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小

以下這是摘錄龍應台與聖嚴的對話。【2007-04-14/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
龍應台:我倒不是關心這個,而是說,當你去思索生命的根本問題,寫作這件事就變得無關緊要,根本沒有意義。您難道不鼓勵我乾脆不要寫作,而去思索生命更大的問題?
聖嚴:寫作是有用的,我還是這麼講。你點了一把火,帶動很多人的反應、討論,形成一種影響。寫作是你的特長之一,但是宗教的探索,那是另一種態度。不能以寫作的態度來探索宗教的深層內涵,這兩種態度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是佛教的宗教師,也是佛教學者。當我研究經典文獻之時,我是抱著做學問的態度,進行文獻的研究考證;可是信仰不同,信仰是我的生命。像我手上經常拿著一串念珠,我時時刻刻都在念佛──念阿彌陀佛。可是如果從學術考證來講,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根本沒有阿彌陀佛這樣的一尊佛。又譬如觀世音菩薩,並非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佛經記載從釋迦牟尼佛口中講出的;再繼續考證下去,觀世音菩薩並非一開始即有,而是在西元前二世紀左右才有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出現。但是從此以後,經典記載的觀世音菩薩事蹟愈來愈多,而觀世音菩薩的感應非常豐富,那就漸漸形成了觀世音菩薩信仰。

如果從學術的角度探究,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是不成立的,而阿彌陀佛的信仰也有問題。但我還是經常念佛,經常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我說,法鼓山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卻是信仰的功能,不僅對我自己非常有用,也幫助了許多人。許多人在失意、絕望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藉由信仰的力量通過難關。這樣的例子非常多。
———————————————————————————–
這與強調「真理」基督的信仰,是截然不同的觀念。佛教信的對象,即使考證出來為偽,還是可以因著後面的經驗累積,而繼續信下去。但基督信仰卻是這樣公開表示:「歡迎你來看、你來查證。若不是真的,你就不要信吧!」聖經這樣寫著:「你們應當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翰福音五章39節)一點也不擔心追尋真理的人們查考之後,發現有偽。

因此,在我跟我老公裡面,信耶穌多年,就保有那一點點空間。隨時預備,若基督信仰若為假,那就趕快棄之。畢竟我們是真理的追尋者。我相信真理的上帝(不管是不是基督教的那一個),他會很高興我們這樣做。當然,到現在我們還沒發現哪裡發生關鍵性的錯誤。

但是同樣的,若一個信仰根本就已經證實它是假的,那我們更不可能會去信的。就像我看到聖嚴這等佛學大師自己都這樣寫,那我就打死也不可能信佛教。否則人處在理性邏輯上的分裂裡,久了,很多事情的判斷一定也會跟著怪怪的。