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創立者有一個明顯的差別──所有其他信仰體系的創立者,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他們離世的時候,都有足夠的影響力,保證其所創立的信仰體系會延續,並發揚光大。

猶太教奠基人摩西活到120歲。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在曠野漂流40年,臨終之前傳授《申命記》,再三告誡以色列百姓,並且在約旦河東岸集結以色列百姓,使他們重立聖約、立誓遵行。

佛教釋迦牟尼活到80多歲,生前留下大量著述,也有許多弟子跟隨他。他親手締立了佛教的組織制度,也親眼看到這些制度推衍繁盛。

回教默罕默德活到60多歲,生前征戰殺伐,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實現平生夙願,留下政治和信仰制度,奠定了阿拉伯世界的發展方向。

所有這些信仰體系的創立者,都站在其宗教的源頭,活出一個“成功”的生命,親手開創體系,並且親眼看到這些體系開始繁盛與發展。

耶穌基督則完全不同。祂死時只有33歲,並不“成氣候”。跟隨祂的門徒或出賣祂,或背棄祂,祂也被當時的權勢人物和普通民眾唾棄,釘在十字架上,在痛苦、掙扎、失敗中死去。祂在壯年時突然離世,他的人生似乎沒有完全展開,祂的教導也散失淹沒,後來靠門徒的回憶才有了福音書。從人的角度看,耶穌的人生是完全失敗的。

然而,在所有上述歷史人物中,耶穌基督的影響,卻是最大的,而且隨著歷史的推移,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耶穌基督和那些“教主”的實質差別,在哪裡呢?

如此不同

其他宗教信仰體系的開創者,都發起自己的信仰、學說,且對其後來的發展有相當程度的掌控。唯有耶穌基督在苦難中順服,在卑微中堅守位分,甘願成為逾越節的羔羊,獻在祭壇之上。祂一生順服天父的旨意,至死不渝,是天父所喜悅的愛子。

如果說所有其他信仰體系的創立者以掌控獲得成功,那麼耶穌基督的秘訣在於順服。掌控者凌駕於體系之上,締造體系,操控體系。而順服者則在一個更大的體系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呼召、使命、異象,努力忠於呼召,忠心實踐使命,把自己交託給信實的上帝,讓上帝藉著自己的順服來實現祂的旨意。這是順服的人生,這是憑信心交託的人生。

基督徒的順服是在明白信仰體系的大框架之後的信心行動。上帝是比我們大的,上帝的旨意超過我們的想像,上帝的話是我們腳前的燈,是我們路上的光,照亮我們前面的路。
如果說整個宇宙是一台戲,那麼編劇和導演是上帝,不是我們。我們只是其中的一個角色,儘管微小,卻有著自己的位分。順服就是盡忠盡職地“扮演”好這個角色,對於整個人類歷史,對於上帝完美的旨意,有一個忠心、良善的交代。

這是順服的基本含義。這是人在上帝面前當盡的本分。即便是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祂也一樣在苦難、卑微、渺小中學習順服,成為我們順服的榜樣。熱衷掌控、操縱的人不明白這一點,唯有真正效法基督的人,才曉得順服的奧秘。

都不明白

耶穌當年的門徒,似乎不太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急吼吼地爭論誰為大,想要掌控耶穌所創立的國度。賣主的猶大就更不明白了,眼見著耶穌對局面失去控制,他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在焦慮、懷疑中出賣了主,聊以自保。

世界上的君王和臣宰也不明白這種順服。當希律聽到“猶太人的王”降生,內心充滿焦慮。他害怕失去掌控的位置,所以想趁“真命天子”年幼、無力反抗,早早殺死,他也好放心,結果害死了伯利恆地區許多無辜的小生命。

初代教會也不太懂得這個順服的奧秘,所以就有了哥林多教會的結黨紛爭,無休無止地爭論誰為大。使徒書信就多次談到信徒不能彼此順服而引發的矛盾。

今天的教會又怎樣呢,懂得了順服的奧秘嗎?教會的牧師之間、長老之間,牧師與長老之間、長老團與執事會之間,是否也充滿因掌控的焦慮而產生的紛爭與張力呢?可以肯定的一點,如果今天的教會真正懂得順服,那麼教會一定比現在興旺得多。

道之所存

順服的功課,對於大陸背景的弟兄姐妹尤其困難。我們大陸人或多或少受到強人政治或鬥爭哲學的影響,把順服當作懦弱的代名詞。我們原本相信的是強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端著槍說話才有分量,才會有人聽。這無疑是典型的掌控文化,與基督的順服格格不入。對於許多相信自我奮鬥的大陸人,的確很難接受基督的順服。

順服需要智慧,順服需要信心,順服也需要立場。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於順服有著扭曲的理解。傳統文化有著較強的尊卑等級觀念,對於長者、尊者的順服,往往是無條件的。這樣會抹煞新生代的創造力,挫敗年輕人的激情。並且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妻子對於丈夫的順服,往往會和宋明理學所提倡的三從四德混淆起來。

仔細研究耶穌基督的立場,就會發現其中帶著強大、堅定的信仰。耶穌基督對於時代的挑戰,是激進的、革命性的,這也是當時的權貴容不下祂的原因。耶穌基督明白自己的使命、呼召與位分,祂不爭競、不喧嚷,然而所行的每一步,都很堅定,毫不妥協,完全遵照天父的旨意。

祂明白什麼時候是自己的時間──時候到了,祂就向著耶路撒冷、向著死亡的祭壇走去。祂面對門徒的好心勸阻,絲毫不為所動。祂不按自己的意思,不按門徒的意思,也不按耶路撒冷的大眾意思,只是一心尋求天父的旨意。這很像中國古人所說: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艱辛過程

耶穌基督確實是順服的,但祂的順服絕對不是軟弱、無主張的盲目順服。基督徒的順服也當如此,是對上帝旨意的順服,是在真理裡面的順服,是有立場的順服,是效法和追隨耶穌。

今天的教會,既不需要那種突出自我、結黨紛爭、剛愎自用的領袖,也不需要沒有立場、隨波逐流、取悅會眾的牧者。教會帶領人若真正順服上帝,就要有勇氣、有立場、有智慧、有真理,當然也要有豁達的胸襟和赤誠、火熱的愛心。

筆者所在的教會,經歷過兩次建堂。教會通常在建堂過程中經受考驗,建堂的巨大壓力常導致沉渣泛起、張力加劇。弟兄姐妹的信心、愛心、委身,以及彼此的關係,要麼在試煉中加深,要麼在試探中破裂。

每一個弟兄姐妹,尤其是教會的主要同工,都有自己的意見。而且大家都是愛主的,都是為了教會的異象,都忠心奉獻。但在關鍵問題上,有時意見相左,各不相讓,這就容易形成僵持的局面。

我們教會秉承了一個原則,就是:同心合意,尋求上帝的旨意。強調對上帝旨意的順服,也強調彼此的順服。我們認定,上帝看重同工的合一,看重弟兄姐妹的生命,遠遠勝於看重建築物。故此,只要有一位長執同工有不同意見,我們就等待。

我們當然知道,購堂有特定的機遇,如果等待太久,適合教會未來發展的產業可能被別人買走。但我們大家都有信心,主是掌權的。我們不能掌控環境,我們只要尋求主的旨意,存謙卑、順服的心態來服事。

故此,我們組織了兩輪接力禁食禱告,每輪40天,鼓勵弟兄姐妹一起尋求主的旨意。我們也確實經歷了上帝的恩典──所欲購置的產業一度被別人看中,並且簽了購買合同(P&S Agreement),但最後沒能成交,又回到市場上來。沒有成交的原因至今不明。
上帝比我們大。順服意味著我們不能掌控,但上帝的旨意最終必定成就。順服意味著對主的信靠。順服需要信心,有時意味著需要“冒風險”。然而如果我們遵照上帝的旨意而行,上帝必然負責。就如那個產業回到市場之後,價格大大降低,教會幾經波折,終於購堂成功。

這是極大的恩典,我們大家一同歡喜快樂。購堂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也是信靠的過程、彼此順服的過程,更是尋求、順服上帝旨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同參與上帝的作為,一同經歷上帝的恩典。

購堂成功之後,我去當地市政府辦理相關手續。那個負責人知道整個過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們能夠得到這份產業,完全是一個神蹟。”

不是藉口

順服上帝容易,因為上帝是完全的。順服人比較困難,因為人都不完全。 然而,聖經教導我們,在社會上,當順服在上掌權的;在家庭中,兒女當順服父母,妻子當順服丈夫;在教會中,要彼此順服。

所有對人的順服,都必須以對上帝的順服作為前提。我們順服不完全的人,因為那是完全的上帝的命令。效法主耶穌,遵從天父的旨意,把結果交託在天父的手中,相信天父能超越人的不完全,成就祂完美的旨意。人的不完全,並不能成為我們不順服的藉口。無論人怎麼不完全,我們只遵照上帝的旨意而行,相信上帝的權柄,最終必結出美好的果實。

彼此順服、相互尊重,發揮恩賜,彼此配搭,這是教會同工必不可少的品格。彼此順服與堅持個性,似乎是難以調和的矛盾。如何調和,我們不妨從三位一體的奧秘中揣摩學習。聖父、聖子、聖靈,這3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彼此打開、彼此穿透、彼此尊重、彼此合一、彼此協調的關係,希臘教父們稱之為Perochoresis,表明全能上帝的3個位格之間,在本體和功用上彼此不可替代,互有分別,然而3者之間又完全合一。

教會同工的理想模式,就是效法三位一體的樣式,每個同工各有恩賜、呼召、使命、功用,彼此不能替代。大家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但都一同尋求、順服上帝的旨意,彼此尊重、彼此合一。上帝的旨意就在這個一而多、多而一的過程中,展現出來。

使徒保羅用肢體來比喻這種關係──同工各有恩賜,如人體有不同的肢體,但身體只有一個,那就是基督。不同的肢體連於元首基督,彼此合一,發揮不同的恩賜。在彼此順服的合一中,也在彼此尊重的不同中,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豐富多樣,在各個歷史時期,在各種文化形態中生長、發展,同時又保持一貫的生命本質。這實在是上帝的奧秘。

作者:志秋,來自江蘇,畢業於西敏神學院,目前在美國麻州牧會。
資料來源:本文選自《舉目》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