段經文與「提名爲一些國家禱告」無關。這是「利用聖經來湊合自己的主張」解經,犯了釋經學的大忌。
詩篇第二篇提到的「受膏者」(the anointed)就是舊約的「彌賽亞」或新約的「基督」的字意。作者將神對「受膏者」,就是「基督」所說的話,現在借用來作為神對「基督徒」所說的話,從精意來看是很適當的。記載在經上的神的話都是logos,若你能感受到這句話是神對你說的,那就成了rhema。例如,當年神是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12:1)這句話對當年的亞伯拉罕來說,是rhema,但對今日的聖經讀者來說,只是logos。但是如果你讀到這句經文正是在你申請移民時,那這句話很可能就是你的rhema
 

.對該書的作者以及譯者一點小小的建議:
如果是非常認真讀該書的人,我們每讀一段該書,就必須翻到該書後面的「注釋」去找出作者所引用的經文或文字如此可高達787次之多,不僅非常麻煩而可能引起讀者的不耐;何不在每次引用某一段經文或文字時立刻注明其出處?例如『聖經說「摩西的法律因人性的軟弱而不能成就的,上帝卻親自成就了。上帝差遣自己的兒子,使他有了跟我們人相同的罪性,爲要宣判人性裡面的罪,把罪除去(羅馬書 8:3 現代中文聖經)」。』

筆者才疏學淺,疏漏和錯誤之處一定很多,懇請各位多多指正,不勝感激!


本人在紐西蘭曾參加當地洋人教會推行標竿人生之旅時,按著教會的進度讀完「標竿人生」這本書,因為讀的是英文本,所以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唯一感到不便的是,書中若能多加題號,如提到有三點,最好能將三點標上代號示別。華理克牧師善於使用英文字的特色,將重點藉著字母的對照顯明出來,你若讀的是中文譯本,就無法一窺其中的妙處。簡例如下:
You were planned for God’s pleasure…………你受造是為討神喜悅
You were formed for God’s family…………….你受造是為神的家庭
You were created to become like Christ………你受造是為學像基督
You were shaped for serving God……………..你受造是為了服事神
You were made for a mission………………….你受造是為完成使命
 
本人將「標竿人生」內容,依四十天的進度濃縮編成每天一頁單張,內容採中英對照方式,可供個人靈修或小組分享使用,若有需要可來信索取,電址:allenlinnz@yahoo.com.tw
※後記:林勝倫(迦南會資深教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