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今天的普世教會,從聖日崇拜時間的角度可分為主日教會和安息日教會。主日教會以星期天(主日)為聖日,在這一天裡進行禮拜和聚會,但不要求信徒在主日停工,其人數佔基督徒總數的絕大部分;而安息日教會以星期六(安息日)為聖日,在這一天裡聚會,要求信徒在安息日停工,其人數極少。現時代的安息日教會主要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真耶穌教會等,其餘一般都為主日教會。當然,猶太教守安息日,但猶太教不是教會,因為他們不信耶穌,也就不在基督宗教之列了,所以其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那麼到底是遵守主日還是守安息日呢?我想絕大多數地弟兄姐妹回異口同聲地回答「主日」!但真要問其原因,恐怕還真有人還回答不上來。一部分初信者以為「主日」就是「安息日」,以為舊約十誡中的「安息日」和現在我們說的「主日」是同一天,都是指星期天。另有一部分人知道舊約中上帝要求以色列民遵守的「安息日」和新約中的「主日」不是一回事,但並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在主日裡敬拜上帝而非安息日,但他們可能會這樣想:反正大家都這樣,我就跟著大部隊走,要錯一起錯,上帝也不會怪罪我一個人。

但我想更多的弟兄姐妹知道主日的意義,那就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但接下來會有這樣一個問題:聖經中十誡寫得很清楚「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出20:8、申5:12),並且我們也知道那個安息日就是指星期六,那為什麼我們現在都在星期天「主日崇拜」呢?為什麼基督徒把遵守上帝誡命改成了紀念基督復活呢?

二、舊約中對安息日的教導

首先,我們要弄清「主日」和「安息日」的區別。「安息日」(the Sabbath day或the seventh day)是一週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星期六,上帝設立安息日並定為聖日是為紀念前面六天的創造(創2:2-3、出20:11),並且上帝吩咐以色列民在這一天停下一切的工,去聖殿敬拜耶和華神。而「主日」(the Lords day)是一週的第一天,也就是星期日。福音書記載耶穌基督在「七日的頭一日」復活(太28:1-10、可16:1-10、路24:1-12、約20:1-10),使徒們便在七日的頭一日擘餅聚會,紀念主的復活,並且替代了舊約的安息日,之後成為兩千年來普世教會持守的聖日,主日也成了「新約的安息日」。直到十九世紀,安息日教會的出現,「守安息日(星期六)」的呼聲再次出現。聖經中兩次直接記載「當守安息日」的經文都在「十誡」裡:

第一處 出埃及記20:8-11

8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9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10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11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第二處 申命記5:12-15

12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守安息日為聖日。13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 14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的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牛、驢、牲畜,並在你城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作,使你的僕婢可以和你一樣安息。15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

從以上兩處經文,我們會發現上帝要求以色列民守安息日的方法是相同的,就是一切都不可做工。但是我們又會發現上帝要求以色列民守安息日的原因是不同的,第一次是「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20:11)。

而第二次是因為「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裡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申5:15)。

第一次的紀念原因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就是「創造」,而第二次的紀念原因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就是「救贖」。紀念「創造」是上帝賦予以色列民守安息日的最初原因,也是「安息日」名稱的由來。而第二次,上帝改變了紀念安息日的原因,將「創造」指向了「救贖」。

基督徒都知道,三位一體的上帝不可分割,聖父、聖子和聖靈同行「救贖」,但聖父和聖靈籍著聖子將「救贖之功」向世人表明。上帝在第二次喻曉摩西十誡時,就已經暗示其子民得救的原因在於「救贖之功」。以色列人能夠出埃及客觀上是因為上帝對埃及人發起的十大災難,而具有決定性的是第十次災難「擊殺長子」,上帝吩咐以色列民在自家門上塗上羔羊的血,以避開天使的擊殺。這「羔羊血」就諭指了基督的寶血,聖子的救贖之功,而聖子就是「踰越節的被殺羔羊」。後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的路上,用磐石流出的溪水解渴,就是摩西擊打的那磐石,使徒保羅稱之為「靈磐石」,並說這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4)。

所以,我們會發現,上帝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前後都有聖子的救贖伴隨(聖經還有其它記載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上帝行拯救預表聖子的事例,在此不再一一列舉)。而上帝將「救以色列民脫離埃及」列為守十誡、守安息日的原因說明上帝希望他的子民知曉這救贖之功。當然,創造之功同樣不能被抹殺。在基督信仰裡,創造就是救贖,救贖就是創造。「救贖」就是把一個舊人創造成一個新人,把一個沒有得到救恩的人創造成一個蒙受救恩的人。

總之,上帝在第二次頒布誡命時就已經喻曉守安息日為的是紀念「因著聖子的救贖之功」,耶穌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12:8)。當然這只能讓我們把守聖日原因的重心從「創造」擴展為「救贖」上,而對於將聖日從「安息日」改為「主日」仍顯得的比較隱晦。

以色列民出了埃及之後,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迦南美地,也就是耶和華神為祂的百姓所預備的可安息之地。照理說,以色列民蒙了上帝的大拯救,應該遵守上帝的律法,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但結果卻恰恰相反,以色列人開始拜偶像,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所以上帝讓外族人擊打以色列民,以色列民族便進入了士師時代。這樣看來,以色列民雖然來到了安息之地,但沒有得到安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遵守耶和華的律法,哪來安息?!所以,聖經又告訴我們: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上帝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

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上帝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存留(希伯來書4:4-9)。「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上帝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但約書亞沒有讓他們安息,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後開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了,違背了上帝的律法,哪有安息?!所以,「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存留」,這為上帝的子民所預備的「另一安息日」是哪一日?……「主日」!

上帝因為以色列人的悖逆,就在已有的安息日外有另提了「主日」留給祂的子民,作為真正的安息之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約安息日」。通過主日,上帝讓我們知曉因著律法,我們得不到安息,只有在主裡,我們才能永享安息。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

三、從「安息日」到「主日」的過程

下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說明第七日「安息日」是怎麼轉變為第一日「主日」的。

首先,在耶穌基督復活之前,信眾還是遵守安息日的,福音書也記載耶穌多次按照規矩在安息日進會堂講道教訓人。但是,耶穌基督在「七日的頭一日」復活(太28:1-10、可16:1-10、路24:1-12、約20:1-10)以後,歷史就發生了徹底改變,使徒時代的教會便在「七日的頭一日」(主日)進行聚會,紀念基督復活,後代教會一直延續了這樣的傳統。下面就來分析一下「主日崇拜」形成的過程。

在「七日的頭一日」耶穌復活的那天,耶穌在去以馬忤斯的路上碰見了兩個門徒,在接近要去的村子時,因為日頭平西他們就暫且住下,耶穌為他們擘了餅(路24:30),這應該是基督教歷史上的第一場主日聖餐崇拜[1],就發生在主復活的那天。耶穌通過親自擘餅向我們闡明了要在「七日的頭一日」即主日來紀念他的死而復活。

初期教會的使徒們也在「七日的頭一日」即主日進行擘餅聚會紀念基督(徒20:7)。當然,在耶穌基督升天離世後不久,信眾們並不一定守主日,我想他們應該是守安息日的,因為畢竟有著一千年多年的猶太教傳統,更改傳統是從使徒到信眾的循序漸進過程。

從使徒行傳的13章到18章,使徒保羅在安息日講道給民眾聽,因為只有安息日,民眾才會聚集,保羅的講道才會有人聽。並且我想,這裡保羅的道一定是將一個猶太教徒皈依為一個基督徒的道。隨著時間的流逝,「主日」代替「安息日」是必然的趨勢。請注意,使徒行傳18:4「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這句裡的「安息日」是聖經最後一次通過客觀事實提到「安息日」[2]。而後面的20:7,路加便說道「七日的頭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把聖餐安排在「七日的頭一日」,不僅可以看出使徒教會傚法主的教導和榜樣,也可以看到他們對「七日的頭一日」的高度重視,還可以推測在保羅前往馬其頓的時候,教會已將信仰的重心從「第七日安息日」轉移到「七日的頭一日」上。

因為這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而耶穌基督的復活是整個基督信仰的核心,使徒們更知道這一點,聖保羅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這不是使徒們的妄自武斷決定,而是聖靈的正確引導。

所以當我們傳福音並向人講述耶穌復活時,常用初代教會將「守安息日」改為「遵守主日」作為基督復活的重要證據。哥林多前書16:2,「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這裡的「每逢」和前面一節經文「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這樣行」說明了,在七日的頭一日聚會已經逐漸成為初代教會的傳統,而且這段經文提倡主日奉獻。

我們還可看到,使徒教會提倡主日聚會時行兩件事:擘餅和奉獻。這是多麼優秀的傳統,擘餅是紀念主給我們的,奉獻是我們給主的。以上經文,我們可以看出,使徒教會已經形成了在「七日的頭一日」敬拜上帝的傳統,也就是守這一日為聖,但「主日」這個詞似乎並沒有正式定義。直到使徒時代的末期,「主日」這個詞語才正式形成。老約翰在拔摩海島上說「當主日,我被聖靈感動……(啟1:10)」,這裡的「主日(the Lords day)」正式出現,也是後代教會從聖經裡理解「主日」的權威出處。

福音書明確記載耶穌在「七日的頭一日」復活,並向抹大拉的瑪利亞顯現(太28:1-7、可16:9,路24:1-6,約20:1-9)。而在耶穌復活後,幾次向門徒顯現也發生在「七日的頭一日」,包括在以馬忤斯的路上向兩個門徒顯現(路24:13),也包括復活那日晚上突然出現在門徒的房屋中向他們顯現並祝平安(約20:19),更包括對多馬顯現並讓其摸他肋旁(約20:26-28)。

我們可以看出,不僅耶穌基督復活確實在「七日的頭一日」,而且,耶穌向門徒顯現,讓門徒確信祂的復活也在「七日的頭一日」。所以,基督徒更要在「七日的頭一日」也就是「主日」去紀念和見證基督的復活。

這也是使徒教會遵守主日為聖,在「七日的頭一日」崇拜聚會的原因。人因著信基督的復活,便「稱義」了,也就掙脫了律法的束縛。所以使徒保羅說「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但這因信得救的理既然來到,我們從此就不在師傅的手下了」(加3:24-25)。這是保羅勸勉守猶太律法的基督徒說的,他還警告「你們謹守日子、月分、節期、年分,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4:10-11)。所以,上帝的子民從舊約「守安息日」到新約「主日崇拜」是一個信仰重心轉變的體現,即從摩西的律法轉變為基督的復活。而我們得救的憑據也從遵守摩西的律法轉變為靠著基督的恩典。

四、無須守安息日的原因

當然,堅守舊約安息日的信徒會用聖經的話反駁道:「所以你們要守安息日、以為聖日、凡干犯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這日作工的、必從民中翦除。六日要作工、但第七日是安息聖日、是向耶和華守為聖的、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出31:14-15)。」這也是為什麼安息日教會堅持不允許信徒在安息日做工的原因。但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在安息日掉進坑裡,不把它抓住拉上來呢(太12:11)?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嗎(路13:15)?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2:27)。」

弟兄姐妹,我們要知曉上帝在西奈山上給以色列民頒布誡命與我們現在靠著耶穌基督成聖這兩個時代是截然不同的。舊約是律法時代,以色列民靠著遵守律法得救,但到了新約恩典時代,我們是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寶血得救,基督從死裡復活已經讓我們得自由了,難道我們還要在安息日停止一切的工嗎?!

所以在舊約律法時代,先有六天的工作,然後才有一日的安息,這表明神的子民必須先遵循耶和華的律法,之後才會得安息。但新約恩典時代,我們在七日的頭一日「主日」就先享安息了,之後才有六天的工作,表明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先蒙受耶穌基督的救恩,因為上帝在創造世界之先,在基督裡就揀選我們(弗1:4),我們在得蒙救贖之恩後,上帝才讓我們在蒙恩的基礎上去遵循誡命、律法。所以「主日」是基督福音的預表,先安息,後工作;先得生命,後有行為。

另外,舊約的上帝選民和新約中上帝的子民是不同的群體。舊約中上帝的選民是以色列民眾,是亞伯拉罕肉體的後裔。但新約的上帝子民是教會,是心裡相信、口裡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一群肢體。「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加3:29)」。所以在舊約的時候,上帝與亞伯拉罕立了個約,叫「割禮之約」,當一個以色列人行割禮之時,表明他就成了上帝的子民。但到了新約,上帝籍著洗禮讓我們歸入基督,成為祂的兒女。這就是因著時代和對象不同,上帝所行約定形式的轉變。

守聖日也是一樣的道理,針對舊約的以色列民,上帝用「安息日」與他們立約,但針對新約的普世教會,上帝籍著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用「主日」也與我們立約。因為舊約的以色列民已經悖逆了上帝,上帝要在以色列民之外揀選真正屬乎祂的民眾,所以上帝派遣祂的獨生愛子來成全祂給以色列民專門制定的律法,並重新制定愛和復活的律法,以適合祂的新子民。

包括將「安息日」轉變為「主日」,將利未記裡很多不可吃的食物廢除,成為「奉主名的都可以吃」(除了血和勒死的動物)……就好比一個印度公民,在印度的時候當然要遵守印度政府制定的法律,但如果移民美國了,就無需再遵守印度法律,遵守美國法律便可。

其實針對基督徒在主為我們復活後還是否要固守摩西律法,初代教會確實是有爭論的,教會歷史上的第一次會議——耶路撒冷會議就是為解決此爭端而召開的(徒15:1)。最終,引人進入真理的聖靈透過耶路撒冷教會領袖聖雅各使徒進行了最終的裁決:「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上帝的外邦人,只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止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徒15:19-20)」。

感謝上帝,教會沒讓外邦基督徒也要守猶太民族的安息日。耶城教會在寫給安提阿教會的信中為此事也作能說明:「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徒15:28)。親愛的弟兄姐妹,使徒教會在兩千年前就做出了真理的決定,那就是普世教會在我們的主基督復活以後仍要遵循的律法有:禁止偶像的污穢和姦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守安息日」不在其中。

當然,守安息日的信徒一定還會辯解道:守安息日是聖經上的真理。不錯,守安息日是聖經上吩咐做的,並且聖經句句都是真理。但是,歷代聖經學者都有這樣的認為:聖經確實每一句都是真理,但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永恆性真理,一類是歷史性真理。永恆性真理就是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在何種情況下,針對何種人群,都是真理。而歷史性真理就是只有在特定的時間或特定的背景,針對特定的人群所提出的真理。

十誡中的第一誡「除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就是永恆性真理,而第四誡「當守安息日為聖日」就是歷史性真理,在舊約耶穌基督到來之前,上帝專對以色列民吩咐的。在那樣一個時代,「守安息日」確實是真理,但耶穌基督復活以後,律法的束縛被解除,守安息日就不再是我們要遵守的誡命。當然,聖經中的歷史性真理很多,也不止這一條,也不僅僅在舊約。使徒保羅吩咐哥林多教會的婦女聚會時要蒙頭,這也是一條歷史性真理。

另外,舊約聖經的主導確實是要求守安息日,而新約聖經的主導是在主日敬拜上帝。那麼在新舊約聖經看上去似乎發生「矛盾」之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應該承認聖經中有些地方看上去的確是「矛盾」的,但這樣的「矛盾」只是看上去的,實際上聖經是沒有任何矛盾的,因為人的理解的確很有限,無法完全理解上主聖言的奧秘)

我們應該遵從新約的教導,因為我們現在處於新約時代,新約聖經就是針對恩典時代普世教會的基督徒而作的,舊約則是律法時代針對以色列民作的。舊約是影子,新約是實體;舊約是模糊的,新約是顯明的。所以,當舊約與新約似乎發生「衝突」時,歷代解經家都以新約聖經的教導為準。「主日崇拜」也是由新約聖經的教導而來的。

五、歷代教會遵守主日

猶太律法規定「守安息日」時,不可做這個,不可做那個,一切的工都不可做,這就是律法的束縛。但是新約聖經從來就沒有規定在「七日的頭一日」裡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而是要求我們擘餅、奉獻、聚會、唱詩讚美神,這才是「復活的日子」,這才是「榮耀的日子」。所以,我們基督徒主日崇拜時千萬不能像守舊約安息日那樣死氣沉沉,而是要用我們內心的喜樂去見證基督的復活,從而彰顯這「快樂日」的真諦。

律法叫人死,恩典叫人活,耶穌的復活帶給我們的恩典就是掙脫律法的束縛,讓我們從真理中得自由。沒有一個人能靠著律法在上帝面前稱義,但靠著耶穌的恩典,上帝稱我們為祂的兒女。可見,基督復活的功效是何等的大,帶給我們的恩典是何等的長闊高深。所以傳統教會(這裡指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的聖公會)規定,所有的主日都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在任何主日內都不守齋戒(包括大齋期的主日)。

教會傳統還規定,即使像聖靈降臨節等有其它意義的主日,或是主日正好碰上聖誕節等重大節日,在紀念這些重大主題的同時,紀念基督復活仍是不可捨去的部分。如果主日與紀念某聖徒或某事件的聖日重疊,此聖日直接被取消或推移到該周內任何一日,主日只能用來紀念主的復活。因此,在節期較多的傳統教會,主日在教會年曆中始終處於最崇高的位置,每一個紀念基督復活的日子都不可替代,儘管一年中有五十多個這樣的日子。原因是:復活是信仰的核心。

總之,我們知道在使徒時代,教會將當守的聖日從「安息日」轉變為「主日」,為的是紀念耶穌基督在「七日頭一日」的復活,這是聖靈的引導,透過使徒的決定形成了教會傳統。基督教的信仰中心當然是耶穌基督,在耶穌基督升天離世以後,我們不禁要問誰在地上的話語和行為最有權柄?答案無疑是使徒,歷代教會都遵守使徒的教導。因為使徒與耶穌基督的接觸是最直接的,他們是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甚至親手摸到耶穌基督的一群人,所以他們的信仰和教導是最純正的。所以,今天的我們更不應該對使徒在主日裡崇拜上帝的正確性有任何懷疑。除了初代教會的使徒們遵守主日,歷代教會領袖都提倡使徒的傳統,進行主日崇拜。

教會在《聖經》以外的第一本書《使徒遺訓》上說「每逢主日,各人需要聚會、擘餅與認罪。」使徒約翰的三寵徒之一聖伊格那修教父說「今天應該不再守安息日,就是第七日,而應該遵守主日。因為我們的生命,是與祂(基督)一同復活。」里昂教父聖愛任紐說「這是一個聖潔快樂的節期,它的權柄,乃是和主復活的權柄一樣。復活的奧秘,要在主日舉行慶祝。」教父奧利根說「主日是基督徒分別猶太教徒的記號」。著名教父聖奧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中說道「主日是第八日,是永遠的日子,安息與讚美不盡」。教父特土良說「主日(日曜日),我們特別的快樂,我們遵守這一日,就是主復活的日子。沒有阻礙,也沒有掛慮。」

那個時代,就已經有守安息日的人攻擊守主日是拜太陽,所以特土良回答他們「如果說守主日(日曜日)是拜太陽的話,那麼守安息日(土曜日)就是拜土地了。我們在日曜日快樂,我們並不拜太陽,我們只慶祝基督復活,我們與那些在土曜日懶惰和宴會的人並不相同」[3]。在近五個世紀的主日傳統後,羅馬教皇維吉利在538年召開奧爾良會議[4],規定基督徒在主日應停止工作上教堂去敬拜上帝,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

至此,「遵守主日」從教會傳統變成教會規定。一千年以後,宗教改革家仍遵循主日,宗教改革的目的就是破除羅馬天主教的陋習和錯誤教理,從聖經正確的教導出發使教會回到初代教會的健康形式。但宗教改革家們都尊崇主日,而並沒有把「主日」改回到「安息日」。

馬丁路德向民眾講解聖經真理幾乎都在主日崇拜的講道上,他對一千年來羅馬天主教的「主日傳統」沒有絲毫懷疑。加爾文的改教更加徹底,他對天主教的禮儀和教義是能改儘量改。但加爾文不僅沒有改動「守主日」的傳統,反而說「什麼時候忽略了守主日,什麼時候教會就有消亡的危險」。清教徒們更是開展了「守主日運動」,成為教會靈性復興的重要源泉。我們看見,「遵守主日」在使徒時代形成,在教父時代採納,在大公教會時代繼承,在羅馬天主教時代被法定,在宗教改革後被延續,直至今日。只有真理才能在歷代教會都被遵從,因為真理是聖靈允許和護佑的。

六、主日意義的昇華

英國聖公會沃茲沃斯主教在他的一首聖詩《平安佳日》(新編讚美詩139首)中第二段對主日這樣寫道「此日上主行創造,光明奉命而生;此日救主曾復活,救贖世界罪人;此日得勝之救主,從天降下聖靈。惟賴此日之光榮,主賜三種光明」。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首聖詩,作者雖屬於聖公會的高派,但他對主日的嚮往和想像超過了禮儀的要求,因而得到了各宗派信徒的贊同與欣賞,這首詩歌也被認為聖詩史上說明主日意義和目的最突出的一個典範。

我們確實應該知曉,不僅聖子耶穌在「七日的頭一日」復活,而且聖父上帝也在「七日的頭一日」開始創世,並且聖靈保惠師也在五旬節「七日的頭一日」降臨。我們所信奉的大公教會信仰的《亞他那修信經》中寫道「聖父是主,聖子是主,聖靈亦是主,然而非三主,乃一主」。而在主日,聖父創世,聖子復活,聖靈降臨。所以,「主日」真的是「主日」,我們主日崇拜的對象不僅是聖子位格,也包括聖父和聖靈的位格,是我們所崇拜的三一真神的全部。我想,這應該是主日崇拜的更高境界。

張伯笠牧師曾說過「如果一個信徒連主日崇拜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基督徒」。的確,教父說的對,「主日是基督徒的標記」。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遵守主日,在主日崇拜上帝、紀念主耶穌為我們受死更為我們復活,這是最基本的。我們也只有在主裡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主日才是基督徒真正的「安息之日」。聖詩《平安佳日》第三段繼續寫道「不絕賜來新恩典,安息之日歡欣;我靈希望享安息,永遠蒙福天庭;教會眾人稱頌主,聖父聖子聖靈;一致同聲高歌唱,讚美三一至尊」。但願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起初這樣,現在這樣,以後也這樣,永世無盡。阿們。

後記: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篇118:24)

註釋:

[1] 對於這次擘餅的時間,聖經上用的是「日頭平西」,表示正在日落,而猶太曆法是日頭完全落下才能算作新的一天的開始。所以,文章認為這次擘餅聚會仍發生在「七日的頭一日」即主日。
[2] 在使徒行傳18:4之後,還有歌羅西書2:16及希伯來書4:9提到「安息日」,但兩處都不是直接敘事,而是描述。所以文章認為使徒行傳18:4是聖經最後一次通過客觀事實提到「安息日」。
[3] 這裡的「守主日」一詞,並不是說要像舊約「守」安息日那樣去「守」主日,而是突出主日崇拜的意義。
[4] 準確的說,維吉利不能稱為教皇,只能稱為羅馬教會主教或普世教會首席主教,因為大格里高利596年才確立「教皇」的名稱,羅馬天主教格局才正式形成。所以本文認為,大公教會在奧爾良會議上對「遵守主日」進行了法定,而非羅馬天主教會。

作者:鄒 輝
資料來源:基督徒的家園

相關閱讀:
1.從安息日到主日(唐崇平牧師) 文章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