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一種複雜的過程,少數人聰慧過人,能忖知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但多數人只能「時到時擔當」,對命運的大網難以逃脫。我覺得自己好像介乎其中,雖不全然是後知後覺,但對於人生的前景,其實也常像是霧裏看花,在半隱半現的輪廓中卻有著更多的模糊。眼看年屆半百,孔子所謂:「五十知天命」,因此,自己總得拿出一些想法來,加上身旁忽然間冒出一些退休的同年或朋友,霎時間真的感覺到「時候將至」,不即時拿出點主意來,還真的要「老大徒傷悲」 了。

這些日子也常聽聞一些長輩逝去的消息,每每心中惻然,雖說現今醫藥進步,但多數也都在八十歲左右就劃上人生的句點。聖經詩篇九十篇十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啊!神的話真是可敬可畏,八十,一個算是長壽的年數,但終究人是要歸回黃土的。眼見華髮漸長,血氣漸衰,如果再不奮起,那恐怕到頭來真的會虛度光陰,徒呼負負了!用理性與常理來推想,如果只剩下三十年,那我的人生要如何走呢?不知道親愛的讀者您是否也有如是的問題?

思量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對多數人來說,延續現在人生軌跡似乎是理所當然,也是較輕省的方式。例如對我來說,繼續現在的生涯模式,包括教書、研究、服務及服事,其實是很合理的一種選擇;何況絕大多數前輩也是如此,工作直到退休,之後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人生也就在這必然卻也看似穩定的步伐間走上終點。只是這會是我要的?也會是您要的嗎?其實人生真的十分短暫。聖經詩篇卅九篇五節:「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的確,一瞬間人生就到了蒼茫的黃昏。當然,如果按部就班、終歸虛空的結局是您可以接受的,那如此這般度過,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但是,如果人生都是一貫地一成不變,那三十年、五十年,甚或是八十年又有何不同?梁實秋說:「人貴適志。」在中壯年時潛心地去思量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確實是一件關係重大的事;因為,再不尋求,機會也終將像沙金一樣,從指縫間一點一滴地流逝掉,那時再回首也已百年身。

「剩下的日子,做甚麼好呢?」這是一個可以很哲學、或很文學、或很科學,當然也可以很神學的問題。如果您真的尋思過,將可以發現這真是一個有趣、很有興味的問題。看似平淡無奇的問題,但當試著去找一些頭緒時,才發現即便對如此普通問題的反思,也是一項對人生真諦的反芻,與小時候寫作文時「我的志願」是一樣艱難、一樣抽象的「價值澄清」過程。所不同的是歲月的痕跡,在我們的心眼上,到底是戴上了清澈的眼鏡,讓我們看得更明白;當然,也可能在迷離的眼光中,讓我們真不知人生到底何去何從。

用生命去「服事」生命

人生真是「苦短」,我有好多想做的事都可能沒機會去實現了,但我也相信,其實有許多事是不需要去做或不值得追求的。當然,來者仍是可期的,因此,如何將這剩下的日子「投資」在那最有意義的事情上,是我日漸篤信的概念。回首過去的日子,一路蒙神的保守與恩典,真是平順豐盛,正如聖經哥林多前書廿二章三節:「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感謝神,讓我這幼小的弱肢享受了好多神同在的榮耀。甚至神也憐憫我,讓我這不配的器皿也能承載一些從祂而來的任務。

信主以來,一直有機會擔任講員、帶營隊、服事短宣及寫些文稿等等,在這些直接影響生命的工作上,讓我漸次體會到,原來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在成全其他的生命,無論是用「愛」、用「為朋友捨命」,或用「愛鄰舍」、「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等等,其實這中間一以貫之的最高價值就是,「用生命去『服事』生命」因此,如果所做所為與此有關,我相信那人就是神的僕人,那事必然是蒙神悅納的。

做神喜悅且蒙福的事

所以,剩下的日子做甚麼好呢?答案其實已經很明顯了,不在乎形式、不在乎時空、更不在乎自己擁有的能力,只要符合那建造生命的宗旨,在感動滿足下,其實就當戮力去做, 而且更需要在做的過程中,以心靈和誠實去倚靠神,並享受神。許多如此去做的屬靈前輩,都得著了生命的美好果效,即便是一個小鄉村的傳道人、一個遠赴落後地區的宣教士、一個把生命埋在山坳裏開設育幼院的老牧師、一個在偏鄉學校旁成立福音中心的退休教師等等,這些都是「生命投資」的「達人」;因為他們做的事,是最蒙福的事,也是直接建造生命的偉大工程。

路加福音十八章第廿九至三十節,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沒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來世不得永生的。」主耶穌已經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人生的蒙福之道,也是生命真諦之所在。親愛的朋友,「剩下的日子做甚麼好呢?」這個問題,您是否和我一樣,已經有了清楚的答案呢?祝福您!

作者:洪英正
資料來源:中信月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