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論壇/六項共同建議全文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2009/07/12 16:52)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今(12)日下午正式閉幕,近5百名兩岸各界專家、官員,經過兩天密集的討論,最後做出六個方面、29條建議,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在閉幕式上宣讀「六項共同決議」,全文如下。 

一、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不斷推進兩岸在文化、藝術、宗教及民間信仰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
)加強兩岸在文化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建立維護文化資產的溝通合作平臺,切實保護好中華文化瑰寶。 
(
)共同促進中華文化創新,激發創造活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時代性。 
(
)鼓勵兩岸各地各有關機構加強文化交流,輪流舉辦或相互參加各種主題的文化節、藝術節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協助臺灣文藝團體參加上海世博會展演。 
(
)支持兩岸文化藝術機構、團體、院校和藝術家開展藝術教學、聯合創作、互訪巡演及合作演出、商業演出等交流合作。 
(
)鼓勵兩岸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文物保護機構和文化研究機構開展多種形式交流和合作研究、聯合辦展等活動。 
(
)兩岸使用的漢字屬於同一系統。客觀認識漢字在兩岸使用的歷史和現狀,求同存異,逐步縮小差異,達成更多共識,使兩岸民眾在學習和使用方面更為便利。鼓勵兩岸民間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 
(
)支持兩岸學者就術語和專有名詞規範化、辭典編纂進行合作,推動異讀詞審音、電腦字形檔和詞庫、地名審音定字及繁、簡字體轉換軟體等方面的合作。 
(
)支持制訂有利於兩岸文化交流的政策,簡化相關行政手續,為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環境。 
(
)發揮雙方的優勢,共同推動中華文化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對話與交流,促進中華文化在全球傳播。 

二、深化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增強兩岸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
)積極整合兩岸文化產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和佈局結構,培育文化市場,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形成產業群。 
(
)深入發掘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共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風格、氣派和原創性的知名品牌。 
(
)共同加強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建設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兩岸文化產業發展。 
(
)共同推動制定兩岸文化產業標準,加強保護知識產權,建立溝通合作平臺,優化兩岸文化產業發展條件。 
(
)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合辦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推動成立促進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合作的權責單位。 
(
)擴大及深化兩岸廣播電影電視領域的交流合作。在兩岸影視劇合拍、影視劇及電視節目之市場准入、影視演職人員交流等方面,積極探討擴大交流合作。 
(
)建立兩岸出版交流機制,積極擴大出版物貿易與版權貿易,加強出版合作,並共同開拓海外華文出版市場。 

三、促進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提升兩岸教育品質。 
(
)促進兩岸教育發展,在教育中展現中華文化的精神與精髓,加強交流,相互切磋砥礪,培養具有文化內涵的優秀人才。 
(
)發揮兩岸各自優勢,努力實現教育資源相互開放和共用,並營造有利於兩岸學術交流的環境。 
(
)支援兩岸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交流合作,構建多種合作平臺,通過校際交流合作,共同提高辦學水準。推動兩岸院校建立學分轉換承認及累積機制。 
(
)兩岸互認學歷有利於推動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向實質性階段邁進。 
(
)鼓勵兩岸學生互至對岸學習,並為此創造良好條件。 
(
)加強兩岸教師和學生互訪、交流。鼓勵舉辦兩岸青少年學生大型交流活動,並逐步構建交流平臺。 
(
)鼓勵兩岸相關團體和學校合辦以誦讀和書寫中華經典為主題的中小學生交流活動。

四、共同探討協商簽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定,建立兩岸文化教育合作機制。 
——
支持兩岸相關機構和專家學者就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進行研究規劃,以利建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實現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制度化、規範化、長期化。 

五、加強兩岸新聞交流。 
——
擴大兩岸資訊交流,促進儘快實現兩岸新聞媒體互設常駐機構,鼓勵兩岸新聞界加強交流合作。 

六、支援台資企業在大陸發展壯大,推動兩岸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合作。 

()支持台資企業積極因應全球金融環境劇烈變動,進一步運用大陸實施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和擴大內需市場的有利時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調整發展策略和市場佈局,加快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步伐,努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
)加強兩岸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在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市場推廣、雙向投資等方面的合作,鼓勵兩岸企業積極研究、使用和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和新能源技術,定期召開兩岸研討會,建立溝通平臺,推動兩岸建設節能、環保社會。 
(
)促進兩岸共同研究及合作因應氣候變化;進行氣象觀測及預報技術和資料的交流;共同提高對暴雨、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水準;針對環保議題,加強交流合作,建立溝通機制。

  

 

國共論壇閉幕 有建議沒利多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13 09:29:13

 第五屆兩岸經貿論壇昨閉幕,與會者達成六點「共同建議」,但會後並未宣布「惠台」利多。而因首次有民進黨多人與會,國台辦主任王毅意有所指稱,「有些朋友來這並不容易,還需要克服困難和阻力。但歷史會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中國時報13日報導,本屆論壇也成為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畢業之旅」。吳伯雄閉幕式後召開記者會說,「這種結果我能接受,前四屆論壇我保持『全勤』,但沒把握下屆會不會來,看著兩岸步步走來,我是感動,也感謝。」 

伯公畢業旅行 感動也感謝  

 周日上午前往三百公里遠的洞庭湖畔看「岳陽樓」的吳伯雄說,看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感觸很深。他在閉幕式上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閉幕式上,「伯公」看來心情的確複雜。  

 本次論壇具有與會人數最多、討論文化教育及代表性更廣泛三大特色。論壇閉幕時也宣布六點「共同建議」,包括加強兩岸文化交流,鼓勵民間合編中華語文工具書;深化兩岸文化產業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形成產業群;促進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建立兩岸文化教育合作機制;加強新聞交流;及支持台企在環保能源領域合作。  

   兩岸新聞交流 互設辦事處  

 「共同建議」提到兩岸新聞交流。國民黨記者會上吳伯雄說,這點寫得含蓄,「點到為止,不要寫得太白」;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張榮恭說,主要是呼籲兩岸新聞機構互設辦事處,「在短期可能實現之際,含蓄能減少障礙。」  

 王毅也呼應了吳伯雄對「兩岸論壇」未來的期許,即代表性更廣泛。王毅意有所指說,「有些朋友來到這裡並不容易,還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阻力。但歷史將會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吳伯雄卸任黨主席後,馬英九接任勢必短期內不會率隊出席論壇。吳伯雄不認為論壇的功能性會遞減,他說,兩岸達成的共識是,「將更廣泛地邀請各界參與」。  

 上屆論壇王毅曾代表中共提出金融危機後惠台十大措施,今屆則僅有相關部門各自提出。台辦官員表示,在文教為主的場合宣布和文教無關的惠台措施,不太合適,這或許是未集中宣布惠台措施的主要原因。

【中央網路報】

 

 

中評網專文—-李家泉: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特點和意義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13 08:42:18


 中評網13日評論員李家泉專文:為期兩天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經閉幕。這次會議,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新時期的形勢下召開的,規模盛大,盛友如雲,成果豐碩,是非常值得祝賀的。可以肯定的說,今後的兩岸關係將會繼續沿著這次會議所確認的和平發展方向前進。  

 這次會議,有幾個值得重視的新特點。第一,誠如賈慶林在會議開始致詞中所說,本屆論壇是首次以“推進和深入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為主題的,而這以前的四次都是“以經濟議題為主”。第二、與會人士代表性廣泛,包括政黨人士、文化界、新聞界、教育界、宗教界、經貿界和學生界,共500餘人與會,其中最受外界關注、且是首次參加、來自民進黨的許榮淑和範振宗兩位重量級人物所率領的部分人士。第三、國共兩黨對這次會議都特別重視,參加的高層領導人士眾多,代表藍營的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都派了要員參加,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更親率黨務人員、政策會成員,以及該黨的智庫人員等,共30餘人出席。大陸這邊出席的領導人和學者也很多。  

 會議突出了文化教育方面。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文化和教育其實是分不開的。賈慶林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孕育著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這話說得很深刻,我很讚賞。以前的四次論壇,重點都是談經濟,這當然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為,經濟利益是一切利益的基礎,是牽動千萬人心的大事,不能不先抓。過去抓,今後還會繼續抓。既抓經濟交流,也要抓文化交流。如果說經濟是一個社會的物質基礎,而文化就是這個社會的精神和思想基礎。中華文化乃中國人的“根”,根深則葉茂,根衰則葉枯。過去日本人占據台灣,大搞“皇民化”運動,就是要刨中國人的根,中華民族的根;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在台灣兩次大搞“去中國化”運動,同樣也是要刨中國人的根,中華民族的根,以為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創造條件。這都是他們的“毒招”和“狠招”。我們今天,要在兩岸間大搞文化教育交流,一個重要意義上就是要對此進行消毒,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  

 “經濟”和“文化”,這是兩岸關係中的兩座“橋梁”。去年12月,胡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的“六條”,就不僅強調了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性,也同時強調了“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光芒四射,在當前的形勢下,開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正像胡總書記在第二次“胡吳會”時所特別強調的那樣,這“既有巨大需求和潛力,也顯得更為重要”。  
  
 這次論壇會的最大收獲,是與會者的思想溝通,各抒已見,暢所欲言,使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認同,成為全體與會者的“最大公約數”;大陸的相關部門如文化部、教育部、新聞機構等,還在會上推出了一系列充滿善意的惠台政策措施。與會人士也就今後有關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和具體實踐等,充分地交換了意見,並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共同建議。會議最後是由雙方主持人分別作了總結性發言,相信這一次的會議精神,對今後兩岸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一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這裡,我還想順便談一下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問題。我們注意到,這次民進黨的部分人士與會,是在冒著黨內高層的封殺、反對和巨大壓力下前來的。雖然會議名稱並未涵蓋民進黨,似乎是民進黨反對的一個理由,但那純粹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並且是完全可以通過協商解決的。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而是民進黨高層對於這樣會議一向堅持敵視和反對的態度。但願民進黨高層,能夠對此有所反思。須知目前兩岸的交流與和解,已是不可抗拒的大勢,誠如孫中山先生所雲:“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誠非少數人的主觀意識和一廂情願的政策所能防堵的。  

 民進黨高層中還有這樣一種論調,即你大陸不讓我搞“台獨”,我也不會讓你搞“統一”,兩岸將長期處於“獨不了、也統不成”的中間狀態。而且,他們認為“只要這種事實獨立現狀維持得夠久”,則“台灣人的獨立意識必將發展至牢不可破的地步”。因而,滿有信心地認為,“只要有耐心,時間其實是站在台灣這一邊”。這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原來許多民進黨人,至今仍生活在幻想和迷夢之中。然而這同樣不過是一廂情願的主觀唯心主義幻想,是肯定要破產的。他們有這種幻想,這是他們的“自由”,然而台灣人民何辜,卻要讓他們繼續跟著民進黨人這種幻想去受罪、受苦、受害、實在太不道德了。

 

 

國共論壇/吳伯雄:發揮軟實力 人民才是文化的主體!
(2009/07/12 16:25)
大陸新聞中心 

為期兩天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12日下午舉行閉幕式,以國民黨主席身分最後一次帶團前往大陸參與國共論壇的吳伯雄發表致詞表示,兩岸正處於開創新局的起點,希望能透過兩岸交流合作,將中華文化的深遠內涵的「軟實力」傳播到世界各地,讓大家都認識到它的價值與魅力。 

吳伯雄表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自從舉辦到今,兩岸經貿、文化人士每年齊聚一堂,就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在促進兩岸的互信和互惠上有相當重要和具體的貢獻。

吳伯雄說,今年論壇最重要的特色是以推進與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為重點,我們首次為兩岸文化與教育的代表人士建立直接溝通與對話的平臺,並因為這難能可貴的機會,使我們對中華文化的未來,尤其是中華文化能否屹立於全球多元文化之中,並發揮領導角色的願景,更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吳伯雄指出,文化是立國之本,文化的傳承與紮根須靠教育。他並引用成思危與其會晤時說的,「經濟能夠幫助我們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們明天,教育才能保障我們後天」,強調唯有透過教育的發展,提升人民思想與文化水準,藉由經濟成長與貿易交流,更加速了兩岸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進而創造文化產業,以達到福國利民的目標。 

吳伯雄說,21世紀起,兩岸不約而同地專注于提倡文化產業的發展,這不僅是順應世界潮流,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希望能透過「軟實力」,把中華文化的深遠內涵傳播到世界各地,讓大家都認識到它的價值與魅力。 

吳伯雄指出,過去幾千年來,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外族入侵,總能維繫道統于不墜,並吸收外來文化,重新融合出新的面貌。而它最根本的倫常價值,永遠屹立不搖。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全世界最堅韌不拔的民族,中華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文化。 

吳伯雄在致詞中以台灣的殖民統治經驗切入,強調台灣在歷經了荷蘭、西班牙與日本的殖民統治的悲情與傷痛下,文化反而更加茁壯、新生,也使中華文化更加豐富。 

吳伯雄也強調,過去他在台灣向來主張人民最大的信念,人民幸福永遠是第一優先。而今天下午,吳伯雄也提醒與會兩岸人士,「我們不要忘記,人民才是文化的主體,政策制定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為全民服務,必須時刻謹記在心的一個重點。」 

即將在今年9月卸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也勉勵與會的兩岸各界人士,希望看到這次論壇的成果,一個一個在不久以後能夠落實。此外,吳伯雄也表現出感性的一面,在致詞最後感謝精心製作論壇晚會的湖南衛視,吳伯雄說,「這是我參加的晚會中記憶最深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