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st cover《經濟學人》對馬英九總統的報導,其實文章中的舉例並沒有太多國人不知道的資訊,不論bumbler應翻譯成「笨蛋」、「笨拙」或是「憨慢」,馬總統勝選之後,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也是事實,筆者也認為馬總統的理念雖好,但其團隊的執行力確實有待檢討。但若要引用《經濟學人》文章來評論馬總統的能力的話,筆者認為絕不能忽略文章句尾一句中肯的話:沒有跡象顯示馬的主要政策會改變,「或者應該要改變」;Nothing suggests Mr Ma’s main policies will change, (or that they should)。

這是矛盾的,既然沒有理由認為馬總統的政策應該改變,為什麼又認為馬總統的能力不足呢?這與筆者看法不謀而合,那就是馬總統長於政策,拙於政治,能夠思考出真正對台灣有利的政策,但在執行過程中,卻不見得有能力處理推動過程的反彈。

正確的政策,不見得會沒有反彈;或者應該反過來說,越是真正改革沉痾的政策,反彈也會成正比的增加。《經濟學人》文章舉的二個例子,對於油電雙漲,文章疑惑是馬政府對於調漲期程的反覆;對於取消年終慰問金,文章看到的癥結是退休軍公教大多是國民黨的熱情支持者,而引發了「backfire=反彈」。當正確的改革反會傷害到選舉的基礎時,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要怎麼樣有能的起來呢?

馬總統今天所遇到的困境,讓筆者不禁思考,究竟台灣需要怎麼樣的總統?怎麼樣的總統能夠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下生存?難道,台灣需要的不是一位真正以全民利益為優先的領導者,而是一個像陳水扁或李登輝,擅於劃分敵我,透過創造意識形態對立與人民情感的撕裂,大玩翹翹板的高手?或者更明確的問,在貪汙的陳水扁、弄權的李登輝以及被大家嫌憨慢的馬英九三個政治領袖之間,台灣到底要支持那一種政治領袖?

認識馬總統的人,不會懷疑他作為「全民總統」的決心,但也因此國民黨內部分人士認為他冷漠無情;而當他因為利益團體或媒體批評而調整政策時,《經濟學人》則認為這是優柔寡斷的暗示。

馬總統的施政並沒有私心,自許做全民總統的他,理論上好像應會因此得到全民愛戴,但很明顯實際的結果是相反的。長期以來主張資本利得稅的勞工團體,對證所稅不置一詞;認為能源價格應「以價制量」的環保人士,也不願作為油電價格反應成本的民意後盾;股市大戶現在只記得證所稅,卻忘了降低營所稅減輕了企業的成本…。

這些現象顯示的是,馬總統想要做個以國家整體考量,不分族群的執政者,卻變成每個族群都只記得政策對自己不利的部分,而輿論只放大負面的聲音。不適應這樣的政治文化的馬英九,脫離不了無能的罵名似也不令人意外。

當然,進了廚房就不能怕熱,領導者沒有抱怨壓力的權利。筆者只是疑惑,這樣政治文化,對台灣人民有什麼好處?

今天浮現出的許多問題,包括困窘的財政數字,可能破產的年金制度,慷納稅人之慨的福利分配,乃至於過度保護的投資/貿易政策…,不都是過去一代又一代的鄉愿累積而成的;台灣人民從小到大的政治經驗,不就是亂開支票、大撒糖果的政客能夠勝選,而敢講真話、當壞人的政治人物則會中箭落馬嗎?令人不解的是,幾乎每一個台灣人都厭惡這樣的政治文化,都說改革是必要的;但當嘗試改革的人真的出現時,他所得到的支援卻是微乎其微。馬總統一路走來,他的正直善良沒有疑問,但正直與善良是否真的是一位總統的加分呢?這是台灣正在進行的實驗。

總統「無能」,或者可滿足少數人嘲諷的樂趣,但是對絕大多數人民來說,心態絕對是沉重的。每個人都知道總統施政的挫敗,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人民福祉的損失。對於批評,馬總統固然應「有則改之,無則自勉」,但是對總統的頭家來說,讓廚房的工具多一點,讓公僕做事得到的助力多一些,其實也對自己有利。(作者為法學教授/律師)

資料來源:2012-11-19 01:13 中國時報 【陳長文】

後記:取文於原文迴響 迴響作者:愛呆丸
大家不用太在意經濟學人這個報導。英國的周刊不見的就是真正的英國白人寫文章的,有可能是從台灣移民去的親綠人士寫的,更有可能根本是某位民進黨人士投稿的,這不是不可能的。

大家應該還記得總統選舉之前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起爭議的女羅賓漢報導(把蔡英文美化成赲富濟貧的羅賓漢),搞了半天,撰稿的作者原來是一位從台灣移民去的親綠人士,這樣的報導根本是民進黨的文宣,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認為堂堂的經濟學人不會寫這種沒水準的文章,更不會出言不遜,整篇文章根本是民進黨人慣用的口氣,讓人不禁懷疑是某位民進黨人士投稿的。也許就是蔡英文吧?

歐洲許多國家,包括英國自己的經濟表現都比台灣還差,為什麼經濟學人不罵這些國家的總統(或總理)是bumbler呢?要不經濟學人是種族歧視,要不就是像我說的這篇文章是某位民進黨人士投稿的,因為只有民進黨罵馬英九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按:《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誕生於1843年,是一份報導國際商務和經濟環境變化的周刊。目前《經濟學人》全球訂閱量超過150萬份。

原文:2012.11.17《The Economist》 Taiwan politics
Ma the bumbler  A former heart-throb loses his 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