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駱頌恩
經文:林前11:23-26。

在基督教的聖禮中,除了洗禮之外,還有聖餐禮;它與洗禮有著密切的關係。洗禮代表一個信徒罪得洗淨,歸入基督,與他聯合,是象徵新生命的開始;而聖餐禮則是表徵一個基督徒新生命的延續,使他天天活在基督裡,討神的喜悅。所以,每一位已經重生得救,受過洗禮的聖徒都應當經常守聖餐;因為,這也是主耶穌的命令。在這神聖的禮儀中,我們便可享受主同在的祝福,以及與其他聖徒在基督裡的團契生活。

最後的 晚餐

聖餐又稱為主的晚餐,它源自主耶穌與他的門徒共進最後一次的晚餐。事情發生在猶太人踰越節的前一天,即星期四晚上。因為,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根據《約翰福音》十八章28節和十九章14、31、42節的記載,耶穌之死是在踰越節當天;與其餘三本福音書的出入是由於記算方法的差異。

那時,主耶穌親自設立並吩咐我們要以此禮來紀念他。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主張,聖禮包含兩件事:一是上帝話語的應許;二是聖禮的媒介。媒介本身不是聖禮,例如水禮用的水和聖餐禮的餅與酒。但上帝的話語與聖餐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前者強調了上帝的啟示,而後者側重人的回應。聖禮既是上帝藉所見之物施行他的應許,所以領受的人必須憑信心來領受,否則徒具外表,失去聖禮的實際意義。因此,我們在領受聖餐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聖餐的屬靈價值,以及它在我們靈性生命中的地位。下面就聖餐的價值分享如下:

一、紀念主恩

使徒保羅引用耶穌的話,指出主吩咐門徒當以聖餐來紀念他;紀念基督的救贖大功。我們追本溯源便知道教會的存在,是出於基督的救恩。因此,聖餐作為對基督救贖之紀念,是值得教會恆常遵守。我們今天「紀念」主的餅和杯不是形式上的,而是讓基督救贖的作為,藉著聖餐的餅和杯,再一次重現在我們的眼前。「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餅與杯都是象徵基督的救恩,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所付出的代價。所以,我們這些蒙恩的兒女,理應常常通過聖餐的餅與杯來紀念主救贖的大愛,重溫主救贖的恩典,以此來堅定自己的信仰,以及起初的愛心和奉獻的心志。

我們在人際關係上,有時也會遇見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人,給予我們各樣的好處,尚且我們也會常常紀念他們的美德。何況基督藉著十字架上的捨身流血,來換回上帝的憤怒,使我們得蒙拯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得享永生。聖餐就是一種感恩的表示:感謝神藉基督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因此,我們就當透過聖餐來紀念主,感謝他救贖的恩典。初期教會記得耶穌是在踰越節(廣義上的踰越節)的晚上設立聖餐的(參路22:13-20)。正如踰越節慶祝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被釋放出來一樣,聖餐也是要慶祝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的死,而從罪中獲得釋放這樣一層意義。因此,紀念主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在靈性生活上所應盡的本分。因為基督的受死,成為我們替罪的羔羊,他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藉著他的死,與上帝和好,成為上帝的兒女,也顯明了他的大愛。他的身體是為我們捨的,他的寶血是為我們的罪所流的,這樣奇妙的愛,值得我們通過這一聖禮來紀念他,思想他的救贖恩典,以此,來激勵我們愛主的心,盡心盡意地侍奉他。

聖餐

二、重溫信約

主耶穌指出,聖餐的杯是他立約的血(路22:20。林前11:25)表示他以死來代替信徒與上帝立約,這約名為「新約」。「約」的特徵是上帝主動地揀選人,藉著與人「立約」,成就他對人的應許和祝福。在「立約」的過程中,人雖然是被動的一方,但卻有責任履行「立約」的承諾。因此,我們在領受聖餐時,要重溫我們對上帝的承諾,反省自己有否履行主的信約。上帝與人的立約,表明上帝對人的愛、這愛是通過基督十字架上的犧牲完全地體現出來,使人因信得成為上帝的兒女。

無論是舊約,還是新約,都是以血作為立約的憑據;舊約是以踰越節羔羊的血為立約的憑據。上帝藉著羔羊的血,拯救了以色列人出埃及。新約是以基督的寶血為立約的憑據,表達了上帝對世人的愛。

在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只能靠著祭司和獻祭牲才可以親近上帝。今天,所有的人都可以藉著耶穌的寶血、憑著人的信心直接進到上帝的面前,因為耶穌的死已使我們在上帝的眼中蒙悅納。正如使徒保羅在(弗2:13)所說:「你們從前遠離上帝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我們知道舊約是新約的一個預兆,一個影兒(參耶31:31;來8章),它指向後來的那一天,就是耶穌親自成為最終的贖罪祭牲,不是一隻無瑕疵的羊羔獻在祭壇上,而是上帝完全的羔羊——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個無罪的祭牲,叫我們的罪可以一次性地全部得以赦免,所有相信他的人都可以得到這赦罪的恩典。上帝以立約的方式跟人建立和好的關係,是通過耶穌十字架的死得以完成;所以聖餐禮也是紀念他的聖約。重溫上帝與人立約的信念,以此堅定自己對主耶穌的信心。

使徒約翰為此教導我們說:「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約壹2:1-2)「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1:7)保羅闡明基督救恩真理時同樣指出:「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弗1:7)因此,守聖餐時要常常以此禮來提醒我們,記得自己只不過是一個蒙恩的罪人,天天需要神的救恩,免得我們活在罪裡。

基督的血,在當時是指他的受死。他在十字架上的死,指出兩個奇妙的真理——買贖和赦免。「買贖」是將一個奴隸贖回來,使他得自由(參利25:47-54);透過耶穌的死,我們的贖價償還了,不再成為罪的奴隸。舊約時代,藉著灑上祭牲的血,人們就可以獲得赦免(參利17:11)。如今,我們也因著耶穌的血得蒙赦罪,他的死是最完美和最終的獻祭(參羅5:9;弗2:13;西1:20;來9:22;彼前1:19)。

恩典是神賜給他所拯救的人的尊貴禮物。我們無法賺取救恩,也不配接受,救恩得來的惟一途徑就是靠神的慈愛和憐憫。要領受這恩典,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無法自救,惟有藉著相信基督才能領受這麼大的救恩。

舊約時代,以色列人象徵性地把自己的罪,轉移到祭牲身上,然後把那祭牲宰了獻祭(參利4章),這祭牲代替他們死去,讓他們繼續活在神的愛中。因著他們對神的信心和遵從獻祭的吩咐,神就慈愛地赦免他們。祭牲預表基督將要完完全全地把罪除掉。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耶穌從沒有犯過罪,他不是為自己的罪死,而是為世人的罪而死。我們可能永遠不能完全理解此事,但事情已經成就了。他已經為我們的罪被受刑罰,他的血就潔淨了我們內心的罪。如今,我們的責任便是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他,讓他管理我們的一生。

三、與主相會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章20-21節勸諭教會說,一個人不能同時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因為喝鬼的杯便是與鬼相交。昔日哥林多教會正處身於信奉多神的外邦世界裡,一般希臘人在神廟獻祭後,便會邀請朋友赴會。吃那些祭過偶像之物,同時也發出請柬,聲明赴此筵席是與神明一同用膳相交。事實上,初期教會守聖餐時、很可能也有這個心態,他們相信在擘餅和飲杯之中,主會特別與他們同在。

例如在以馬忤斯的路上,門徒雖然與復活的主同行,卻認不出是主,直到他們與主一同用膳,當主擘餅之時,他們才恍然大悟,認出那一直與他們同行共膳的人是主耶穌基督。在《啟示錄》第三章中,主應許與教會「一同坐席」,這很有可能是指主會在聖餐中臨到教會。因此,對初期教會來說,守主餐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意義,便是主的靈會在聚會中與我們相會。

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必須對他全然效忠。保羅說,我們不可同時吃主的聖餐,又吃鬼的筵席。吃主的聖餐表示我們在記念主,承認他為我們的罪而死。吃鬼的筵席表示我們認同撒但的崇拜,參與了許多不討神喜悅的活動。如今我們是否也兩面討好,既想滿足基督的要求,又不想得罪人?

聖餐那些儀節性的行動往往會有一種催迫的作用,促使人的心靈對餅和杯等所表證的意義有所回應。這樣,聖靈便能在我們的心中工作,達到主基督特別在聖餐中向信徒顯現的功效。因此,我們在聖餐禮拜中須存渴慕主的心,來領受主的餅和杯,使我們在神聖的禮儀中再一次享受與主同在的甘甜。

四、團契生活

聖餐不僅使我們與主耶穌相交,也使我們與其他信徒彼此相交。使徒約翰晚年時對教會的囑咐:「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1:3-7)

聖餐本來是為屬主的人而設,但當時哥林多教會卻在守聖餐時,極為自私,各人自顧自吃,甚至酩酊大醉。他們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初期教會的聖餐,是與「愛筵」同時進行。顧名思義,愛筵是給予教會肢體相交的機會,當時教會中本有不少貧窮的和為奴的肢體,他們日常飲食都非常粗劣,愛筵可使他們得著飽足,這使教會能具體地實踐肢體的生活,使信徒的相交不單是在屬靈的層面,更包括了物質上的分享。可惜的是,哥林多教會因著愛筵而混亂了聖餐,致使愛筵漸漸地與聖餐分開,後來就不再舉行愛筵。

今天,我們領受聖餐時,切莫忘記肢體相交的聖經真理。我們可以透過彼此的代禱,或者滿有愛心的奉獻和相互之間的關懷,來重新找回「愛筵」的精神。如週間的小組活動;一起學習聖經真理,彼此在靈裡交通分享,經常探望老弱病殘的信徒,並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等,以此體現主內的親情之愛。因此,聖經說:「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1-2)「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帖前5:11)「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4)「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3:8)「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1-4)

這些經文都明確指出教會團契生活的重要意義;因為,只有在基督徒的團契生活中才能實踐這樣的教訓。

假如,我們在領受聖禮的團契中有彼此分爭,勾心鬥角的事發生,就必須首先認真地相互認罪悔改,離開罪惡,重新和好;然後,方可領受聖餐。保羅為此警戒我們:「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於受審。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11:27-32)

保羅提醒我們守聖餐時應注意的幾個事項:
(1)必須用省察的心靈來守聖餐,因為我們是記念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
(2)必須重視它的屬靈價值,以虔敬的態度來領受。
(3)必須反省自己,看看有沒有未曾對付的罪,特別是彼此不能包容的罪(參見太5:23-24),或不敬的態度,且需要憑信心和敬愛基督的心來預備自己。
(4)應該顧及別人的需要,並要有秩序、合一地來進行。

五、信徒合一

聖餐也象徵我們與其他信徒在主內的聯合。為著這個緣故,我們一定要彼此相愛;因為,這也是主耶穌的命令。主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

上一點提及愛筵,是信徒一起用膳的。對猶太人來說,一個人與別人共同用膳,表示了他們之間有一種親切的友情。大衛在(詩23:5)描寫耶和華的慈愛時提到:「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意即詩人被仇敵所追擊,但耶和華如主人一樣,請他共晉筵席,以他為摯友般保護他。因此,與某人同坐一席,表示他倆有著「委身的友誼」。信徒在教會一同領受聖餐時,既是同領一餅一杯,表示我們應當互助互愛、彼此順服、消除一切嫌隙,因為我們同是在主裡互為肢體。保羅為此指出:「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這裡暗示哥林多教會內部曾有分裂的現象,失去了信徒合一的見證。保羅在此提醒他們要回轉,維護教會的合一性,才能討主的喜悅。「我們所祝福的杯;」和「我們所擘開的餅。」二者表徵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流血與捨身。基督徒同用一餅,象徵大家在基督裡與他聯合為一。無論信徒人數如何眾多,在基督裡都同屬一個身體,一個教會,應當彼此尊重,互相體恤。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12:21-27)

為此,今天我們在主面前領受聖餐時,也要反省自己的肢體生活,有否失去信徒彼此合一的見證。讓我們天天「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在肢體的生活中彼此相愛、靈裡相通、存謙卑的心彼此順服,「合而為一的心」是聖靈所賜的,我們的責任是維護它便是了,這樣便能達到領受聖餐的目的。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弗4:2)這是我們所有基督徒,為教會的合一所應該做的努力。因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我們必須以愛來接納那些有過失的信徒。當我們看到其他弟兄姐妹犯錯時,應當持溫柔忍耐的心。今天,阻礙我們主內彼此合一的,就是我們裡面的老我。即驕傲、自私、惱恨、忿怒、嚷鬧、譭謗等等的舊性情。因此,把這些亞當裡的舊生命從我們中間除掉。保羅說:「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1-24)然而,合一的基礎是:「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4:4-6)所以,我們必須活在基督裡,才能有合一的肢體生活,也能體現聖餐的價值。

六、等候主來

守聖餐時,讓我們有機會去思想,我們對人生的態度——追求敬虔與聖潔的生活;以此等候主的再來。保羅指出:「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聖餐還有一種盼望的意味,踰越節的晚餐本有四次飲杯,但耶穌應許,他在飲過第三杯之後,不會再有飲杯,要等到在彌賽亞國度裡與門徒「喝新的那日子」。

我們今天守主的聖餐,也意味著對基督再來的一種等候方式。在屬靈生命的追求上儆醒預備,專心等候,不被世俗的罪惡所引誘,過一個聖潔且得勝的生活。因此,我們多領受主的聖餐,就多一份靈裡的儆醒和預備,免得我們靈裡沉睡打盹,離棄主恩。

使徒時代的教會,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徒2:46)。之後,每逢主日他們擘餅紀念主(徒20:7),其原因就是要堅固門徒的信心,儆醒預備,等候主的再來。我們吃這餅、喝這杯時,應當安靜反省,追想耶穌的受死和他再來的應許;感謝神給我們的恩賜;並因我們與基督及各信徒肢體相聚而喜樂。通過聖餐,使信徒預嘗到將來在神的國裡,以及眾聖徒與主同享羔羊婚筵的滋味;「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路22:17-18)又說:「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叫你們在我國裡,坐在我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路22:29-30)聖餐也是信徒對主耶穌即將為著他的子民再來的期盼。保羅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

昔日踰越節的筵席是預表聖餐,而今日之聖餐,又預表將來天上的筵席。因此,信徒在守聖餐時,應有一種因盼望而生的「感恩」,在我們領受聖餐之前,先要為這個餅和杯「祝謝」禱告,而這個「祝謝」一詞,希臘文即是「感恩」的意思。

但願,今天你我藉著聖餐的禮儀,使我們依靠主,仰望主的心得到堅固,在基督裡追求更豐盛的生命,直到他的再來。誠然,我們在主面前所領受的聖餐,有其非常重要的屬靈意義和教訓。首先,是主耶穌親自設立並吩咐我們如此行的一項聖事,通過看得見聖禮的媒介,來表達一個看不見的屬靈意義。

聖餐的屬靈價值不外乎有這樣幾個內容:一、紀念主恩;二、重溫信約;三、與主相會;四、團契生活;五、信徒合一;六、等候主來。可見,聖餐豐富的屬靈意義,意味著上帝要藉此給予人豐盛的恩典。因此,每當我們領受聖餐的時候,一定要重溫其屬靈的意義,且預備自己的心靈,以虔誠恭敬的態度來領受,以致使我們同得這聖餐中應許的恩典。

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在這神聖的禮儀中,我們都應當先省察自己和自己的行為,且積極地去思想主的恩典與慈愛,以此來勉勵自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基督的標竿直跑,直到基督再來的日子,豐豐富富地得進他榮耀的天國。阿們!

資料來源:恩典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