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像是一場戲,背後一定有一個劇本。
如果,有一個劇本,背後一定有個撰寫者。
如果,有個撰寫者,背後一定有個目的。
如果,撰寫是有目的,背後一定有個意義。
如果,人生有意義,撰寫者啊,
我願意在人生有限的時光裡,更深地認識那個意義。

  有一次,我到香港參加會議。到了香港機場,我轉搭輕軌電車,進入市區,沿途所見,盡是一幢又一幢的高樓。我看高樓的柱子尺寸不大,大概是鋼骨結構所建,香港島嶼的地質一定很穩固,不容易在地震搖晃下變形。會議後,有個朋友開車載我去山上,他本想要給我介紹鳥瞰香港市景的好角落,我卻沿途低頭觀看岩石,這裡滿地都是又堅硬又結實的花崗岩,我才知道原來香港樓層是矗立在這種穩固的岩層上。我不禁佩服,百年前英國人選對地方,作為與中國、亞洲貿易港口的所在。

地的改變

  何等期待,許多事情也能夠建造在穩固的花崗岩上。但是人生並非如此,這是約伯的悲嘆:「山崩變為無有,磐石挪開原處。水流消磨石頭,所流溢的,洗去(grow out)地上的塵土,祢也照樣滅絕人的指望。」(約伯記十四:18-19)。讀到這樣的經節,我不只同感祂的悲嘆,也訝異他對地質的認知。在科學史上,到十七世紀,人類仍然認為地球的大山大石是長期穩定不變,所以山不會崩落,大石不會滾落。沒想到古時的約伯已經提出,大山與磐石會改變,而且改變在瞬間。

  近二、三百年,人類才知道水會溶解岩石成鹽類,水乾涸時鹽類再結晶成石礦,此外水流沖積地上的砂粒與黏土,也可以重組成多種的沈積岩或不同型式的沖積土,約伯用的「洗去」是岩石再結晶,或再溶解的古字,表示礦物能依一個固定的模式逐漸增長或溶蝕。他認為岩石有劇變與潛變,約伯這種洞見,是怎麼來的?甚至進一步,他用此現象去對照人生。

經常分心的人

  這是約伯記最迷人的地方是上帝的啟示與大自然的見證,在此相互交織,人性的軟弱與屬天的盼望在此相互回應,受苦的憂鬱與幽默的比喻,在此相互呈現。約伯將人生的際遇與地質學的知識相互對比,可能他是個經常一心二用的人,想到上帝的作為時,就會想到地質學,想到地質學就會想到上帝可能躲在最深的岩層下,對他微微笑。

  約伯如果是在現代,他可能會發給我e-mail,e-mail主旨是「我很難過」,我打開他的e-mail,可能會先讀到一段最新的量子物理理論,結尾寫道:「我的心將如同電子,在不知的軌道上快速地轉動,卻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期待上帝給我新的能力,讓我回到熟悉的穩定軌道上去轉動。」

彩虹的約

彩虹  當大洪水退去後,挪亞出了方舟,上帝承諾以後不再有大洪水式的毀滅,祂要給個記號作為承認的記號。上帝就以天空作銀幕,將祂給的記號打在天空中,也許祂可以講:「我所給的記號,是由幾個不同的機制所組成。首先空氣中的水分子,到達某個臨界點,水分子聚集成為水滴所釋放的熱量,使得水分子不再凝集,這時空氣中的水分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壓』。這時,我所發出的光子,進入、射出空中飽和的水滴中,產出兩次的折射,光線中不同顏色的光譜,經過兩道的分離,產生霓與虹的彩虹結構,然後……」

  挪亞可能有聽沒有懂,就用一句話來涵括,「上帝說……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創世記九:12-13)。這句話的背後代表許多的科學,與上帝的守約施慈愛。上帝有許多奇妙的創造,但是祂寧可千年的等待,直到有一人可以體會與瞭解。上帝等到了約伯,約伯一生的遭遇成為上帝奇妙作為的分光三陵鏡,顯出我們日常熟悉的大自然,都有上帝的版權(copy right),彰顯祂的創作奇妙。撒旦一定沒有想到,牠對約伯的強力攻擊,反而像高能量的中子加速器,讓約伯裡的生命,如同存放寶貝的瓦器,撞擊出更多前所未知的炫耀火花。

永不滅絕的承擔

  約伯講的對,我們自誇的身體、力氣,看似穩定如山,會忽然崩落,我們自認高人一等的聰明、才智,會忽然挪開。當意志在漫長的時間下洗鍊刷流去,熱情也逐漸冷淡。上帝啊,是祢在改變這一切嗎?尚未得到上帝的回應,約伯就下斷語:「人的指望也滅絕了。」

釘十字架  這一個斷語,像是一個高飛球,飛越多少年代,飛經穹蒼地極。上帝任憑許多聖賢人士、宗教教主去解釋這記高飛一擊,祂都保持沈默。直到耶穌釘十字架,耶穌大聲喊叫:「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十五:34),這不止代表耶穌一個人的呼喊,也喊出了約伯與歷世歷代、古今往來多少人的絕望,末了祂卻說:「成了」(約翰福音十九:30),也回應了約伯,與無數絕望者終極的答案。耶穌接殺了這球,於是「忽然……,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馬太福音二十七:51),如同約伯所說的狀況,地質變動又再重現。約伯的指望會滅絕,耶穌成為我們的指望是永不滅絕。

得勝的凱歌

  我們永遠不知道十字架所救贖的深廣,就像挪亞無法明白彩虹背後許多機制,約伯無法瞭解地質變化的無數反應與程序,但是,從此我們聽到一首凱旋的樂歌,

「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馬書八:38-39)。
  響自成千上萬蒙恩者的口中。

資料來源:河馬教授的網站 (張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