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約伯記1章1-5節:「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他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裏設擺筵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姊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上帝。』約伯常常這樣行。」

引言:在合一的祭壇中有恩膏

當我們更深進入轉化和祭壇的信息,我們深知三義的轉化必定需要眾教會合一的禱告。因此去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三義崇真堂的葛欣如宣教士從美國述職回來後,我們便邀她恢復每週六早晨一起的敬拜、禱告。這篇信息就是我們和葛老師一起敬拜、禱告、查經、分享中逐漸發展出來的,是神在這過程中給我的開啟。

我相信今年對我們個人、家庭、職場校園、教會、三義、苗栗、台灣來說都是極為關鍵的一年。若我們能跟上神的作為,我們將會經歷到極大的榮耀和提升。但是跟上的先決條件是我們能夠培養出屬靈健康的律動,藉著規律的讀經、禱告、禁食…,操練時刻與主連結,明白父的旨意,跟隨聖靈的帶領,作成神要作成的工。神給我們教會的異象是建立一個廿四小時禱告殿,以不歇息的禱告支持並差派上百位宣教士去門訓列國萬邦。這是一個極大的工程,也是一個極其偉大的工程,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逐步來完成。因此,今年我為教會設定的目標是~期待每天從早晨六點到晚上九點有不歇息的禱告,使我們能夠一同跟上神的作為。所以,這需要每一位弟兄姐妹的投入和參與,使神的殿真正成為「禱告的殿」,並且一步步成為「萬民禱告的殿」。

主題:約伯做對了甚麼?

今年全國禱告網絡和眾教會同心努力的目標就是建立並落實每個基督徒家庭的家庭祭壇,期待到年底時,全國能夠有超過一萬個以上的家庭祭壇遍布各地。因此,我們要從今天的經文來學習,看約伯身為一個父親的角色,在他的家庭中他做對了甚麼?

約伯記

一、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他給他的兒女一個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的榜樣。

二、他是一個多產者:聖經說:「他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神造人的心意是要人「生養眾多」(創1:28),約伯遵行神的旨意,生養眾多,成為一個多產者。

三、他是一個倍增者:聖經說:「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神對人的心意是要人「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1:28)約伯將神賜給他的產業在他手中,藉著他的管理大大倍增,滿足神的心意,成為一個倍增者。


四、他是一個掌權者:聖經說:「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神對人的心意是要人起來「治理這地」,發揮影響力,拓展神的國度,與神一同執掌王權在地上。我們看到約伯在東方人中成為卓越的人,成為能夠影響那地百姓的掌權者。

五、這一連串的祝福使他清楚知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我相信當約伯領受到以上所有的祝福,活出神對他的命定時,他一定清楚知道,「這一切祝福臨到我和我的家,不只是因著我的努力,更是耶和華的賞賜。」因此,當後來一連串的苦難臨到他時,讓他也經歷到~原來耶和華不只賞賜,祂也會收取。所以,他能在苦難病痛中對妻子提出的質疑、挑戰做出這樣的宣告:「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伯2:10)「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1)

六、他是一個慷慨、寬容而不嚴厲的父親:從整本約伯記的記述,我們可以知道約伯是一個律己甚嚴的人,但是聖經說:「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裏設擺筵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姊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我們看到約伯自己並不隨意浪費時間金錢在宴樂上,但他卻也不禁止他的兒女吃喝宴樂,享受他慷慨賜給他們的一切豐盛。

七、他建立家庭屬靈健康的律動~筵宴有時,自潔有時;大餐有時,禁食有時:聖經說:「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約伯常常這樣行。」喔!~~為什麼約伯敢讓他的兒女這樣盡情地吃喝快樂呢?因為他在他的家中已經建立起一個維持屬靈健康的律動,那就是「筵宴有時,自潔有時;大餐有時,禁食有時。」讀到這一節,大家會不會覺得約伯好像很緊張,很擔心他的兒女?為什麼約伯會這樣想、這樣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呢?我想,這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賞賜的是耶和華」,他知道,「我今天之所以擁有這一切,不單只是靠我辛苦工作、努力打拼來的。」所以他心裡是戰戰兢兢的,因著他敬畏神,他清楚知道神做事的法則,他深怕他的兒女犯罪離棄神,以至於神會將這一切的祝福收去。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我覺得約伯好像電影「魔鬼終結者」裡的女主角,那個媽媽,她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就是世界末日來到。對約伯來說,他好像也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就是他的兒女犯罪離棄神,結果神就把一切都挪去。沒想到,有一天這個夢魘真的發生了,只是發生的原因不是他當初所想的那般。 因著約伯敬畏神,他清楚知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所以他的想法不是像一般台灣人一樣,「我要更努力工作、打拼,讓我的兒女維持舒適、富足的生活,開名車、穿名牌、吃大餐、受最好的教育…」,最後卻讓孩子變成像李宗瑞一樣的富二代。雖然他很慷慨、寬容,但是因著他認識神,所以他也努力在他的家庭中建立、維持一個健康的屬靈律動。(例:我們家平常只吃正餐,讓我的孩子過一個簡樸的物質生活,很少去買零食來吃。所以,當有人送給我的孩子一些糖果、餅乾或禮物時,他們就會很興奮的告訴我們說:「某某哥哥、某某阿姨對我們好好喔!送給我們這個、那個。」孩子在簡樸的生活中很自然地會對別人的付出感恩,而許多孩子在富足的生活中反而不容易對別人辛苦的付出表達感謝。平常,我們也只有在長輩、家人生日的時候會帶他們出去吃大餐。而我現在也發現了一個管教孩子,讓孩子的心回轉又快又有效的方法,就是陪著他們一起禁食、禱告。藉此在家中建立並維持屬靈健康的律動,就是大餐有時,禁食有時;獎勵有時、懲戒有時,使孩子的心能夠一直向著 神,不至於陷入誘惑。)

接下來,我就思想到這些年間在客庄服事,接觸到一些客家的父執輩和弟兄,發現到的一些問題,我就進一步思想以下的問題~

客家人的父親做錯了甚麼?

一、台灣人的文化~愛拚才會贏:華人的文化就是一個努力、拼命、爭競、成就導向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底下,做父親的為了求取事業成功、出人頭地,常常犧牲了家庭、夫妻、親子相處的時間和品質,於是,就產生了以下的思維~

二、用金錢、物質彌補父親角色的缺席:在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主宰下,好像所有的事物都能用錢解決。加上補償心態的作祟,於是用豐厚的金錢、物質來彌補父親角色的缺席。

三、對兒子期待很高、訓練卻很少:第三點是我這些年在客庄服事發現的現象,就是做父母的對兒子的期待很高(迷思:養兒防老、女兒是要嫁出去的),訓練卻很少(迷思:兒子小時候,我要對他好一點;我老了,他才會對我好一點。女兒要捧別人家的飯碗,所以要好好訓練,日子才會好過,也才不會丟我們家的面子)。因此,後來常產生出一種結果~就是兒子被寵壞,女兒表現反而比較優秀、穩定(台語:豬無肥,肥到狗)。

四、把兒子寵壞,期待落空,隨之而來的常常就是~責備、咒罵、羞辱…: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在客家人的父親心中好像也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就是兒子不成材,結果養兒防老、安享晚年的夢想落空了。夢想幻滅,常常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連串,甚至是無止盡的難過、傷心、責罵、咒詛、羞辱、否定…。但是卻沒發現,其實這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接著我就想到聖經中的一個人物~約瑟,他是他的父親雅各晚年才生的一個兒子,又是父親最寵愛的妻子拉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因此備受父親的寵愛,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就想到~其實約瑟很有可能成為像李宗瑞那樣富二代的機會,但是我們從聖經中記載他一生的故事,他並沒有成為那樣的人。我就在想為什麼?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因素之外,我特別在想他的父親雅各~

雅各做對了甚麼?

一、雅各像他的祖父亞伯拉罕、父親以撒一樣,也是一個築壇獻祭、敬拜上帝的人。

二、雅各從他一生的經歷和轉變中,他也清楚知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沒有人比雅各更聰明、更詭詐,但是他用自己的聰明和詭詐想要奪取名分和祝福,結果卻是落荒而逃,遠走他鄉雅各更沒想到聰明如他,竟然也會被舅舅拉班欺騙、苦待。但就是在這些歲月中,他經歷到與他立約的 神親自保守、眷顧他,賜他妻妾、兒女和極豐盛的產業。因此,好像約伯一樣,他也真實經歷到「賞賜的是耶和華」。

三、我相信雅各一定不只和約瑟分享他的富足、成功、產業,也分享他的失敗、算計、恐懼…而我相信這些很幫助約瑟在苦難、試探中能夠持守他的純正,不必走雅各走過的冤枉路:約瑟是雅各的愛子,我相信雅各一定花很多時間陪伴約瑟,在約瑟生命中建立了很深厚愛的根基,並且跟他分享他生命的故事,不只是那些成功的故事,更包括那些他用自己的小聰明去鑽營,結果卻帶來挫折、失敗、恐懼的故事。否則,這些故事不會在聖經中記載下來。因此,約瑟會想~我再怎麼聰明、再怎麼會算,都沒有我父親那麼聰明、那麼會算。而他那麼聰明、那麼會算,結果還是算不過神。因此,我不要再像父親一樣倚靠自己的聰明,我只要專心仰賴耶和華,遵行祂的旨意,做好神與人交託我份內的工作就好了。特別是當約瑟面對苦難、試探、背叛時,這樣的信念很幫助他能夠持守他純正、負責、專一的品格,而不會掉入苦毒、怨恨、報復的網羅裡。

這些年的服事中,有時探訪客家的父執輩時,常常他們會跟我分享他們的豐功偉業、白手起家的故事,提到這個家若不是他們如何如何,就不會有今日的光景。當然他們說的都沒錯(雖然可能有點加油添醋),但我發現,因為面子問題,他們幾乎不提他們曾經歷的失敗、挫折、恐懼,但我相信這也是他們生命真實經歷的一部份,而且可能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因為這些可能在型塑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上佔了極為重要的一部份,而他們卻不自知。如同成功神學一般,只提成功,不講失敗,就會讓兒女對成功有一個錯誤的認知和期待,忽略了付代價(十字架)和仇敵、陷阱(屬靈爭戰)的因素,以至於兒女又走上父母走過的冤枉路,形成家族累代的咒詛。

在這些年服事的經歷中,有幾次我為一些弟兄禱告,心中就浮現出一句經文:「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可1:11、路3:22)當我將這句經文禱告出來時,我就開始痛哭,接著我就禱告說:「這是天父要對你說的話,雖然你在地上的父親從來沒有這樣對你說過。」我之所以痛哭是因著我裡面深深感受到過去在他們靈裡所感受到從父親來的傷害、否定、羞辱、拒絕…。因此,接下來我就思想在這句經文中,天父向我們開啟的父親應該是甚麼樣子?

天父做對了甚麼?

無條件的愛:在耶穌卅歲一開始出來服事,受約翰的洗時,天父就對耶穌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從人來看,耶穌好像甚麼事都還沒做,甚麼成就都還沒有,一個病人都還沒醫治,一個鬼都還沒趕出去,一篇道也都還沒講的時候,天父就對祂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是天父向耶穌,也是向我們傳達出一種無條件的愛。在華人以成敗論英雄的文化裡,如果兒子是馬英九、王永慶、郭台銘,當然做父親的一定會很驕傲地說:「你真是我的愛子啊!我真是以你為榮啊!我的晚年就靠你吃穿了。」但如果孩子還沒有甚麼偉大的成就時,有多少父親能夠看出孩子生命的價值和潛力,進而鼓勵他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雖然當天父說這句話時,看起來耶穌好像甚麼事都還沒做。但是神引導我再進一步思考,到底耶穌有沒有做了甚麼,讓天父的心那麼喜悅?

耶穌做對了甚麼?

一、祂的心與父的心一直連結:父母親心中最大的安慰,就是兒女能夠體貼父母的心,與父母的心相連。耶穌從創世以前,祂的心就一直與父的心連結。因此,讓耶穌不想上十字架最大的原因不是祂害怕死的痛苦,而是祂必須從永恆與天父的連結中被隔絕。所以,祂在十字架上不是呼喊「父啊!我好痛啊!我好怕啊!」,而是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二、祂以父的事為念:當耶穌十二歲在神的家(聖殿)中時,祂就知道祂這一生「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路2:49)。因此,祂所求的不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涯規劃,而是天父的旨意、天父心中的渴望。想想看,如果你有這樣的一個兒子的話,你的心怎會不喜悅呢?

三、 祂不憑著自己做甚麼,唯獨看見父做的,子才做:在約翰福音5:19,耶穌說:「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耶穌一生所求的不只是遵行天父的旨意,更不容易的是,祂是按著天父的方式遵行天父的旨意。我必須承認,很多時候我願意照著我父親的意思去做,但是我不願意按著我父親的方式去做,因為我覺得我有我自己的方式,我不一定認同、喜歡他的方式。所以,耶穌是神的兒子,祂也是三一神中的一位,祂其實有能力照著自己所想的,自己所要的做。但是祂卻自願選擇受限制,父若不做,我就不做;父做的,我也「照樣」做。天啊!有這樣的兒子,父的心怎會不喜悅呢?這樣的兒子哪裡找啊?

結論:父神的心意~藉家庭祭壇,與我們連結

從以上的分享我們知道,祭壇不只是為了遇見 神,不只是為了領受父神的祝福,也是像耶穌一樣…
一、 使我們的心與天父的心一直連結。
二、 使我們以父的事為念。
三、 使我們不再憑著自己做甚麼,唯獨看見父做的,子(我們)才做。

因為,在祭壇前,我們不是君王,祂才是君王;在祭壇前,我們不決定時間表,祂決定時間表;在祭壇前,我們承認我們的思想是腐敗的、是被世界玷汙的,所以我們對祂說:「父啊!求祢來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使我們與祢有一樣的心思,一樣的意念,來遵行祢的旨意。」

三義長老教會邱志仁牧師2013.1.13 主日講道分享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