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是每年的5月15日

由來: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家庭數目急增,目前已達10.3億個;家庭規模日趨縮小;離婚率普遍上升,美國每2對結婚者中有1對婚變,西歐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離婚告終;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全世界65歲以上老人已達3.5億,歐洲60歲以上的老人已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們的家庭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些家庭問題給社會帶來巨大衝擊,日益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1989 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佈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InternationalYearoftheFamily),並確定其主題為「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其銘語是「在社會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體制」。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蓋心的圖案作為「國際家庭年」的標誌,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國際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國政府、決策者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各政府機構制定、執行和監督家庭政策。

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又作出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DayforFamilies)。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國際家庭年標誌(1994年)

國際家庭年標誌

圖表說明聯合國為「國際家庭年」所設計的標誌,是一個「屋簷下熱烘烘的心」。整個圖案都採象徵溫暖的紅色繪成,內含「生活」和「愛」。同時意指:一個受到屋頂庇蔭的心,和另一個心相連。圖案中的家,又邊有一個缺口,這一方面顯示「家在變動」的不定性,同時也顯示多元社會中,家庭型態的開放性。但不論家庭如何變動與開放,企求溫暖、關懷、安全、容忍、接納和同在一起的心願卻是不曾改變的。

 

歷年國際家庭日主題

  • 2011年:與家庭貧困和社會排斥作鬥爭
  • 2010年:移徙對世界各地家庭的影響
  • 2009年:母親和家庭:變化世界中的挑戰
  • 2008年:父親與家庭:責任和挑戰
  • 2007年:家庭與殘疾人
  • 2006年:變化中的家庭:機遇與挑戰
  • 2005年:艾滋病毒/艾滋病與家庭福祉
  • 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週年:一個行動框架
  • 2003年:籌備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週年紀念活動
  • 2002年:家庭和老齡化:機遇與挑戰
  • 2001年:家庭和志願者:建設社會凝聚力
  • 2000年:家庭: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 1999年: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家庭
  • 1998年:家庭:人權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 1997年:在夥伴關係基礎上的家庭建設
  • 1996年:家庭:貧窮和無家可歸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太多的家庭飽受長期經濟困難的折磨。由於缺乏就業機會和謀生手段,父母不能為兒童提供足夠的營養,給他們留下了終身的身體缺陷和心靈創傷。……值此國際家庭日,讓我們決心為家庭提供支持,因為是家庭在撫養下一代,是家庭在照顧老人,也只有家庭在鞏固建立在寬容和人人享有尊嚴基礎上的牢固社區。」

——秘書長潘基文2011年國際家庭日致辭致辭

資料來源:聯合國新聞部聯合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